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1篇
  3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枯草期放牧绵羊进行科学补饲,是我国北方养羊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卢德勋博士总结国内外的科技成果,首次提出了“系统整体调控的补饲理论与技术”,从而使反刍动物补饲理论的研究进入新阶段。该理论的要点:首先是要改善和控制瘤胃内环境,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充分发挥瘤胃的营养功能。其次是利用过瘤胃营养物质,改善瘤胃后吸收的营养平衡,最大限度地满足动物维持与生产的营养需要,并通过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物质对组织代谢进行调控,从而达到改善动物整体营养的目的。1988年笔者在教汉种羊场进行了旨在运用该补饲理论解决放牧绵羊冬春严重掉膘的补饲模式的试验,试羊在放牧和补饲干草的基础上,再供给少量的易消化糖、过瘤胃蛋白质、可发酵氨源、矿物质、豆科青贮等物质,以达到提高低质饲草采食量和利用率的目的,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选用装配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的成年杂种揭羊9只,分3组进行试验:①热喷麦秸组:该组试羊除每日每只给饲400g基础混合材料外,自由采食热喷麦秸;②热喷麦秸营养补添组:该组试羊饲喂方式基本上和热喷麦秸组相似,所不同的是除基础混合糖料和热喷麦秸外,每日每只试羊另外补饲50g鱼粉和0.75kg青草;③非热喷组:该组试羊每日每只除给饲400g基础混合格料外,另外自由采食未经然喷处理的麦秸。所用的基础混合材料的组成(%)为:玉米60.0;铁皮22.5;大豆饼15.0和混合矿物质2.5。试验总共进行118天。试验期间除观察羊毛生长和增重指标外,主要是对各组试羊的疙胃微生态环境进行了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有周胃内48小时干物质消失率;粗蛋白降解率;瘤胃液的PH值,氨N水平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数量和比例;瘤胃食糜的N/S比;微生物蛋白产量;瘤胃和十二指肠食糜流通量;进入十二指肠的氨基酸数量以及采食量等多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热喷麦秸补添鱼粉和青饲后,降低了瘤胃内乙酸的比例,提高了丙酸的比例,NGR指标也趋于改善;瘤胃和十二指肠食糜流通量增加;进入小肠的氨基酸数量增多;采食量明显提高;同时羊毛生长和增重指标也要比其它两组高。  相似文献   
13.
对520只良种细毛母羊从妊娠到羔羊离乳连续进行了7个月的饲养试验,结合妊娠后期和哺乳前期的消化试验,测得良种细毛母羊在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干物质进食量、放牧采食量,冬春季节牧草及补饲草、料的营养成分等一系列基本数据。依据母羊不同繁殖生理时期对营养的需要量和预期生产水平(羔羊初生重,泌乳量、剪毛量等)及草料贮备情况,制订出良种细毛羊母羊在妊娠前期、妊娠后期、哺乳前期、哺乳后期及育成母羊的补饲方案。  相似文献   
14.
根据2×2×3因子设计的要求,选用当年离乳的育成母羊300只,分成2群,一群按敖汉种羊场常规方案补饲,另一群则等量代替补饲混合材料饲给NIS-1绵羊营养促进剂进行整体营养调控,同时还采取了其它一些调控措施。在改进饲养群,每群再分成2大组,一大组按常量元素朴饲,另一大组则不接受常量元素补饲。每一大组再分成3组,分别为单独补锌组、多微组和对照组。微量元素补饲一律采用澳大利亚提供的缓释装置。试验进行了306天。试验结果表明,只有通过整体调控补饲措施改善动物营养状况后,补加该场限令制性矿物质元素才有明显效果。同时,通过试验还最终肯定了过去通过动物组织中和饲草内矿物质元素含量综合检测得出的检测结论。为今后敖汉地区设计绵羊矿物质添加剂配方和补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锦州地区某养牛专业户饲养黑白花奶牛37头,其中1~8月龄犊牛9头。1998年10月开始,先后有6头出现以腹痛、贫血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中有1头由于治疗不及时而死亡。现将该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主要临床症状 发病突然,初期体温升高达4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发病的6头犊牛中有4头出现腹泻。触诊肝  相似文献   
16.
曾鹏  申江  陈天及 《水产科学》2019,(4):492-497
为研究休眠方式、温度和时间对鲫鱼活体离水后储藏的影响,将鲜活鲫鱼分别由室温(14 ℃)以1 ℃/h速率降温至0 ℃诱导休眠以及40 mg/L丁香酚浸浴2 min麻醉,在0、4、8 ℃条件下离水储藏,以血液指标、酶活力等反映鱼体在不同储藏时间下的生理状态及损伤程度。试验结果显示,丁香酚麻醉后鲫鱼血清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变化。随离水储藏时间的延长,肝糖原逐渐消耗,琥珀酸脱氢酶活力升高,同时较高的储藏温度导致脑丙二醛含量升高,血清中乳酸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力升高。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麻醉方式对离水储藏鲫鱼的存活能力无明显影响,影响鲫鱼存活能力的因素为储藏温度,其升高1 ℃,鲫鱼复苏时间延长一个等级的几率增大1.42倍。  相似文献   
17.
菊花(Chrysanthemum morflorium)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也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观赏和经济价值极高。本研究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检测,对菊花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分型测序(genotyping-by-sequencing, GBS)来研究菊花的群体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以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荷兰的136份菊花为材料,通过DNA提取、文库构建、测序、酶切后比对到参考基因组,然后进行SNP检测,对进化树、主成分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本研究共得到有效数据183.877 Gb,每个样本所得tag数均大于294 000;有效测序数据的reads数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reads数的比对率在82.95%~94.61%之间,每个样本的平均测序深度在9.68~15.11之间。进化树构建结果发现136份菊花可被分为2个类群,不同来源的菊花主要聚集在不同的类群上,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与此结果一致。通过本研究可以明确不同来源的菊花品种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对菊花优良种质的挖掘和育种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双肩玉荷包’荔枝为试材,研究套袋处理对果实内在品质和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改善‘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外观,并能提高还原糖、总糖含量,降低果皮质量与种子质量,提高可食率,是提高果实综合品质和商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的座果率低、成熟期落果裂果严重、果皮着色不均匀严重影响果实品质等现象和多种病虫害危害,果农在荔枝果实生长期频频喷药保果,这样既增加生产成本,又不符合绿色果品的要求的问题。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主的科研机构开展了荔枝果实套袋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荔枝果实套袋技术,并加以示范与应用推广。本文对目前荔枝果实套袋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黑木耳、香菇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大规模常压灭菌时,料袋不同堆叠方式下培养料理化和生物性状的变化及其对菌丝营养和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试验组(T1、T3)移动周转架堆叠方式,培养料理化性状优于对照组(T2、T4)的直接墙式堆叠法;在生物性状方面,T1、T3试验组培养料彻底灭菌所需时间为12 h和24 h,比对照组分别缩短54和36 h。菌丝萌发率指标显示,T1、T3试验组料袋接种液体菌种后萌发率为100%,而T2、T4组分别只有10.7%和15.2%。在菌丝营养生长方面,T1组菌丝满袋时间为43 d,菌袋成品率99.5%,分别比对照T2提前6 d和提高10.5百分点。T3组菌丝满袋时间为49 d,菌袋成品率99.7%,分别比对照T4提前6 d和5.7百分点。在子实体生殖生长方面,T1组比对照T2总产量增加28.9%,T3组比对照T4总产量增加7.5%。研究表明,采用移动周转架堆叠方式,不但提高灭菌工效,还有效提升了料袋的质量性状,有利于黑木耳、香菇栽培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