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2篇
  18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陆兆华  叶万辉 《林业研究》1997,8(3):152-155
Introduction.Secondarypoplar-birchforestswidelydistributedinforestregionofNortheasternChina.Itwasthepio-neercommhnitytowardstheclimaxvegetation,andwasformedfromtheoriginalbroad-leafpil1eforestswhichhadbeenexploitedanddestroyed.Theexperimentalplotislocated…  相似文献   
12.
土壤改良剂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牛粪(A)、石膏(B)、秸秆(C)、保水剂(D)4种改良剂,通过4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方案,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进行土壤改良试验,筛选出较好的改良方案,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土的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和钠吸附比(SAR)随着改良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呈上升趋势;4种改良剂对盐碱土改良指标的贡献值存在差异,综合考虑最佳配方为A4B4C1D4,其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增高113.93%,1 014.23%,828.32%,265.45%;其土壤pH和SAR比对照分别下降4.71%,33.37%。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生态弹性力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生态弹性力的概念,构建了北京市生态弹性力的指标体系,并利用SPSS软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析和评价了2001—2008年该地区生态弹性力的发展状况。结果显示:生态弹性力指数在研究时段呈现较大波动,但整体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2001—2003年呈下降趋势,指数由-0.248降至-0.976;2004—2008年指数明显上升,由0.071增至1.047,其中2006年波动较大为-0.261;结果表明在多项措施的实施下,北京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4.
刘庆  夏江宝  陆兆华 《水土保持学报》2012,26(1):124-127,135
利用EDTA、DTPA、M3和ASI 4种提取剂对黄河三角洲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Fe、Mn、Cu、Zn 4种微量元素有效形态进行提取,探讨不同提取剂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提取效果,并以DTPA提取的结果为基础,评价Fe、Mn、Cu、Zn 4种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状况。结果表明:EDTA对4种元素的提取能力最强,M3提取能力相对较弱,但各提取剂对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量元素的提取能力并不一致;DTPA所提取的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与总量相关性最好,其相关性程度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明显优于其他3种提取剂;土壤中有效态含量较为丰富的元素是Cu,其含量范围为0.62~2.31mg/kg,除未利用地土壤有效Cu为中等水平外,其他3种用地类型中土壤有效Cu均达到丰富和极丰富水平,而土壤有效Mn含量范围为2.2~7.54mg/kg,4种用地类型土壤有效Mn均处于较低和极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造纸废水灌溉对轻度盐碱芦苇湿地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造纸废水灌溉对轻度盐碱退化芦苇湿地土壤改良效应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废水灌溉次数下的随机分组实验,分析不同灌溉次数下芦苇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参数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造纸废水灌溉次数的增加,土壤容重有下降趋势,土壤持水量、总孔隙度则呈上升趋势;土壤pH呈显著下降趋势,含盐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2)土壤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随着造纸废水灌溉次数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比CK增加19.73%~73.42%,14.32%~73%,12.49%~60.6%,4次灌溉后上升趋势有所减缓;(3)随着造纸废水灌溉次数的增加,土壤脱氢酶显著增加,比CK高出1.4~2.8倍,而磷酸酶和脲酶分别高出1.3~2.0倍,1.7~2.6倍,并在4次灌溉后增加趋势减缓;(4)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随着造纸废水灌溉次数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比CK增加了0.15~1倍。该研究结果为黄河三角洲盐碱湿地造纸废水合理灌溉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道路防护林对土壤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道路防护林对土壤的改良效应,选取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混交林、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林、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林、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林4种盐碱地道路防护林类型,并以裸地为对照,对其土壤容重和孔隙度、pH值和含盐量、土壤养分及C、N、S含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与裸地相比,不同道路防护林具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的显著效应,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压碱抑盐效应.随着林分类型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混交林地土壤通气、透水性及压碱抑盐效果好于柽柳灌木纯林的,而旱柳林和白蜡林地的则较差.②不同道路防护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速效性养分含量均有提高,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混交林>柽柳林>白蜡林>旱柳林,分别比裸地的增加49.5%,38.8%,18.9%,5.7%.③不同道路防护林下的C、N、S元素含量差别较大,元素含量表现为:C>S>N.N含量表现为混交林>柽柳林>白蜡林>旱柳林,分别是裸地的2.8,2.2,1.5,1.1倍.C、S含量均表现为混交林>柽柳林>裸地>白蜡林>旱柳林,并且混交林、柽柳林、白蜡林的碳氮比均小于25:1.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能源作物的快速发展是缓解当前能源资源短缺和环保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甜高粱茎秆产量和含糖量较高,能够生产燃料乙醇,是当前替代油气资源的重要能源作物,此外,甜高粱具抗旱、耐盐碱的特性,又使其成为干旱、盐碱地区的目标能源植物。为推动我国在盐碱、干旱地区的能源产业发展,通过对国内外干旱、盐碱生境下甜高粱能源性状变化和抗逆性研究进行综述表明:目前关于甜高粱在盐碱、干旱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胁迫条件下各品系不同生育期能源性状研究不够全面;甜高粱抗逆机理如渗透调节物质、分子及生理机制研究亟待深入;各地气候、土壤差异引起土壤的盐碱、干旱规律不同,同时土壤盐碱、干旱现象往往交互而生,实地开展甜高粱能源性状转化及分子、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对于我国在盐碱、干旱地区甜高粱的顺利栽培、成熟管理措施的制定以及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将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植被类型改良土壤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改良效应,选取东营市河口区内乔木林、灌木林、草地及对照农田4种典型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数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植被类型都有良好的改善土壤物理性能、化学特性和微生物活性的效应,且对上层土壤的改良效果好于下层.②表层土壤容重、pH值和含盐量低于20-50 cm土层,乔木林地下土壤通气、透水性及压碱抑盐效果好于灌木林地,而农田和草地则较差.③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N,P,K养分及微生物数量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数量大小表现乔木林农田灌木林草地.细菌数量最多,占到微生物总数的97%以上,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低.④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指标密切相关,且20-50 cm土层相关性比表层要显著,随着盐碱条件的改善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增多,盐碱滩地微生物数量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9.
陆兆华  吴钢等 《林业研究》2002,13(4):319-322
本文通过对中国林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一系列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讨论,重点强调了森林及整个林业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作者提出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和必由之路。并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论证和阐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准则,以及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参11。  相似文献   
20.
石青  陆兆华  刘志梅 《林业研究》2007,18(3):187-192
The basic theory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environment vulnerability were reviewed. Based on the grey theory and fuzzy mathematics, a new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rom qualitative to quantitative, called grey-fuzzy evaluation, was proposed for evaluating eco-environment vulnerability. It was integrated of Association for Healthcare Philanthropy (AHP),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grey statistics and fuzzy judgment.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the new evaluation method were given and its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were proved by the practical exa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