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用A_N值法测定了吉林省三种主要土壤(白浆土、黑土、淡黑钙土)上和14个大豆品种在黑土上的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量。查明大豆从空气中固定的氮量占植株全氮产量的50—70%,以黑土为最高,淡黑钙土最低。在黑土上,每公顷约可固氮98公斤。在施用大量有机肥条件下,淡黑钙土上的固氮百分率也显著提高。说明土壤基础肥力对根瘤固氮起重要作用。不同大豆品种的固氮量差异很大,在45公斤—100公斤/公顷之间。说明选育高固氮品种的潜力很大。除固氮外,大豆可通过根、叶,每年向每公顷土壤归还氮素26公斤,针对重玉米轻大豆的现状,通过和玉米比较,从粮食品质、产品价格、节约化肥(能源)、培养地力等方面,讨论了发展大豆的经济效益,建议在白浆土地区大豆面积恢复到30%,黑土地区20%,淡黑钙土地区10%,1990年前全省增加大豆440万亩。由固氮和节约氮肥共计相当标准氮肥15.1万吨。可获总经济效益近两亿元。  相似文献   
212.
为了给早熟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制定科学管理措施提供参考,试验对早熟温州蜜柑的开花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温州蜜柑早秋梢结果母枝群体中以结果母枝直径在2.1~9.0 mm的百分率最大,占早秋梢结果母枝总数的87.7%,其中又以直径6.1~7.0 mm的为最高,其百分率高达15.8%,其次是直径为5.1~6.0 mm和7.1~8.0 mm的,其百分率分别为14.3%和13.2%;早秋梢结果母枝粗细直接影响结果母枝上的总节位、萌芽节数量、萌芽率、混合芽花芽量、纯花芽花芽量、花芽总量、花果总量等农艺性状,以直径6.1~7.0 mm的效果最好,其次是7.1~8.0 mm和8.1~9.0mm的。春梢结果母枝粗细也影响早熟温州蜜柑结果母枝的总节位、萌芽节数量、萌芽率、混合芽花芽量、纯花芽花芽量、花芽总量、花果总量等农艺性状,春梢结果母枝粗的比细的好。结果母枝种类影响早熟温州蜜柑结果母枝的总节位、萌芽节数量、萌芽率、混合芽花芽量、纯花芽花芽量、花芽总量、花果总量等农艺性状,早秋梢结果母枝的效果显著优于春梢结果母枝。建议在早熟温州蜜柑的生产管理上,培养结果母枝首先要以早秋梢结果母枝为主,其次是培养春梢结果母枝;考虑结果母枝直径大小时,尽可能选择适宜直径的结果母枝,早秋梢以直径6.1~7.0 mm的结果母枝为佳,其次是直径7.1~9.0 mm的结果母枝;春梢以4.1~5.0 mm的结果母枝为好,其次是直径3.1~4.0 mm的结果母枝。  相似文献   
213.
为了解贵州土壤需氧放线菌的分布特点、系统发育和物种多样性,采集贵州贵阳、遵义、安顺、铜仁、毕节、黔南、六盘水、黔东南、黔西南9个区域的农耕地、湿地、森林3个类型土壤标本进行需氧放线菌的分离纯化,扩增其16S rDNA 基因序列后在 GenBank 中进行 Blast 比对分析,并以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贵州9个区域108份土壤中分离出173株需氧放线菌,其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165株、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5株、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2株,在遵义农耕地土壤中分离出链霉菌属潜在新种1株(GYM8-3)。贵州土壤需氧放线菌主要为链霉菌属,在种间水平上存在分类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214.
我们于1996年对长吻在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角养殖三个方向进行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1998年,人工繁殖鱼苗7000尾,调入夏花鱼种1万尾,培育10~15cm的鱼种1.01万尾,为我南开展长吻养殖提供了种苗和技术上的保证。现将苗种培育技术关键作一介绍。1.鱼苗培育 鱼苗阶段,鱼体娇嫩,在小型水泥池中培育,面积40m2即可,长吻喜荫、畏光,在池的一端应搭棚遮荫,同时培养其集群生活的习性,刚入池的小苗投喂小型水蚤及蛋黄,以后逐步吞食大型蚤类,鱼体达2cm左右时。可试喂水蚯蚓,诱其摄食,2.5cm以后,转为主食水蚯蚓,水蚯蚓是…  相似文献   
215.
<正>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诸如渔业资源滥捕、水利工程建设、工农业生产活动、经济养殖鱼类的引进等对澜沧江土著鱼类的干扰越来越强烈,甚至导致了部分鱼类的濒危,严重影响了澜沧江的鱼类多样性。为了保护澜沧江鱼类资源和鱼类物种多样性,相关研究人员进行澜沧江土著鱼类人工繁殖研究。目前,已有光唇裂腹鱼  相似文献   
216.
为研究不同性别的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形态性状和体重的相关性,测量了其体重(Y)、空壳重(SW)、全长(TL)、体长(BL)、头长(HL)、眼径(ED)、眼间距(ES)、肠长(IL)共8个生物学指标,运用相关性、回归、通径等分析方法,开展各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秀丽高原鳅体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空壳重,雄性与雌性群体之间各性状除体重、空壳重和眼径之间差异性不显著,其余性状之间差异显著;3个群体中与体重相关系数较大的前4个性状分别是空壳重、全长、体长和头长,其中混合群体为0.988、0.881、0.885、0.397,雌性群体为0.987、0.888、0.895、0.266,雄性群体为0.992、0.917、0.915、0.561,说明空壳重、全长和体长对体重的影响较大;混合群体、雄性群体和雌性群体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均是空壳重,通径系数分别为1.082、0.918和1.265,其次是全长和头长,混合群体为0.120、0.082,雄性群体为0.068、0.065,雌性群体为0.205、0.128,间接作用里体长对混合群体、雄性群体和雌性群...  相似文献   
217.
<正>圆口铜鱼是长江上游特有经济鱼。随着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发,阻隔了圆口铜鱼的生殖洄游通道和长江中下游圆口铜鱼对金沙江繁殖群体的补充通道,这是对其资源量造成不利影响的重要原因。然而圆口铜鱼的人工驯养工作也面临着极大的难题,本文探索了一种圆口铜鱼的人工驯养方法,旨在为圆口铜鱼的人工驯养繁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8.
通过线粒体D-loop控制区全序列分析澜沧江上游表村(BC)、叶枝(YZ)、里底(LD)以及乌弄龙(WNL)等4个群体,共计77尾短尾高原鳅的遗传多样性,为澜沧江上游短尾高原鳅的遗传多样性现状与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相关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921 bp的D-loop控制区序列中,共发现变异位点22个,其中,单一变异位点8个,简约变异位点14个,定义单倍型21个;澜沧江上游短尾高原鳅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837~0.942,核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5 16~0.005 72;里底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最高,表村群体最低,且各群体呈现出"高Hd低π"遗传多样性模式。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短尾高原鳅遗传差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部(97.91%),2.09%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之间;各群体之间不存在遗传分化(Fst=-0.021 3,P=0.805);表村和里底群体间遗传距离最远(0.005 67),叶枝和乌弄龙群体遗传距离最近(0.005 11);核酸中性检测结果均不显著(Tajima’s D=0.624,P=0.737;Fu’s Fs=-0.669,P=0.377),核酸错配未呈"泊松"单峰分布均表明澜沧江上游短尾高原鳅近期未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澜沧江上游短尾高原鳅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