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0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行业评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发展,在评比过程中,企业之间找到差距,形成互相学习、互相超越的良好环境。同时通过行业评比也加强了行业自律,提升了行业整体水平。可是,当下有些企业却在引用所谓的评比结果,进行销售宣传。于是出现了一些组织以评比收钱为目的的活动,搞得企业不参与似乎少了点东西,参加了  相似文献   
62.
<正>对于哪些转型做农业的人,一味追求规模的事情之前说了不少,今天暂且不提。重点说说那些土豪们投身农业,追求所谓的新品种,在专家眼里可能不值钱。前些日子在某种植群里,有人声称自己种植了几十亩的鸡心果,是从东北引进的。在群里专家看来,东北能有啥好吃的水果呢?结果某老板发了  相似文献   
63.
正近日,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发布《关于2017年复混肥料产品质量全国联动监督抽查情况的通报》。本次抽查覆盖了北京、天津、河北等24个省(区、市)865家企业的866批次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经检验,823家企业的824批次产品合格,42家企业的42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合格率为95.2%,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4.8%。本次抽查发现复混肥料产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64.
<正>国家在推进科学种田,各地政府在引导,各农业相关企业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农业科普工作。用科学种地,用科学管理,农民朋友对科学种田认识越来越深入。走在田间,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用知识种地,用数据讲话。笔者参加了一个小麦观摩会,按说这么普通的传统作物,农民会重视吗?然而,参加观摩会的都是各村镇种植大户,几十亩、上百亩的都有。他们认真听育种企业介绍,仔细听种植专家讲解。在农资市场化改革的这些年里,卖  相似文献   
65.
正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当气象条件不能达到要求时,作物的生长和成熟就会受到影响。因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的农作物减产歉收,称为农业气象灾害。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今年清明节前后的降温,给很多水果、坚果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否则还不知道今年的核桃会跌成什么样子;就是因为这次降温,今年樱桃的价格到后期都没有跌破20元;当然苹果也受到影响,有人预计今年苹果将减产25%-30%,好就好在秋季我们可选择的水果较多,所以苹果价  相似文献   
66.
传统有智慧     
正传统未必落后,现代未必先进。尤其在农业生产中,很多人,包括专家、领导,一提到传统农业耕作,好像就代表了落后。然而市场又有各种各样打着"传统"字样的现代化,我国不断进化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突然间在商业化的"现代农业"面前好像一文不值。打着推广现代化农业的各类人群几乎一边倒地在批判传统农业,批判传统耕作模式。早在1909年,美国农业部土壤局局  相似文献   
67.
正前段日子遇上了一位在农业管理部门工作的朋友,他认为,目前我国农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成规模,应该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大规模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就是上万亩,那样才可以统一管理,才可以节约人工,才可以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有这种想法的人恐怕还有人多,或者在媒体的引导下,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规模化农业才是真正的现代农业,所以懂不懂的人,一说到农业,就开始说一家一户、种植落后、土地  相似文献   
68.
<正>现在越来越多的农资企业把服务向下游延伸:卖肥的提供机械施肥,卖药的提供机械打药。也曾经有推广种植技术的组织,把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打包在一起提供给农民,使农民得到了全面、直接的服务。但这种服务也增加了农资企业的责任,要想跨进这种综合服务模式里,首先农资企业要拥有非凡的勇气,其次要招揽相关的人才,因为这种打包服务存在很多风险,就算自己生产的产品可以控制好质量,但是对于相关其他领域的产品质量是否过硬,需要认真考察和验证。一旦农民采用了打包服务之后产量下滑,企  相似文献   
69.
正看近期信息,尿素涨价了。对于生产商是好事,对于经销商是动力,对于农民是噩梦。去年粮食还没卖,种点什么呢?怎么种,怎么卖,怎么卖贵,都在迷茫。有朋友说,玉米不值钱了,更要选择好品种,用增产来弥补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道理不假,但是农民有没有心情再赌一年的收入呢?有报道称农民工成为三四线  相似文献   
70.
正经常在圈子里看到某些单位组织召开某某作物种植大会,让专家和农户面对面,让农户和下游客户面对面,但是结果是在这种会议的推动下,相关农产品1-2年内就开始价格下滑,甚至滞销,农户辛苦种植的产品烂掉,然后再有相关媒体呼吁,再有专家给出建议。开会可以,学习可以,对接可以,总要看到良性循环的希望吧,但让我看到的只是会议组织者赚取了会议费,专家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