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5篇
  7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71.
研究了不同温度(18、23、28℃)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4.25 g±0.19 g)消化率日变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摄食率随温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但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特定生长率随温度上升显著提高(P<0.05),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先增大后减小,但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18℃组、23℃组和28℃组牙鲆幼鱼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Ddm)日变化分别为64.91%~80.84%、62.05%~82.78%和69.76%~81.69%,日变化表现为1~2 d的高消化率,之后有1~2 d的低消化率;(3)18℃组、23℃组和28℃组牙鲆幼鱼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Dp)日变化分别为89.38%~93.39%、87.86%~93.82%和88.25%~93.34%,日变化表现为1~3 d的高消化率,之后有1~3 d的低消化率;(4)随温度的升高,牙鲆幼鱼的平均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与平均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5)随着温度的升高,牙鲆幼鱼体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  相似文献   
72.
为了对我国珍稀濒危物种-秦岭羚牛进行有效的保护,于2006年7月和2007年2月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SPCBCRW)对13头秦岭羚牛的白昼行为进行了观察.通过全事件扫描法和抽样法,对秦岭羚牛的日行为活动状况做了分析,结果显示(1)在秦岭羚牛的幼仔和雌性群体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社会等级越高.(2)在雄性秦岭羚牛群体中,相对年轻的个体占有主动和享有群体便利条件的权利.(3)秦岭羚牛的群体识别能力极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周边环境进行熟悉.  相似文献   
73.
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粗提物和苯甲酸对广西灵山土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78日龄体况正常、体重相近的广西灵山土鸡360羽,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植物粗提物组(PCE组)、苯甲酸组(BA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CON组饲喂基础饲粮,PCE组饲喂基础饲粮+2000mg/kg植物粗提物,BA组饲喂基础饲粮+1500 mg/kg苯甲酸。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PCE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BA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有提高趋势,料重比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PCE组和BA组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有提高趋势,腹脂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PCE组和BA组胸肌和腿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肉色和系水力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PCE组和BA组养殖利润分别增加了10.93%、18.4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2 000 mg/kg植物粗提物和1 5...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内生细菌对荔枝果实的保鲜效果及对其可溶性糖、还原性VC、游离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细菌对荔枝果实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如经内生细菌BS-2和TB2处理的荔枝果实在常温下放置6 d,好果率为20.45%-31.48%;经这2种内生细菌处理后,荔枝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还原性VC及游离有机酸含量均比清水处理高,如经BS-2处理的荔枝果实储藏9 d时,其还原性VC含量比清水处理高171.74%;另外,经内生细菌处理后,荔枝果实的氨基酸除了甘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比清水处理低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比清水处理高,经BS-2处理的荔枝果实的氨基酸总量在处理后7 d与刚采摘时相同.  相似文献   
75.
柏杨巍  宁平  任晓光  师雁  陈炜  蒋明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04-105,108
使用100 mL全玻璃注射器采集CS2气体,注入HC-6型微量硫气相色谱分析仪,经GDX-104色谱柱分离,应用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测量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005~0.855 mg/m3,线性方程为Y=32.67869+1.69828X(r=0.99968),相对标准偏差为2.53%~4.98%,最低检出限为0.0005 mg/m3。  相似文献   
76.
粮政工作是广西抗战时期财经工作的重要内容。战时广西的粮政主要包括粮食生产、粮食征收、流通、保管、支付审核及管理所制定的制度和措施。本文主要利用掌握的抗战时期广西省政府公报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战时新桂系政府的粮食管理政策与绩效进行考察与分析,认为战时新桂系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粮食政策,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军需民用所需,对坚持和支援抗战胜利起到较为重要作用。但由于其阶级属性和出发点的原因,其制定实施的粮政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7.
为了解旱作栽培条件下不同源库调节方式对茎秆不同节间同化物积累、转运和籽粒贡献率的影响,以旱作冬小麦‘长武134’为试验材料,在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设置田间试验,通过花后减源(去除旗叶,DF)和缩库(去除上4小穗,TA;去除下4小穗,TB;同时去除上4小穗和下4小穗,TAB)处理,比较收获期小麦单穗质量、平均粒质量和茎秆不同节间同化物积累,转运的变化,分析不同源库调节对茎秆不同节间同化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源处理显著降低小麦单穗质量、平均粒质量和花后同化物在茎秆不同节间的积累,增加茎秆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但其补偿效应不能完全弥补由于叶源亏损造成的对单穗质量降低的影响;不同缩库处理间,随着缩库强度的增加其单穗质量逐渐降低,呈现出CKTATBTAB的变化趋势,而平均粒质量逐渐升高,呈现出TABTACKTB的变化趋势,表明由于穗粒数降低引起单穗质量的损失,没有通过平均粒质量的升高得到弥补;茎秆不同节间对不同类型同化物的利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穗下节间可见光部分至倒二节间,其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逐渐增加,而花后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8.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对眉县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几种实践模式分析,提出今后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9.
种苗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种苗出口总额超过551.2万美元,占中国同期花卉出口总额的16.25%,较2007年同比增长13.00%。其中对日本和荷兰的出口仍然位居中国种苗出口额的第一和第二位,出口额分别为151.0万美元和150.3万美元,分别占种苗出口总额的27.39%和27.27%,  相似文献   
80.
车辆用连铸生产的低碳深冲冷轧板卷一度出现大量表面缺陷,其宏观特征为凹坑、残留的金属疤壳或两者共存.缺陷区有时出现板卷穿孔、线痕或两者兼有.利用特殊金相制样与分析技术辅以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等手段,探讨了发生率较高且又难以消除的复合夹杂型(CNI's)、Al2O3型以及表面裂纹型缺陷的本质及形成原因.据此提出有效的缺陷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措施改进的连铸工艺后,板卷表面质量合格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