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40份繁殖更新的甘蔗种质通过1新2宿的田间试验,数据收集,产量、糖分的分析研究,从中筛选评价出糖分超过15%的种质8个,占总数的20%;产量高于120t/hm2的种质4个,占总数的10%;含糖量高于17t/hm2的种质5个,占总数的12.5%,这些优异种质可作为杂交或回交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52.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甘蔗与斑茅杂交组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1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组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各杂交组合及后代选择潜力。结果表明,云蔗2000-514×云南82-28、云蔗2000-514×海南92-19、96NG16×云南83-183、Co419×云南83-58、Co285×云南83-198、96NG16×云南82-28六个组合为强优组合,Keongjeav×海南92-97、斐济×云南82-133表现较差,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53.
甘蔗(Saccharum)与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远缘杂交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报道了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利用研究结果。本研究利用斑茅及其F1、BC1与甘蔗热带种、栽培种杂交和回交获得了一些斑茅的F1、BC1、BC2真实杂交种。结果表明:斑茅的F1、BC1的结实率低,育性低甚至不育,但通过回交可以提高斑茅杂种的结实率,且回交得到的BC1、BC2表现出了生势强,产量高、锤度高的优势,为选育具有斑茅血缘的高产高糖种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4.
苗期间种黄豆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8个甘蔗品种栽种后不同时间播种黄豆对甘蔗田间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种时间对甘蔗分蘖、有效茎数和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且8个种表现趋势一致。苗期间种黄豆不影响甘蔗的株高、茎径和后期锤度。栽后即间种黄豆,甘蔗分蘖和后期有效茎显著降低,造成甘蔗大幅度减产;出苗初期间种,甘蔗无效分蘖教显著降低,成茎率高,有效茎多,甘蔗的产量高。  相似文献   
55.
采用高稳系数法对全国第3套甘蔗联合区试种在我所的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与甘蔗表现一致,高稳系数大的品种,变异系数小,公顷蔗、糖产量高;试验中云蔗92/19、粤糖93/159和云蔗89/351表现优良,川糖89/103和桂糖92/262表现较好;川宁85/78高稳系数较低,但水肥条件好时有不错的表现;闽糖86/2121、粤农91/854、福农91/4710、闽糖93/246、C25、粤糖92/126、桂糖93/103、福农93/3608和粤糖92/373等品种在性状表现上有缺陷。  相似文献   
56.
双臂式茶叶采摘机器人的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龙门式茶叶采摘机器人成本高、作业效率低的缺点,改进设计了双臂式采摘机器人。每个臂采用直角坐标式结构,X轴采用双臂式结构,避免了因Y轴悬臂长而产生的变形和作业震动。X方向两个滑台以联轴器相连,保证两根X轴的同步运行。X、Y、Z这3个方向的滑台由3个步进电机驱动,以同步带为传动方式,实现3个方向的自由移动。控制系统以TMS320F2812为控制芯片,采用"S型曲线加减速",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满足精度要求的定位。改用开环的控制系统,双臂式机械手对称布置同时进行作业。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每小时采摘3 581次,效率比原来的机器人提高了83%,并且采摘准确,满足生产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57.
王丽萍  蔡青  范源洪  陆鑫  马丽 《种子》2006,25(11):4-7
应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对甘蔗细茎野生种的远缘杂种F2代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云-228、云03-77、云02-312、云02-281、云02-286、云-294六个材料综合性状优良,可以作为优良亲本进一步回交利用;云02-317、云02-241需作进一步的试验观察;云02-185、云02-297、云02-325、云-227应予以淘汰。该结果为甘蔗细茎野生种远缘杂种F2代的进一步选育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增加了选育工作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58.
韩淑华  张芮  陆鑫  吴超男  徐柯  苏超  焦锋 《蚕业科学》2021,47(2):119-126
对2个株系的同源多倍体桑树植株嫩叶和成熟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筛选能够表征桑树抗旱性的重要叶片解剖结构性状.成熟叶的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上下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紧实度等8个解剖结构性状,在2个株系的桑树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对成熟叶的这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初步筛选出可用于综合评价桑树抗旱性的5个代表性性状指标,即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和上角质层厚度.进一步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将这些指标数据转换为隶属函数值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得出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2-1的抗旱性高于其同源二倍体亲本新一之濑,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3-1的抗旱性高于其同源二倍体亲本陕桑707.  相似文献   
59.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甘蔗栽培品种ROC22、桂11、云蔗06-40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类型培养基、氮素铵硝比和碳源对甘蔗胚性愈伤诱导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培养基对甘蔗胚性愈伤诱导差异显著,MK培养基为最佳基础培养基,而氮素铵硝比和碳源作用不明显。研究结果从基础培养基角度优化了甘蔗胚性愈伤直接诱导体系。同时,由于MK为原创培养基,本研究可丰富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培养基选择。  相似文献   
60.
对引进的18个国外甘蔗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8个国外甘蔗品种表现为出苗率较好,分蘖力强,植株高大;Vmc96-60、CP94-1100蔗茎产量高、蔗糖分好,可以考虑进一步进行区域性试验,繁殖和示范推广;Q202、Vmc81-202、Vmc95-09、Q203蔗茎产量高、但蔗糖分较差,总含糖量和对照无明显差异;其余品种在各个方面表现一般,这些品种可以考虑进一步观察试验,以评价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