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23篇
水产渔业   245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活性干酵母对中华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高活性干酵母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幼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病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试验共设6个组,在各组饵料中高活性干酵母的添加量依次为每千克体重0mg(对照组)、600.0mg(试验Ⅰ组)、800.0nag(试验Ⅱ组)、1000.0mg(试验Ⅲ组)、1200.0mg(试验Ⅳ组)和1400.0mg(试验Ⅴ组)。投喂30d后,从每组中各取10只中华鳖幼鳖采血,测定了中华鳖幼鳖血液中自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从每组分别取30只中华鳖幼鳖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方法行人工感染,检测其抗病力。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中华鳖幼鳖血液中自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Ⅰ和第Ⅱ组中华鳖幼鳖血清中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试验Ⅲ、Ⅳ组和Ⅴ组中华鳖幼鳖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Ⅲ、Ⅳ和第Ⅴ组中华鳖幼鳖血清中补体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1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投喂高活性干酵母能增强中华鳖幼鳖对人工感染A.hydrvphila活菌的抵抗力。研究结果证明在中华鳖幼鳖饵料中添加高活性干酵母的量以每千克体重1200.0mg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42.
在离体条件下进行患病鱼体内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3个菌株对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获得、稳定性、保存条件和交叉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在含有盐酸多西环素、盐酸四环素、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培养基中连续传代9次(在28℃条件下培养72 h为1代)后,四环素类对3个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上升倍数为8~32倍,氟喹诺酮...  相似文献   
43.
多种接种途径对草鱼细菌性烂鳃和肠炎病的免疫预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columnaris)和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punctata)分别制成酚灭活菌苗(PKC)和提取其菌体脂多糖(LPS),采用浸泡加注射和口服加浸泡的多种接种途径,对草鱼免疫接种4周后,测定受免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无论是浸泡加注射还是口服加浸泡的免疫应答均较对照鱼有明显上升,对活菌攻毒的免疫保护率也达到了50%~88.9%。证明了多种接种途径免疫预防草鱼的细菌性烂鳃和肠炎病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44.
从患"突眼"症状的罗非鱼体内分离到多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证实其中TL60829NA菌株为病原菌,经生理、生化和API细菌鉴定系统以及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其为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其主要生理生化特征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不具动力,氧化酶、过氧化氢酶、V-P反应、吲哚试验、苯丙氨酸、甘露醇、KCN均为阴性;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红霉素、多西环素、氟哌酸、卡那霉素敏感,对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磺胺和庆大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45.
3种鱼类致病菌粗脂多糖(LPS)对斑点叉尾鮰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温酚法分别从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3种鱼类致病菌中提取粗脂多糖(LPS)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对A.hydrophila活菌细胞内的杀菌活性.探讨了3种致病菌的粗LPS对斑点叉尾鮰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从3种致病菌中提取的粗LPS对斑点叉尾鮰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受免鱼的血清中存在对3种致病菌的交叉凝集抗体.与对照鱼相比.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对吞噬原的吞噬活性和对A.hydrophiln活菌杀菌活性明显上升。说明在3种供试菌的粗LPS上不同程度地存在3种致病菌的共同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46.
鱼用疫苗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迄今为止的鱼病对策主要是从对鱼群的卫生管理、改良其遗传特性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的。然而,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的高频度使用,已出现了环境污染以及鱼体内药物残留和病原体产生抗药性等问题。因此,更增加了以疫苗为主的卫生防疫的重要性,亟待开发出效果更好的鱼用疫苗。鱼用疫苗的研究始于1940年,用灭鲑产气单孢菌 Aeromonas salmonicida(肾脏病病  相似文献   
47.
在水产养殖业中应大力推广应用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二氧化氯(ClO2)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稳定性ClO2对多种水产动物的安全实验结果以及预防水产动物传染性疾病的效果,实验结果证明稳定性ClO2具有用量少、消毒效果好、不会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和作用后无有害残留物生成的特点,证明稳定性ClO2作为水产养殖业的消毒剂是应该大力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48.
~~斑点叉尾鮰主要疾病与防治对策(下)@陈昌福$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  相似文献   
49.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较快的第三代新型微量元素添加剂 ,它是微量元素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螯合物 ,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生物利用率、溶解性高、易消化吸收、无刺激、无毒副作用 ,是一种较理想的微量元素的添加形式。在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已得到推广应用。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在肠道中以“胞饮”的方式被完整吸收 ,金属离子不需要与载体蛋白结合 ,不会发生吸收的竞争。日粮中的纤维素、植酸和草酸影响无机微量元素的吸收 ,对氨基酸螯合物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则很少。关于氨基酸螯合锰的研究报道较少 ,…  相似文献   
50.
农牧民生计资本是可持续生计研究框架的基础,决定了农牧民家庭生计策略的选择与结果。文中运用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新疆生态旅游发展典型区域内参与旅游业牧民生计资本的实证研究。通过采用计算赋值与标准化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借助社会统计软件工具,对样本牧民的生计资本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样本生计资本总值仅为0.249,处于较低水平状态,其中物质资本水平最低,人力资本水平最高;不同生计资本水平的牧民分布很不均衡,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在0.2以下水平的牧民累积百分比分别为52.7%和79.1%;牧民家庭特征中家庭人口数最多的牧户生计资本总值最低,民族及调查区域的生计资本水平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