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29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以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和Ⅱ优725为试验材料,利用测筒栽培条件,比较了4种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水稻产量、品质及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间歇灌溉、半干旱栽培和干旱栽培下两优培九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分别减少了10.65%、25.70%、34.68%,产量分别增产7.38%、减产17.29%和减产41.01%;Ⅱ优725耗水量分别减少了12.49%、22.08%、32.24%,产量分别增产8.54%、减产20.00%和减产46.43%。水分生产率以间歇灌溉最高,半干旱栽培次之,淹水灌溉和干旱栽培较低。间歇灌溉下稻粒的整精米率、精米率、粒长均高于其他处理,但垩白粒率、垩白度低于其他处理;随着稻田耗水量的减少,稻粒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试验结果表明间歇灌溉为南方稻区较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12.
新郑枣研所科技人员同中国科学院专家紧密合作,经过多年努力,筛选出新型植物杀虫剂——15%蓖麻油酸烟碱乳油,经试验、示范证实,这种植物杀虫剂,不仅对多种害虫具有较强的杀伤力,而且对人畜、枣树安全。 一、新型植物杀虫剂的特性 新型植物杀虫剂——15%蓖麻油酸烟  相似文献   
113.
114.
新型植物杀虫剂防治枣树害虫河南是全国重点产枣省区之一,新郑是中外驱名的枣乡,现有结果枣树150万株,主栽品种系灰枣和鸡心枣,历史红枣最高年产量为1500万kg,品质上乘,色香味皆优,以新郑枣甜似蜜的美称,名扬中外,出口量位居全国之冠,濮阳及内黄枣区,...  相似文献   
115.
氮肥用量与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氮肥用量与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3个氮肥水平(0、150和240 kg/hm2N)和两种基追比例(即基肥:蘖肥穗粒肥分别为40%︰30%︰30%(A)和30%︰20%︰50%(B)),共5个处理,依次记作N0、N150A、N150B、N240A、N240B。结果表明,在0~240 kg/hm2范围内,提高氮肥水平,显著增加水稻吸收的肥料氮素、土壤氮素数量以及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成熟期高氮处理(240 kg/hm2)水稻吸收的肥料氮素、土壤氮素及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较多,分别为110.25、65.91、32.69 kg/hm2,而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下降,氮素损失率增加。在相同的氮肥水平下,采用基肥蘖肥穗粒肥比例为30%︰20%︰50%时,水稻吸收的肥料氮数量显著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提高,氮素损失率降低。适量施氮并增加穗粒肥的施氮比例,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在本实验条件下,施氮量为240 kg/hm2及基肥蘖肥穗粒肥为30%︰20%︰50%的施氮处理是兼顾产量和环境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16.
以水稻品种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了大田条件不同灌溉模式下氮肥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及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灌溉(W2)和厢沟灌溉(W3)条件下水稻氮素积累总量、氮素吸收利用率分别比常规灌溉(W1)增加了18.5%、94.6%和22.1%、62.4%;产量分别增加了2.5%和9.1%。中等氮肥(N 180 kg/hm2, F2)处理的水稻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分别比低肥(N 90 kg/hm2, F1)处理增加了73.9%和36.2%;产量比不施肥处理(F0)增加了48.9%。水氮互作效应对稻米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7.
为了研究不同灌溉模式下氮肥水平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两优培九为材料,设计3种不同的灌溉模式(常规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和厢沟灌溉,分别记作W1,W2,W3)和4种不同氮肥水平(0,90,180,270 kg/hm2,分别记作F0,F1,F2,F3)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W1处理相比,W2和W3处理水稻灌...  相似文献   
118.
百香果山地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百香果山地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包括育苗、定植、搭架、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提高果实品质、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与贮藏保鲜等方面内容,以为百香果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藏中矿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藏中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和污染现状,测定了西藏中部典型矿区周围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运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指数法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矿区周围土壤中Cu、Zn和Cd污染严重,Pb基本无污染.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Zn>Pb,且4种元素存在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120.
以鄂南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棕红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了大豆、芝麻、油菜、小麦、水稻、玉米等6 种作物的吸硼规律。建立的植物吸硼模型AP= TB·RE·AL能较好地反映作物吸硼规律。结果表明根系吸硼强度AL与作物生育期呈非线性关系,根系的吸硼强度因作物和生育期不同而有差距,6 种作物中以油菜、芝麻较强,不同生育进程中芝麻、油菜随时间推移吸硼强度加强,其它作物随时间推移吸硼强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