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杂交稻金优527为材料,分别在中低海拔地区雅安(600 m)和高海拔地区西昌(1 590 m)进行了以氮肥水平为主区,栽插密度为副区的田间裂区试验。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茎秆基部节间变细长,茎壁变薄,秆型指数降低,茎鞘中淀粉、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降低,充实度变差;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还影响茎秆中氮、钾、硅、钙、镁、铁、锌、铜、锰等矿质元素的含量,从而影响茎秆的倒伏指数和抗倒伏能力。水稻基部茎秆的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和基部各伸长节间的长度及氮、镁含量正相关,与茎粗、茎壁厚、比茎重、秆型指数及淀粉、纤维素、木质素和钾、钙含量负相关,与茎秆硅含量呈二次函数关系,适宜的硅含量为4.5~4.8 mg kg-1。由于生态条件不同,两试点水稻茎秆抗倒能力和受氮肥水平与栽插密度影响的程度存在一定差异,高产、抗倒栽培要因地制宜。金优527基部节间的临界倒伏指数为200。  相似文献   
72.
雅安地区春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氮肥运筹优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因素(施氮量、追肥比例)5水平随机区组试验与2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相结合的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雅安地区施氮水平与追肥比例对春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及纯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和纯收益与施氮量和追肥比例之间均呈二次凸函数关系,随施氮量和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先升后降,采用频数统计分析法得出马铃薯产量≥22 500 kg/hm2的优化方案为氮肥水平67.8~160.7 kg/hm2,追肥比例37.9 %~53.8 %;纯收益≥12 000元/hm2的优化方案为氮肥水平59.0~147.4 kg/hm2,追肥比例36.3 %~53.3 %,高效的施肥水平小于高产的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73.
彩色棉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均按logistic曲线变化,在快增期较短的时间内积累和吸收了约60%的干物质和养分,是彩色棉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彩色棉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量在各时期低于对照白棉,且干物质最大积累强度出现的时间以及干物质积累进入快增期出现的时间上比对照均有所后延。彩色棉比对照有较弱的氮素吸收能力,棕色棉对钾素和磷素有较强的吸收能力,绿色棉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最大养分吸收强度各品种均是钾最大,其次是氮,磷的吸收最少。彩色棉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和光合器官高度正相关。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提高彩色棉养分和干物质在各生育时期的吸收、积累,并及时地向生殖器官较多的转移是其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4.
为了了解紫云1号的需肥特性,开展了不同施肥组合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期望为进一步推广该品种提供合理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在四川生态区,紫云1号对化学肥料,特别是氮肥较敏感,增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增加大薯率,而有机肥加复合肥能提高块茎花青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75.
本文就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棉花成铃、早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增强棉花的抗逆性以及对棉花器官发育的影响等方面做了总结,并分析了这些研究结果在棉花生产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6.
通过添加硝化/脲酶抑制剂达到秋马铃薯生产中减氮增效的目的,为制定秋马铃薯的农田氮素管理措施及节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0、60、90、120 kg/hm24个施氮水平与硝化/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双氰胺(DCD)、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未添加硝化/脲酶抑制剂(CK)4种方式配施,探究对土壤氮含量、秋马铃薯光合能力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化/脲酶抑制剂能有效提高秋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光合能力、叶面积、干物质量及产量,DCD、CP、NBPT分别提高秋马铃薯产量27.2%~437.1%、8.0%~212.8%、24.5%~550.4%。在供试条件下,硝化/脲酶抑制剂能显著提高90~120kg/hm2高施氮水平下秋马铃薯产量,但在30~60 kg/hm2低施氮水平下作用不显著,且在120 kg/hm2氮水平下,硝化/脲酶抑制剂的作用效果为NBPTDCDC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