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3篇
农学   10篇
  20篇
综合类   298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3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阿根廷专属经济区内鱿钓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2011年中国鱿钓船在阿根廷专属经济区内的生产统计和表层水温(SST)的资料,对渔获量组成和渔场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Marine Explorer软件和K-S统计方法对渔场分布与SST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推测出各月中心渔场的最适SST。结果表明:阿根廷专属经济区内鱿鱼产量在2-4月份较高,且波动较大;产量主要集中在44°~52°S、60°~65°W海域,约占总产量的70%以上,各月产量的空间分布有较大差异,作业渔场总体上不断北移。2-8月中心渔场各月适宜SST范围分别为11~14.5℃、9.5~12℃、9~10℃、9~9.5℃、7~9℃、7.5~9℃、7~10℃,并通过了K-S检验。研究建议,今后应收集更为详细的包括生物学在内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不同产卵群体的特点,对资源变动和渔场变化进行系统和科学分析,为合理利用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2.
2003-2012年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丰度年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茎柔鱼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也是我国大陆鱿钓渔业最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根据中国大陆鱿钓船2003-2004年、2006-2012年9年的渔业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对秘鲁外海茎柔鱼的资源丰度进行CPUE标准化,分析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丰度年际变化。经显著性检验,得到最终选择加入模型的自变量有年、月、纬度、经度、叶绿素浓度、年与经度交互项、年与纬度交互项、月与经度交互项、月与纬度交互项共9个自变量。GAM结果表明,模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决定系数高达42.3%。标准化后CPUE与名义CPUE变化趋势相同,年平均值略低于名义CPUE,2003-2012年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丰度年间变化较大,资源丰度最高的年份为2004年,GLM标准化后的平均CPUE为7.94 t/d;资源丰度最低的年份为2007年,GLM标准化后的平均CPUE为3.28 t/d。  相似文献   
103.
比较甘蓝型油菜有、无花瓣近等基因系花器官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无花瓣品系在花蕾、花萼、雌蕊长度上与有花瓣品系无差异,仅雄蕊长度有所下降;无花瓣品系因缺少花瓣,花蕾重量仅为有花瓣品系的55.89%,但花萼、雄蕊、雌蕊重量差异不大,其中花萼和雄蕊重量略有下降,而雌蕊重量则上升。无花瓣品系花器官各部分与有花瓣品系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花瓣缺失上,而花萼、雄蕊、雌蕊、花粉、柱头和蜜腺等形态均无明显差异,因此,该油菜花瓣缺失类型可能与拟南芥等植物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不符。  相似文献   
104.
测定宁杂1号三系亲本植株及各器官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植株氮含量表现由高到低的趋势,磷含量呈现高—低—高—低—高的w型变化趋势,钾含量呈现高—低—高—低变化趋势。植株及营养器官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生殖器官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则表现为逐渐递增趋势。亲本间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一生育期中,各器官的氮、钾含量和积累量均大于同一器官的磷含量和积累量;单株及各器官的钾积累量多大于同期氮积累量。植株磷素积累在抽薹阶段和结角阶段分别达到高峰。各器官氮、磷、钾积累量多以保持系最高,恢复系最小。针对三系亲本营养吸收积累特性,提出了宁杂1号高产制种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05.
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芥酸油菜品系APL01与高芥酸品种M083杂交所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油菜主要脂肪酸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棕榈酸和廿碳烯酸均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棕榈酸的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较小,廿碳烯酸的主基因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并重。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均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硬脂酸的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较小,主基因的遗传率为75.00%~92.45%,多基因的遗传率较小;控制油酸的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4.38和9.92,显性效应值分别为-2.24和-0.44,上位性效应以加加上位为主,主基因的遗传率较大,为81.93%~92.68%,多基因的遗传率较小;控制亚油酸及亚麻酸的主基因加性效应均大于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中以加加上位和显显上位为主。芥酸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加性效应为-12.27和-8.83,显性效应值较小,分别为0.35和1.69,无上位性效应,也无多基因存在,主基因的遗传率较大,为92.54%~96.72%。  相似文献   
106.
集鱼灯灯光分布及茎柔鱼钓捕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4-6月我国鱿钓船在智利外海茎柔鱼渔场实际测定的灯光分布和生产统计资料,对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的光照度分布及其钓捕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经测定分析和模型拟合,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的灯光衰减曲线符合指数模型,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的衰减系数分别为0.199 8和0.635 3。在180盏×2 kW金属卤化物灯情况下,在距船舷2 m的垂直断面,其水深5m内的光照度多在100 lx以上,10lx的等光照度曲线在18 m水层左右,0.01 lx的等光照度曲线在40 m水层附近。在30盏×500 W高压钠灯情况下,在距船舷2 m的垂直断面,其海面的平均光照度为10 lx左右,0.01 lx的等光照度曲线在20 m水层附近。以一些头足类的适宜光照度0.01~10 lx估算,30盏×500 W高压钠灯适宜照度的水体体积仅为180盏×2 kW金属卤化物灯的1/8左右。研究还表明,钓捕茎柔鱼时的金属卤化物灯适宜总功率为260~274 kW。  相似文献   
107.
甘蓝型油菜MI CMS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MI CMS育性分离群体(宁A6/宁R1)F2为基础群体,结合BSA法,利用500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不育与可育DNA池进行筛选,存在差异的引物再对分离群体进行检测,获得了与MI CMS恢复基因Rfm连锁的RAPD标记2个,即:OPH1590和OPS7380.他们位于恢复基因的两侧,遗传图距分别为5.6cM和17.3cM.  相似文献   
108.
甘蓝型油菜种子特异性表达 fad2基因的ihpRNA载体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通过转基因途径诱导油菜种子中fad2基因发生转录后基因沉默,本文构建了fad2基因的ihpRNA 植物表达载体。通过PCR扩增分离到甘蓝型油菜种子特异性表达的Nap in启动子序列(1147bp)以及油酸脱饱和 酶基因( fad2)的一个537bp的片段,并将它们分别克隆到pGEM - T easy载体中。利用中间载体pHurrican构建 fad2基因的反向重复框。将fad2基因片段以正向的方式连接在一个可剪切的内含子的5’末端,而以反向的方式 连接到该内含子的3’末端;然后将Nap in启动子序列连接到该反向重复框的5’端,而在其3’端接有一个nos终止 子序列;最后将fad2基因的反向重复表达框分两步克隆到植物双元载体pCAMB IA2300的pUC18多克隆位点,构建 具有种子特异性表达的fad2基因的ihpRNA表达载体pCNF IRnos。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对载体作了鉴定分析。  相似文献   
109.
气候变化下西北太平洋大海洋生态系海表面温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候变化和气候事件对海洋环境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影响存在着时空差异。研究以西北太平洋五个大型海洋生态系统(Large Marine Ecosystem,LME,包括西白令海,鄂霍茨克海,黑潮、亲潮以及日本海)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为研究对象,分析SST的随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和厄尔尼诺(El Ni?o)、拉尼娜(La Ni?a)事件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西白令海,其它四个大型海洋生态系统的SST都在1987年左右发生了急剧的上升,呈现出两个变化模态;将SST的长期变化趋势去除后,可以发现,五个LME的SST随着时间上下波动,并没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存在,但是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有着密切联系。水温的空间分布上看,各区域的SST都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高的趋势,但是增温趋势不尽相同,在西白令海的整个区域SST都在升高,降温区域围绕在库页岛和日本的北海道附近,这其中相关机制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0.
根据2018年9—11月中国鱿钓船在北太平洋海域(41°05''N~43°45''N,154°05''E~159°43''E)采集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和北方拟黵乌贼(Gonatopsis borealis)样本,对样本的胴长(mantle length,ML)、体质量(body mass,BM)以及角质颚的12个形态学参数进行了测定,研究角质颚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两个种类在胴长和体质量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认为,上脊突长(UCL)最适合用来表征柔鱼角质颚的生长,UCL和下侧壁长(LLWL)最适合用来表征北方拟黵乌贼角质颚的生长。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认为:柔鱼的上头盖长(UHL)、下头盖长(LHL)、LLWL、下翼长(LWL)与胴长呈幂函数关系,UCL、上侧壁长(ULWL)、上翼长(UWL)、下脊突长(LCL)与胴长呈对数函数关系;北方拟黵乌贼的UHL、下喙长(LRL)和LLWL与胴长呈幂函数关系,UCL和LCL与胴长呈指数函数关系,上喙长(URL)、ULWL和LHL与胴长呈对数函数关系。逐步判别分析显示,上、下角质颚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2.70%和84.50%,并建立判别方程。研究认为,角质颚外部形态可较好地应用于2种头足类的判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