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13篇
  4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作者在过去的研究基础上,于1979—1982年对我国五个省产制的14种压制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再次表明压制茶中有多种霉菌,其中以曲霉、青霉两属分布最广;除米砖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主,六堡茶以青霉(Penicillium)、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主外,其余各种压制茶均以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illus)或青霉(Penicillium)占优势。14种压制茶中均未发现黄曲霉(Aspergil  相似文献   
12.
硫酸盐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硫酸盐对厌氧消化的影响钱泽澍(浙江农业大学,杭州,310029)在有机物的厌氧消化过程中,硫酸盐对厌氧消化影响的研究在国外已有不少报道。国内有些单位也在从事该项研究。本文对硫酸盐在厌氧消化中的作用作一概述,与有关研究者共同探讨。1硫酸盐还原细菌在厌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柠檬酸生产废水在实验室装置四级管道厌氧消化器消化过程中各类沼气发酵微生物的数量分布特性及其对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性细菌数量在10~9—10~(13)个/毫升,在各管消化液中的数量与总挥发性有机酸和乙酸浓度成较好的正相关性。产氢产乙酸细菌数量在10~7—10~(10)个/毫升,产甲垸细菌数量在10~4—10~(10)个/毫升,同型产乙酸细菌数量在10~5—10~(10)个/毫升。在第一、二级管节消化液中有较高数量的沼气发酵微生物群,而在第二管具有糖类等有机物酸化、COD去除和甲烷形成等活性最大、效率最高的消化特性,两者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嗜热甲烷杆菌TH—6菌株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杭州长征化工厂酒精发酵废醪槽底部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嗜热自养产甲烷杆菌,细胞呈长杆状,不运动,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胞单个或成对排列,有时出现3-5个以上细胞相连的丝状体,杆状细胞大小为0.5—0.6×2.0—4.0μm,但丝状体可长达10—27μm或更长。在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细胞最小倍增时间为3.2小时。滚管菌落为半透明,灰白色,近似圆形。落射荧光显微镜检查呈蓝绿色荧光。分离物只利用H_2/CO_2生长和产甲烷,不需要酵母膏,但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分别添加酵母膏、胰酶解酪蛋白和瘤胃液后能刺激该菌生长和提高甲烷量。生长和产甲烷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7.0。根据形态和生理性状的研究,分离菌株暂定为嗜热自养甲烷杆菌TH-6菌株(Methanobacteriumthermoautotrophicum TH—6strain)。  相似文献   
15.
20.85升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粪水比为1:1.5奶牛粪浆酸化滤液。 35℃左右条件下,奶牛粪浆酸化以后,15目筛孔过滤的粪浆滤液,TS为2.38—3.14%,VS为1.72—2.25%,COD为25000—34000毫克/升,BOD_5为4700—5800毫克/升,pH为6.12—7.10,挥发性有机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ppm)分别为:1521—2558;410—535;和369—475。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0.4天时,平均有机负荷为2.76克COD/升·天,平均TS分解率为76.8%,VS分解率为78.1%,平均COD去除率为72.2%。溢流液pH为6.78—7.76;挥发性有机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ppm)分别为24—74;40—105和0。平均容积产气率为0.89升/升·天。平均原料产气率,以COD计为0.49升/消耗1克COD;以TS计为0.47升/消耗1克TS;以VS计为0.62升/消耗1克VS。污泥指数为25.18毫升/克,污泥龄为130天;污泥主要分布在下部污泥层中,约占总体积的1/5;污泥层的污泥沉降比为96—99.5%。当有机负荷率由2.76克/升·天(水力停留时间为10.4天)提高到12.66克COD/升·天(水力停留时间为2.9天)时,容积产气率由0.89升/升·天,提高到3.95升/升·天,但COD去除率由72.2%降至64.4%。  相似文献   
16.
硫酸盐浓度与不同基质有机废水厌氧消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血清瓶批量试验初步研究了含有不同浓度硫酸盐及不同有机酸的有机废水在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甲烷和硫酸盐还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乙酸盐为基质,培养早期,较高浓度硫酸盐对产甲炕有些抑制现象,但至发酵盛期抑制现象逐渐消除,从10—40mmol/L硫酸盐处理的产甲烷量均接近或略高于对照。以乙酸盐为基质的硫酸盐还原强度很低,各浓度硫酸盐处理的S~-的生成量仅略高于对照,乙酸氧化释放的电子90%以上用于产生甲烷,3—10%的电子用于硫酸盐还原. 以丙酸盐为基质,存在硫酸盐(10~40mmol/L)均加速丙酸的氧化分解,促进甲炕的产生和SO_4~-的还原。产甲烷和硫酸盐还原各利用基质50%左右的电子流。乳酸盐为基质迅速产生甲烷和进行硫酸盐还原,培养7—8天后,两者几乎同步高速进行,乳酸氧化分解产生的电子流51%用于产生甲烷,49%消耗于硫酸盐还原。丁酸盐为基质,产甲烷和硫酸盐还原都有不同时间的滞留期,过后存在10~40mmol/L硫酸盐的均不同程度地促进甲烷产生和硫酸盐还原,产甲烷和硫酸盐还原各消耗基质50%左右的电子流,该特性与丙酸、乳酸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以丁酸盐降解菌、脱硫弧菌和产甲烷菌为材料,研究了影响互营联合降解丁酸盐的各种因素.观察到气相中存在0.75×1.013×10~5PaH_2时丁酸降解受到抑制,同时进行振荡培养则抑制作用更为强烈.振荡培养对丁酸降解菌-脱硫弧菌共培养物无明显影响,但对丁酸降解菌-甲烷螺菌共培养物有一定抑制作用.当硫酸盐存在时,脱硫弧菌通过对氢的竞争作用而抑制了甲烷菌的代谢,却促进了丁酸的降解.无硫酸盐时,脱硫弧菌能与产甲烷菌通过互营联合分解乳酸盐,,生成甲烷和乙酸,在该条件下,乳酸盐降解时产生的氢对丁酸降解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氧化硫硫杆菌或氧化铁硫杆菌溶浸含钒石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氧化硫硫杆菌和氧化铁硫杆菌浸出石煤中钒的作用强度、机理和条件,以及从浸出液提取钒的结果表明: 1.在燃用石煤中,采用碳酸钙作为添加剂,使氧化硫硫杆菌对燃烧后煤渣中钒的浸出率由未用添加剂的20%左右提高至86%,而且还使原煤中硫分的60%在燃烧之后仍旧留存于煤渣中,降低了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环境的程度。 2.通过选择石煤的种类和有关的条件,则不用上述的添加剂碳酸钙,也可使氧化硫硫杆菌对鸬鸟石煤中钒的浸出率达到66%(原煤)和82%(煤渣);氧化铁硫杆菌则达到87%(原煤)。 3.这两种细菌浸出钒的作用主要为间接浸出作用。 4.采用先在浸出液中加氨水中和沉淀的提炼方法,钒的回收率达到80%左右,五氧化二钒制品的纯度可以高于99%。溶浸、提炼钒的总收得率达到55—66%。  相似文献   
19.
硫酸盐对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源,以葡萄糖模拟合成废水为基质、硫酸钠为硫酸根源,研究了硫酸盐还原作用对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批量试验中第一次添加基质后,不同硫酸盐浓度下,产甲烷量下降不明显,硫酸盐仅被还原一部分;第二次添加基质后,甲烷形成量显著降低,且硫酸盐浓度愈大,下降幅度也愈大。在多次添加基质过程中,硫酸盐抑制作用逐渐减小,但并不完全消除。在连续运行试验中,加入硫酸盐后,反应器运行即受到很大冲击,即使恢复到稳态运行后,COD去除率、甲烷形成量均达不到未加硫酸盐时的水平。用FeSO_4代替Na_2SO_4消除硫酸盐还原产物游离性S ̄(2-)后,COD去除率和产甲烷量有所上升。在未加硫酸盐时反应器底部有相当高浓度的丙酸,而加入硫酸盐后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畜牧场2×35米~3分离浮罩式沼气池的设计和施工。 本设计在保持我国固定拱盖水压式沼气池优点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印度KVIC~(**)型沼气池的优点。采用均匀粪浆,定时、定量进料;自流进出和分离浮罩贮气。 池体采用~#200混凝土现浇。 发酵产气率按0.3米3/米~3·天计。滞留期为67天。每日投入发酵液一吨(其中含新鲜奶牛粪半吨)。 最后,介绍了建地主要材料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