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花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选育高产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育种中间材料‘626-2-1’为母本,‘泉花327’为父本,育出花生新品种‘泉花27’。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5173.95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10.10%;籽仁产量3588.75 kg/hm~2,比对照增产7.64%。2010—2011年同时参加广西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082.4 kg/hm~2,比对照‘桂花21’增产12.17%;籽仁产量2582.25 kg/hm~2,比对照增产4.71%。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901.5 kg/k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3%;籽仁产量2779.5 kg/km~2,比对照增产13.1%。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鉴定‘泉花27’高抗青枯病。‘泉花27’高产高抗青枯病,于2012年通过广西和江西品种审(认)定,适合在广西、江西和福建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以花生品种泉花551和玉米品种闽甜208为供试材料,研究花生、玉米间作不同行比对花生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玉米间作对不同行比花生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均有影响,花生与玉米间作采用2∶1行比的经济效益较高,每667 m2可达2635元,较单作花生、单作玉米分别增加47.92%和24.74%。  相似文献   
13.
花生新品种泉花27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泉花27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泉花27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667m~2播种2.02万粒,其产量构成因素协调,荚果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新育成的10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产量、抗性与品质鉴评。结果表明,参试新品种中泉花27、龙花138和闽花11号丰产性和稳产性好,抗病性较强,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试种示范;龙花250和闽花151丰产性较好,具有区域适应性。各参试品种油脂含量均低于51%。莆多6号、福花13、泉花7号蛋白质含量在29%以上,较适合食用。  相似文献   
15.
花生新品种“泉花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泉花8号系以粤油169为母本、205-1为父本有性杂交,经多代选择育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经多年试验、示范,表现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抗逆(病)性较强、品质较优等特性.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认定委员会认定,适宜福建省花生产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单粒播种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植株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花生新品种‘泉花551’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筛选其最优种植密度,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在单粒播种条件下,花生株高、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势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态势;单株分枝数、结果枝数、荚果数、单株生产力和叶绿素含量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态势。在本试验设置的播种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以处理R4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达显著水平,其较高的产量与其合理的干物质分配和较强的光合能力等有关。不同密度处理对花生籽仁品质影响较少。各处理以R4处理最适宜,既可促进单株健壮发育,充分发挥单株增产潜力,同时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发展,促进群体荚果产量的提高,实现花生的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7.
彩色花生泉花806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泉花806为种皮紫红色、高蛋白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等优点,平均每667 m2荚果产量258.2 kg、籽仁产量183.8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泉花7号增产8.45%、12.22%。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适时中耕培土、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8.
泉花系列花生品种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九五"以来育成的10个泉花系列花生品种进行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良及系谱分析。结果表明,泉花系列花生品种的主要性状得到明显的改良;10个品种共涉及14个直接亲本,其中泉花327、粤油92的利用频率较高;系谱分析表明,泉花10号、泉花327是泉花系列花生品种的骨干(核心)亲本,2个品种育成之后选育出的泉花系列7个品种均含有泉花10号或泉花327的血缘,其中有3个品种同时与这2个品种有亲缘关系。同时还对泉花系列花生品种的遗传基础、抗青枯病性亲本选配以及育种方法、杂交方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筛选花生疮痂病防治的有效药剂并研究其防治适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13种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苯甲·丙环唑乳油防治效果较好,增产幅度较大。以爱苗为试验药剂,通过研究比较不同喷药时间和喷药次数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未发病前喷施爱苗防治效果最好,在发病初期连续喷施2次的防治效果好于只喷施1次。  相似文献   
20.
花生新品种“泉花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是福建省最主要的油料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消费量逐年增加。福建人多地少,花生产量有限,生产的花生油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选育和推广应用高产、含油量较高的花生新品种已成为增加花生油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鉴此,以高产、含油量较高为育种主攻目标,采用杂交育种方法,经多代选择,育成了高产、含油量较高、抗性较好的花生新品种泉花6号。2008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适宜福建省花生产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