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5年来肇庆市坚持“科技兴蚕”,发展“三高”蚕业,是提高蚕业的经济效益,促进蚕业再上新台阶,加快蚕业现代建设的保证;抓好蚕茧生产基地,是贯彻有效的技术措施的基础,又是巩固和发展蚕桑生产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广优良桑、蚕品种、省力化栽桑养蚕技术系列,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养蚕的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调动广大蚕农生产积极性,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1992年全市桑地面积达6135.7公顷,生产蚕茧7115吨,比1984年分别增加47%和178.6%,创造建国以来蚕茧产量最高的历史水平。比1978年分别增加6.24倍和8.81倍。  相似文献   
52.
漂白粉具有杀菌广谱、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作为养蚕消毒剂曾被广泛采用并获得良好效果。但由于它易吸湿,有效氯不稳定,溶解不完全,使用时往往因浓度不足和操作不当而影响消毒效果。近年,我省蚕区转移到新区后,蚕农技术水平较低,对漂白粉使用方法掌握不好,使它的缺点更为突出。因此,寻找新的消毒药物代替漂白粉在生产上应用为当务之急。 1986年起,我们应用次氯酸钠在蚕种场  相似文献   
53.
粤北桑瘿蚊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5年初步研究表明,粤北桑瘿蚊发生期一般从每年3月底、4月初气温适合时,越冬休眠体解除休眠开始,一直为害至10月底老熟幼虫落地休眠为止。以5—8月为害最为严重。主体上一年发生8代,完成一个世代少则需3个星期,多则需4个星期。单食性,仅为害桑树,成虫雌雄性比为3:1,对粤北桑瘿蚊发生影响的最大生态因子是温湿度。  相似文献   
54.
蚕种催青的好坏直接影响蚁蚕孵化、蚕茧产量和质量,是养蚕生产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和生产布局的调整,养蚕业从过去较集中的生产队养蚕转变为分散到千家万户养蚕;同时新蚕区迅速发展,养蚕新手多,不懂得蚕种催青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发现蚕户把蚕种拿回家后,除个别有加温补湿催青外,大多数都是没有进行  相似文献   
55.
吊丝虫杀(40亿PIB/g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是一种全新专一性的小菜蛾病毒杀虫剂,经1999~2000年在博罗、广州等地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吊丝虫杀200~400倍液喷药后3天对小菜蛾的防效即达到70%~80%,药后4天防效达到82%~95%,药后6天防效仍维持在81%~92%,与进口农药1.8%害极灭乳油的防效相当,而用药成本仅为害极灭的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