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甜菜黄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甜菜黄萎病,是危害甜菜较大的病害之一。早在三十年代就由 C.F.Hen Drson首先报道了阿根廷、智利甜菜黄萎病的危害情况。六十年代末,C.W.Bennett.等人,又进一步的研究报道。七十年代初,C.Urbina-Vidal 等报道了对智利甜菜黄萎病病原物的研究结果。1980年,我们对黑龙江省阿城县的甜菜作病害调查时,发现了一些黄萎病株:整株黄化、矮缩、枯萎。该病虽尚未造成严重危害,亦应及早控制其蔓延。本文报道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甜菜黄萎病病原物及其药物防治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2.
 枣树的繁殖除了利用根蘖苗外,就是从优良品种树体上采穗嫁接。  相似文献   
23.
紫罗兰花叶病毒 紫罗兰(Matthiola incana R.Br)原产南欧。我国多用做盆花、切花,或脱盆后在露地作花坛。被病毒为害的紫罗兰叶子变小,皱缩扭曲,叶子反卷、花叶、老叶黄化;花朵小,萎缩,有色花朵呈碎色。严重时植株矮小,提早枯萎。 取紫罗兰病叶,捣碎后用常规摩擦接种在鉴别寄主茴藜(C.quinoa)上,十天左右先在接种叶上形成局部褪绿斑,病斑近圆  相似文献   
24.
 关于云南水稻橙叶病的病状、传播方式、介体昆虫种类及传毒特性等的观察研究结果前已作了报道。唯病原未作研究。  相似文献   
25.
枣疯病传毒昆虫的研究,在一九七八年的九组不同昆虫接种传毒试验枣苗(连对照合计75株)中,于一九七九年六月发现了接中国拟菱纹叶蝉的传毒处理产生了典型疯苗一株。同时也说明,直接来自疯树上的虫体,不再另加吸毒措施,也可传毒。一九七九年又继续扩大重复了九种不同昆虫的传毒试验(连对照合计枣苗300株),一九八○年六、七月间,在五组中国拟菱纹叶蝉的重复处理中,就有三组共六株枣苗发展为典型疯株。两年来最高疯苗率为33.3%,平均疯苗率21.8%。潜育期约为一年。同时将发病枣苗及传毒后虫体唾腺切片分别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均明显存在多量的典型类菌原体,对照则无。因此,充分证实了中国拟菱纹叶蝉是枣疯病传毒昆虫。  相似文献   
26.
四环素消毒枣疯病接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枣树的繁殖除了利用根蘖苗外,也可以从优良品种树体上采穗嫁接在酸枣砧木上或其它品种上。但由于枣疯病的普遍发生为害,很难简易的确定所采接穗是否已潜在带病。作者根据四环素,土霉素等可有效地杀灭类菌原体(MLO)病原菌的原理,于1985年及1988年6月进行了盐酸四环素液浸泡消毒接穗(病穗)试验。试材分别取自金丝  相似文献   
27.
柑桔碎叶病毒的发生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特洛亚枳橙(Troyer citrange),卡里佐枳橙(Carrizo citrange)、鲁斯克枳橙(Rusk citrange)和厚皮来檬(Citrus excelsa)作指示植物,鉴定出黄岩栽培的柑桔本地早,少核本地早、槾桔、早桔、朱红、乳桔、椪柑.北京柠檬、兴津温州及采自温州的柳橙等10个品种,无论枳砧或构头橙砧的都感染有碎叶病毒(Tatter Leaf Virus)枳橙的症状是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皱缩,畸形,茎下出现黄白色条斑,扭曲;厚皮来檬的症状是叶片黄白色斑点,皱缩、畸形.田间栽培的构头橙砧柑桔品种比枳砧的表现耐柑桔碎叶病毒。枳橙的TLV病叶和田间本地早(积)叶片、花瓣能汁液磨擦豇豆(Vigna sp.)叶,并能回接豇豆,接种3—5天后,豇豆叶即出现红褐色(木占)斑,电镜初步观察到为450—900nm长杆状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28.
花生矮化病(又称矮缩病和孤老病)是山东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L.)上近几年发生的一种新的病毒病。据调查1976—1977年在山东的部分花生产区曾严重流行,一般病株率在20—30%,严重的高达60%以上,损失率达20—30%,重者为50%以上,个别地块单产只有20—30斤,几乎绝产。但1979年后病情明显下降,而且年度间发病程度差异很大。 感病花生的主要症状是花生主茎和分枝的节间显著缩短,植株特别矮小,株高只有健株的1/4至1/2(封3图1),整株叶形变小,叶片呈皱缩状,变厚、变硬、开花很少,甚至不开花。矮化严重的病株,大部分不结果或结几个小果,果仁大  相似文献   
29.
从越南引进的树番茄上检测出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番茄(Cyphomandra betacea)又称缅茄,为小乔木,有时灌木。原产南美洲,现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引种。在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如越南、  相似文献   
30.
在GT1开割芽接树上注射四环素及青霉素两种药液,对照树注射清水或不注射任何东西,经割胶测定,注射一次或二次青霉素及四环素的胶树,其胶乳及干胶产量均比对照胶树为高,而且持续时间均达半年以上。电子显微镜检查,在GT1褐皮病树韧皮部筛管和乳管细胞切片中都较普遍地发现类立克次氏体(RLO)。其大小为100—2400毫微米,在RRIM600病树韧皮部筛管和乳管中的类立克次氏体大小为275—1395毫微米(nm),限界膜厚度约为20毫微米。在GT1和RRIM600健康树韧皮部筛管及乳管细胞切片中均未见有RLO的存在。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试验结果,我们初步认为类立克次氏体可能是橡胶树褐皮病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