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5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精确农业是基于信息和知识支持的集成技术管理的现代化农业。它是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简要介绍了支持精确农业系统的主要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2.
针对锯齿形连栋塑料温室的安全和经济设计要求,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齿行法最优准则方法,对连栋塑料温室结构主构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结构主要构件的材料强度利用率得到提高,优化设计后连栋塑料温室主立柱、主拱架和副拱架的材料强度利用率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23.69%,12.26%和2.57%;温室单位面积平均用钢量由优化前的4.625 2kg/m2降为优化规整后的4.540 6 kg/m2,节省钢材0.084 6 kg/m2,而承载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3.
我国精确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确农业是基于信息和知识支持的集成技术管理的现代化农业。它是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简要介绍了支持精确农业系统的主要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4.
作物产量与群体结构密切相关。为合理配置群体结构,提高油莎豆光能利用率并最终提高产量,研究不同群体结构对油莎豆块茎生长阶段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挖掘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油莎豆产量潜能。2018年以黑油莎2号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大田裂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分别为90 000株/hm2(A1)、110 000株/hm2(A2)、130 000株/hm2(A3);裂区为种植方式,分别为110 cm垄上三行(小行距30 cm)(B1),65 cm垄上双行(小行距20 cm)(B2),45 cm垄上单行(B3);裂裂区为留苗方式,分别为矩形留苗(C1),三角留苗(C2),共18种处理,3次重复。通过测定群体光合速率(CAP)、叶绿素a+b(Chla+b)含量及荧光参数(Fv/Fm和qP),研究不同处理对油莎豆块茎生长阶段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油莎豆块茎形成期,群体光合速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3种密度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块茎增长期和成熟期,群体光合速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油莎豆块茎形成后0 d,冠层和下部叶片叶绿素a+b含量、最大光能转化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块茎形成后25~75 d,冠层和下部叶片叶绿素a+b含量、最大光能转化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呈先增后降趋势。相同密度和留苗方式条件下,群体光合速率、叶绿素a+b含量、Fv/Fm及qP所测指标表现为种植方式B2最大,较B1、B3差异均显著(P<0.05);相同密度和种植方式下,上述所测指标表现为留苗方式C2更大,较C1差异显著(P<0.05)。A2B1C2处理产量达到7520.45 kg/hm2,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油莎豆产量的关键。适宜密度下,合理的宽窄行配置和三角留苗方式可有效改善群体结构,提高群体光合速率,增加叶绿素a+b含量,提高最大光能转化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是实现植株个体与群体相互协调并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5.
为探讨不同采收模式对互叶白千层出油率的影响,在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木本香料核心示范区开展5组不同采收方式出油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时间出油率差异显著,11月份采收较好;采收不同树龄出油率差异不显著;不同采收部位差异显著,老叶比嫩叶出油率高,叶片出油率比枝叶混合、枝干出油率高;采收后不同枝叶处理出油率差异显著,采收后枝叶处理较粗的出油率高.  相似文献   
26.
翘嘴红鲌人工繁殖和饲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又名白鱼、太湖“三白”白鱼、白水鱼,为太湖名产“三白”之首,我国传统的优质淡水鱼。  相似文献   
27.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肉豆蔻油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工艺中的液料比、微波时间和微波功率3个因素的最优化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因素与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2mL/g、微波时间149s和微波功率293W,经试验验证此条件下得率为29.18%,与理论计算值29.09%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肉豆蔻油的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28.
城郊居民农田混合区田间沟渠水质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滇池北岸大清河流域下游46.7 hm2韭菜田与花卉地田间26条沟渠为对象,通过网格法布点采集沟渠水样结合化学分析,研究了其水质空间变异特征.并解析了其污染源汇关系.结果表明.调查区沟渠水TN为2.3~172.7(40.5±31.7)mg/L,NH3-N为0~34.4(7.5±7.7)mg/L,NO-3-N为0~7.4(1.1±0.1.0)mg/L,TP为0.2~9.5(1.5±1.8)mg/L,H2PO-4-P为0.1~5.6(0.95=1.1)mg/L,CODMn为1.4~62.3(17.8±10.4)mg/L.污水来源差异导致不同区域沟渠水质空间变异明显,B区(养殖废水+生活污水+韭菜田侧渗水)>A区(生活污水+韭菜田侧渗水)>C区(花卉地侧渗水)、D区(韭菜田侧渗水).A,B区污水流经沟渠其水中磷浓度逐渐降低,表明沟渠对高浓度磷具有自净作用.但是,所有沟渠出水氮磷浓度均大于Ⅳ、Ⅴ类水质标准.因此,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滇池北岸居民农田混合区排水应采取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29.
近20 a来新疆植被覆盖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以前人提取的近20a(1982—2000年)植被覆盖度指数FVC为基础数据,根据新疆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和地貌类型,采用分区海拔的方法对FVC影像进行分类。对各地理区域植被的变化采用距平处理,初步定量分析了新疆植被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近20a来新疆无论是山地还是平原,高植被覆盖度的绿洲和森林面积均有所增加。以地区论,伊犁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幅度最小,状况最为稳定;东疆地区绿洲与高覆盖度植被稳定,低覆盖度植被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北疆平原地区绿洲面积增加,高覆盖度植被和无植被区面积减少;北疆山地森林植被增加,不同时间增加的速率不同,高覆盖度植被与森林的变化呈一定的相互转换关系;南疆地区绿洲面积显著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高、中覆盖度草地的面积下降,山地荒漠面积近年来有所增加,森林和高覆盖度草地面积也有所增加。从植被类型转换方式来看,在平原区,绿洲与中、高覆盖度草地面积之间具有强烈负相关;而山区的植被类型转换多发生在无植被区与低、中覆盖度草地之间或高覆盖度草地和森林之间。人工绿洲面积的变化成为新疆平原区植被类型变化的重要因素,南北疆绿洲面积增加的同时,中、高覆盖度植被减少,即绿洲与沙漠之间过渡带的植被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30.
水稻专用缓控肥应用效果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水稻专用缓控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水稻专用缓控肥和普通专用肥的肥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肥料相比,缓控肥的肥力释放缓慢,施用缓控肥后水稻生长后期不需再施肥,可减少施肥2次;施用缓控肥不仅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减少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还可增加水稻上部三叶的总面积和籽粒的结实率及千粒重;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每667 m2施用水稻专用缓控肥75 kg+46%尿素11 kg的水稻产量为最高,以每667 m2施用水稻专用缓控肥55.8 kg+46%尿素11 kg的水稻投产为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