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5篇
  11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氮钾配合对强筋小麦济南17的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氮钾配合对强筋小麦济南17的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钾配合对强筋小麦济南17的产量有较大影响,中氮中钾配合(N210kg/hm^2和K2O90kg/hm^2)和高氮高钾配合(N300kg/hm^2和K2O180kg/hm^2)两处理的产量分别为6783.7kg/hm^2和6950.3kg/hm^2,极显著高于其它氮钾配合处理,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氮水平之间品质性状有明显差异,随着施氮量增加,品质性状有改善的趋势,N用量为120kg/hm^2、210kg/hm^2和300kg/hm^2的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2.0%、32.8%和33.8%,沉降值分别为41.9mL、43.8mL和49.2mL,稳定时间分别为19.7min、22.5min和24.6min;不同钾水平的湿面筋含量基本无差异,而中钾水平的沉降值显著高于高钾水平,稳定时间极显著高于高钾水平。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氮(N)和钾(K2O)用量分别为219.7kg/hm^2和96.7kg/hm^2。  相似文献   
152.
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苗期叶绿素含量的QTL及互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由小麦近缘物种硬粒小麦和节节麦发展而来的W7984和现代栽培种Opata.85作亲本,通过一粒传而获得F7重组近交系(RIL)群体。对该群体的111个株系分别在正常供应氮素(N.4.0mmol/L)和低氮胁迫(N.0.4mmol/L)两种情况下进行培养,4周后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根据该群体而构建的遗传图谱包括覆盖整个染色体组的918个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应用这些标记,研究了两种供氮情况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QTL(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及基因间互作。结果表明,在氮素正常供应情况下,有7个与叶绿素含量有关的QTL,变异解释率在4.30%~13.45%,亲本双方对于叶绿素含量的贡献基本一致;在氮素胁迫下,有9个QTL与叶绿素含量有关,变异解释率在4.04%~11.73%,亲本W7984.对于叶绿素含量的贡献占主导地位。表明小麦近缘物种在低氮胁迫下对于叶绿素含量有重要贡献;且低氮胁迫下,叶绿素含量还受基因间上位效应的影响。氮素正常供应时有1个位点(位于2B染色体上)、低氮胁迫下有2个位点(位于3A和3B染色体上)同时影响小麦干物质产量和叶绿素含量,而且此3个位点的效应都来自亲本W7984。这一发现表明,小麦干物质产量和叶绿素含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3.
不同土壤钾素释放动力学及其供钾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应用自行研制的连续流动交换仪研究了取自不同类型的19个土壤样品的钾素释放动力学及其供钾特征。不同土壤钾的释放差异很大,钾的释放持续时间变幅为100~600分钟;最大释放速率变幅为0.46~20.55毫克千克-1分-1;平均释放速率变幅为0.009~1.25毫克千克-1分-1;总释放量变幅为40~430毫克千克-1。供试土壤钾的释放过程可以用一级反应方程拟合,表明钾的释放速率主要受交换位上钾离子饱和度的影响。应用一级方程计算出钾的释放速率常数变幅为5.4810-3~65.6210-3分-1。多数土壤的钾释放过程符合单一的一级反应;而以云母类为主,且含有部分绿泥石的土壤的钾释放过程由两个速率不同的一级反应构成,表明不同吸附位上的钾离子可能有不同的释放机制。用供试土壤连续种植玉米幼苗57茬进行土壤钾素耗竭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连续流动交换仪研究得出的土壤钾素释放的动力学参数可以较可靠地评价土壤的供钾特征。释钾速率快,持续时间长,总释放量大的土壤(如青海栗钙土),在耗竭试验中显出很强的供钾能力;而释钾速率慢,持续时间短,总释放量小的土壤(如广东砖红壤)在盆栽试验中供植物吸收的钾量很低。有的土壤(如四川紫色土)钾的总释放量不低,但释放速度快,持续时间短,在盆栽试验  相似文献   
154.
耐盐物种选择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近几年来对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区区域快速高效治理的研究,引进和筛选出适应重度盐碱地和中度盐碱地的耐盐作物;耐盐牧草;耐盐林木,为盐碱化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耐盐物种的选择借鉴。  相似文献   
155.
分层供水和表层施锌对玉米植株生长和锌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分层水分隔离盆栽试验,模拟田间不同层次土壤中水分含量分布不均条件,研究表层土壤施锌情况下,玉米植株生长和锌吸收以及根系在表层和底层土壤中的分配。结果表明,施锌明显促进了玉米地上部生长。在土壤表层水分充足时,施锌对植株增长效果较明显,有利于玉米利用土壤水分。缺锌条件下,改善土壤水分并未显著提高玉米生物量。表层土壤干旱时,上下层土壤中根系干物重之比减小,底层土壤中根系分布相对增加,当表层土壤水分增加时,根系在表层土壤中干物重显著增加,分布相对增多。施锌并没有影响根系在不同层次土壤中的分配。表层土壤水分对苗期玉米植株锌吸收总量有显著影响,干旱条件下,玉米植株锌吸收总量下降;底层土壤水分供应状况对玉米锌浓度影响不大,但植株中锌向地上部运转增加。尽管施锌没有提高生长早期玉米根系生长和对底层土壤水分的利用,但本研究表明缺锌旱地土壤上如通过灌溉等措施增加了耕层土壤水分,应该注意施用锌肥,否则严重影响玉米生物量和玉米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6.
不同土壤水分供应与施锌对玉米水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及施锌对玉米植株水分状况、水分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含水量和水势降低,植株体内自由水分的含量减少,而束缚水含量略有增加,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小;叶片气孔阻力增加,导度下降,蒸腾作用和光合速率受到抑制。施锌后玉米叶片的水势和鲜重含水量没有明显变化,但玉米叶片气孔阻力降低,气孔导度增加,叶片蒸腾速率和光合作用速率加大。干旱胁迫下,施锌对玉米植株体内水分生理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在土壤水分供应充足时,施锌更能增强玉米水分生理代谢,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7.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龙 94 - 40 83面包强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施钾明显增加小麦产量 ,K2 O用量 5 2 .5~ 82 .5 kg/ hm2 比较适宜。施钾能明显改善小麦品质 ,小麦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阻力、延伸性、拉伸面积、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尤其是对稳定时间的延长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8.
小麦、玉米、水稻施肥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系统研究法在河北省玉田县进行施肥推荐的田间试验和示范,根据19921993年的试验和示范结果,建立包括土壤测试值、施肥量和若干虚似变量为自变量的小麦、玉米、水稻施肥模型,编写了在EXCAL软件上的应用程序,为模型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9.
基于GIS的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52  
通过土壤网格取样、室内分析及ASI施肥推荐等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了区域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模型。该模型以土壤空间变异为基础,地统计学为手段,土壤分块管理为目的,考虑了土壤的空间变异和我国农村分散经营的实际,可为土壤分管理提供合理的施肥量,也可为区域养分管理提供宏观决策。通过对河北省辛集市马兰试验区的实施与验证,在ArcInfo平台上,用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模型进行施肥推荐,同时给出整个区域的土壤养分分布图、分区土壤养分分级图、土壤养分管理图和养分施用推荐表等。它既避免了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所造成的施肥推荐偏差,又能考虑土壤养分严重缺乏的地块,使土壤养分管理趋于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60.
肥料是作物生产各项物资投入占比例最大的一项,增产效益也最为明显。有机肥和化肥都是重要的养分资源,有机肥合理应用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而化肥的投入是增加该系统养分和能量循环强度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根本保证。国内外农业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均证明,有机肥和化肥合理施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肥料的合理使用可以明显的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和环境质量。但是,有机和无机肥料资源的不科学管理和使用则会引起了农业生产效益、农产品品质和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养分资源科学管理和肥料合理使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我国土壤肥料资源利用现状和问题化肥需求量继续增长,品种结构不合理。从20世纪中叶开始,我国为促进农业发展,日益重视化肥的使用,尤其是近20年来,化肥使用量,平均每年以144万吨的速度递增,化肥总消费量由1980年的1269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4411.8万吨,约占世界化肥消费量的30%,居世界之首。但是,若按单位面积计算,化肥施用量居世界的中上水平。有关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化肥需求总量将突破6000万吨。我国化肥除总量不够外,品种结构也不尽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