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本文测定了吉林省公主岭市玉米地中20 m×20 m矩形TBS(R-TBS)及长60 m和30 m的线形TBS(L-TBS)的控鼠效果、保护辐射半径及其防控害鼠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评估了玉米产量与L-TBS捕获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地优势害鼠最大活动距离(TBS保护辐射半径)超过100 m;R-TBS、L-TBS(60m)、L-TBS(30 m)的鼠害控制效果分别为84.57%、77.26%、66.77%,在保护辐射范围内(r=100 m)单位面积玉米产量与对照区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可挽回损失755、744、713 kg/hm2。通过计算其投入产出关系,建议东北地区玉米地每3 hm2使用一个60 m长的LTBS进行害鼠防控。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通过3个植保无人机低容量高浓度处理和1个背负式喷雾器高容量低浓度处理于小麦"一喷三防"时期进行喷雾,研究戊唑醇在小麦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有处理中,戊唑醇在麦穗和麦叶中的残留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降低:施药14天后,无人机处理组中戊唑醇在麦穗和麦叶中的消解率分别为91.10%~94.17%和95.38%~96.66%,背负式喷雾器处理中戊唑醇在麦穗和麦叶的消解率分别为93.94%和91.59%;(2)从消解率来看,不管用无人机喷施还是背负式喷雾器喷施,戊唑醇在小麦叶片和麦穗中的残留动态消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在小麦穗部和叶片的半衰期分别为3.33d~4.13d和2.90d~4.18d;(3)植保无人机处理组中戊唑醇在麦穗和麦叶中的原始沉积量显著高于背负式喷雾器处理的,即使在减施20%药量的情况下,其原始沉积量依然显著比背负式喷雾器的高,因此采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农药,可显著提高药液雾滴在小麦冠层中的沉降。  相似文献   
23.
2012—2013年,在全国11个省(自治区)对2574户农户开展了害鼠对储粮危害及其防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主要粮食仓储期间鼠类造成的危害损失率为1.14%。其中,海南省的损失率最高,户均达2.93%,山西和四川的损失率都超过2%;堆放方式仓储的粮食鼠害损失率最高达5.51%,简易粮仓为3.79%,专用粮仓损失率为1.08%,其他方式储粮损失率1.49%;农户对害鼠的防治户年均投入为34.37元。我国需切实组织推进防鼠粮仓使用及储粮区域的科学灭鼠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24.
鼠害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灾害之一。为了发展无公害、可持续控制农业鼠害的新方法、新途径,迫切需要加强有关鼠害防治的基础研究,提升鼠害防治的科技水平。本文基于我国农业害鼠发生状况与学科发展趋势,从3个方面探讨了农业鼠害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即基础生物学、鼠害成灾规律及鼠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5.
四川是农业大省,随着植物保护进入综合治理、绿色治理的新阶段,对药剂喷施的精准性、低用量、自动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对全省21个市(州)植保站和91家四川省“五有五好”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四川省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发展使用情况,分析了植保无人机的主要优势、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四川省植保无人机发展前景,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6.
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3年全国农区鼠害总体呈中等发生,局部呈偏重发生趋势。预计全国农区鼠害发生面积约2 216.7万hm2,其中重发面积约219.7万hm2,农舍鼠害发生约8 792万户。农区害鼠总体处于种群数量恢复期,农田鼠密度相对稳定;农林、农牧交错地带,湖区、库区和沿江(河)流域,山区(半山区)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地区鼠害呈偏重发生态势。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鼠害春季防治适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中旬,北方地区春季防治适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  相似文献   
27.
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分析农区农田和农舍鼠密度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情况,预计2024年全国农区鼠害总体呈中等发生,湖库区和沿江河流域、农林农牧交错地带、山区半山区等地区偏重发生;全国农区鼠害发生面积为2 113.0万hm2,农舍鼠害发生8 344.0万户,其中褐家鼠农田发生479.2万hm2、农舍2 310.0万户。建议北方地区抓住春秋防治适期开展集中防控行动,南方地区根据鼠密度监测情况及时调整防控方案,将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  相似文献   
28.
高原鼢鼠近年来在川西北地区危害严重.本研究于2008年和2010年在四川省壤塘县调查了春季和秋季高原鼢鼠种群特征与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秋季土丘数量和鼢鼠密度显著高于春季,但两季节间土丘系数(鼢鼠数量/土丘数量)并无显著差异;土丘数量与海拔高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形则不相关;与平地相比坡地土丘数量相当,但覆盖度更大;种群性比偏雌,形态指标出现性别和季节差异.这表明,虽然鼢鼠种群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但土丘数量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种群大小;高原鼢鼠对高海拔栖息地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其活动与栖息地植被间可能具有促进关系.总之,鼢鼠活动对草地植被的影响比较复杂,对川西北草地的保护策略应从控制鼢鼠数量与减少人类干扰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9.
为明确添加植物油助剂Aero-mate 320对植保无人机施药体系的影响,评价其作为航空喷雾助剂的可行性,通过在15%甲维·茚虫威悬浮剂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药液中添加0.3%、0.6%和1.0%的Aero-mate 320,测定并评估其对药液体系理化性质、抗蒸发性以及雾滴在水稻田沉积分布和沉积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Aero-mate 320的适量添加可以改善药液的理化性质,提高喷雾的均匀性,减少蒸发,增加雾滴在水稻冠层的覆盖及沉积,并能显著增加农药沉积利用率。其中,添加0.6% Aero-mate 320后药液的表面张力以及在水稻叶片上的接触角显著减小,分别降低13.3%和30.3%,黏附张力由-9.7 mN/m增加至9.1 mN/m,黏附功增加51.3%,药液更易润湿叶片;雾滴粒径显著增大,雾滴谱相对跨度显著变窄,雾滴分布更加均匀,小雾滴数量显著降低,减少了雾滴的飘移;对喷雾雾滴蒸发的抑制率为25.0%;同时药液在水稻冠层中的沉积密度和覆盖率增大,沉积量显著增加,农药沉积利用率增至66.8%。  相似文献   
30.
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us)又名栗瘤蜂,属膜翅目,瘿蜂科,是板栗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曾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北京地区暴发成灾。1999—2000年平谷县又有约3333hm~2板栗发生栗瘿蜂为害。1999年调查,6~10年生树被害株率达96%,10年生以上的树达100%,为害严重的栗树几乎绝产,大部分栗树上果枝受害达70%以上。1 发生特点 栗瘿蜂在北京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初孵幼虫在栗芽内越冬。幼虫5月上旬随栗芽的萌动出蛰活动取食,栗树开花时,大部分被害芽抽出的新梢基部向上的顶芽及叶柄、叶脉等处逐渐膨大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