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玉米丝黑穗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土壤接种方法,对采自黑龙江省不同玉米生产区的3个菌株进行了致病力分化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菌株对同一玉米自交系(品种)的致病力无明显差异。哈尔滨、佳木斯和肇东的3个菌株对Mo17和维27的发病率为0~5%,哈尔滨的菌株对龙抗11的发病率为9.4%。相对比较而言,佳木斯和肇东地区的菌株致病力稍低。  相似文献   
23.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试验主要研究土壤温度、湿度及播种期与玉米丝黑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温度为21℃,玉米丝黑穗的发病率最高为31.3%,17℃低温下发病率为10.9%~16.7%,温度在24℃时,发病率为3.7%~4.8%。从湿度对发病率的影响看,土壤含水量与病害侵染发病有较明显的关系。土壤湿度为15%时利于孢子萌发与侵染,发病率为31.1%,湿度为10%或20%时发病率仅为3.7%~8.8%,说明干旱与高湿条件下均不利于病菌孢子萌发,湿度是决定发病程度的主导因素。早播病害重,晚播病害轻,但玉米产量低,因此提倡适时播种。  相似文献   
24.
土壤中钛的有效性与施钛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5.
26.
几丁质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小麦叶部根腐病菌(Helminthosporium sativum)为目标菌,采用病菌细胞壁富集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该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细菌菌株G0402,根据细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认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该菌对小麦根腐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离体实验表明,该菌株所产几丁质酶粗提液对病斑扩展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粗酶液能使菌丝出现扭曲变形,细胞壁明显的瓦解。  相似文献   
27.
利用树干打孔注药防治行道树蛀干害虫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树干打孔注药法防治行道树蛀干害虫,农药选用具有很强内吸输导作用、浓度为40%的氧化乐果等。防治天牛等蛀干害虫的最适时期为5月份,其次为9月底~11月初。试验结果表明,树干打孔注药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科学可行的防治如柳树、杨树等行道树树种蛀干害虫危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8.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播种思想,将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将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将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将获人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我们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29.
郑铁军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298-298
通过室内、田间接种、不接种试验,结果表明,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对玉米的发芽率、发芽势有提高的趋势,在试验条件下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对玉米比较安全。在接种条件下防治玉米丝黑穗病47%~60.3%;不接种条件下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在87.7%~96.2%,增产11.8%~15.6%。生产上推荐以药种比1:200为较佳应用剂量。  相似文献   
30.
稀土元素在马铃薯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6~1989年4年的土培、田间试验及多点示范,研究了马铃薯施用稀土的增产效果、经济效益、施用技术及生理作用。 1 马铃薯施用稀土元素的效果与效益 1.1 盆栽试验于1987~1989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网室中进行,供试品种为克新2号脱毒种薯。1987年设5个处理:①稀土拌种35克/亩;②稀土拌种70克/亩;③喷施稀土50克/亩;④喷施稀土100克/亩;⑤对照。喷施时间为开花始期,每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