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6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热研2号柱花草花药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基以及低温预处理等对柱花草花药培养的影响,以期建立柱花草花药培养体系,获得再生植株,为柱花草倍性、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花药4℃低温预处理24 h诱导效果较好;N6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比MS培养基好;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合为N6+2,4-D 0.5 mg/L+KT1.0 mg/L;分化培养的最佳组合为MS+NAA 0.2 mg/L+6-BA 3.0 mg/L。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高产剑麻的养分累积特性,分析了高产剑麻不同器官中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高产剑麻干物质在根系、茎和叶片中的累积比例分别为24%、40%和36%。N、P、K主要积累在叶片和茎中,Ca、Mg和Cl主要积累在叶片中,S、Zn、B和Mo主要积累在茎中。每生产1t高产剑麻叶片对N、P2O5、K2O、CaO、MgO、S、Cu、Zn、B、Mo和Cl的吸收量分别为3.20kg、0.34kg、3.26kg、9.36kg、0.81kg、0.80kg、1.43g、7.00g、4.27g、0.04g和67.68g,每收获1t剑麻叶片被带走的N、P2O5、K2O、CaO、MgO、S、Cu、Zn、B、Mo和Cl分别为1.34kg、0.16kg、2.14kg、5.24kg、0.55kg、0.28kg、0.31g、2.49g、1.80g、0.01g和37.01g。  相似文献   
53.
[目的]采集海南省剑麻主产区土壤,分析土壤养分状况。[方法]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土壤养分。[结果]土壤微酸性,pH平均值为5.81,属于4级微酸性土的采样点占总数的55.26%;有机质含量处于较缺水平,平均值为19.31 g/kg;碱解氮含量为缺乏水平,平均值为51.94 mg/kg;不同地区有效磷含量差异性较大,平均值为65.80 mg/kg;有效钾含量总体上偏低,平均值为92.91 mg/kg。[结论]海南不同地区剑麻土壤pH差异较小,有机质及其他养分含量差异大。  相似文献   
54.
通过菌丝生长法对芦笋茎枯病进行15种药剂的室内筛选实验,以期为该病害的大田防治提供参考。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多菌灵、75%百菌清和70%甲基托布津的EC50和EC95最小,抑菌效果最好;2%嘧啶核苷悬浮剂和20%噻菌铜的EC50和EC95最大。通过对药剂抑菌效果和使用成本的分析,生产上使用50%多菌灵、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25%阿米西达、50%异菌脲、80%代森锰锌和30%爱苗防治芦笋茎枯病。  相似文献   
55.
由橡胶灵芝菌(Ganoderma pseudoferreum)引起的红根病是橡胶树生产上毁灭性病害之一。为明确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zk1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橡胶灵芝菌的抑制作用,以橡胶灵芝菌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法检测Czk1所产12种挥发性化合物纯品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挥发性活性组分进行毒力测定;检测挥发性混合组分对橡胶灵芝菌细胞的形态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挥发性化合物纯品对橡胶灵芝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抑菌率在15.20%~100%之间,其中,苯甲醛对橡胶灵芝菌抑菌活性最强,抑菌率达到100%。9种化合物纯品对病菌的毒力测定中,苯甲醛、3,5-二甲氧基苯乙酮、2,6-二叔丁基对甲酚EC50分别为20.30、30.62、40.96 μg·mL-1。该三种混合组分浓度为25 μg·mL-1,其对橡胶灵芝菌的抑制率为67.00%。经三种混合活性组分处理后的病菌菌丝缠绕成一团,细胞壁变薄,部分膜结构不完整。混合活性组分影响病菌细胞通透性。Czk1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具良好的抑菌活性是由这些挥发性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挥发性物质应用前景巨大,可作为化学农药替代品防治橡胶树红根病。  相似文献   
56.
为弄清海南省南繁区玉米叶斑病的病原菌,并为此病害抗病育种及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利用科赫氏法则及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玉米叶斑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致病菌株C22在PDA培养基上呈墨绿或黑色,分生孢子梗直立或弯曲、有隔膜,分生孢子卵形、椭圆形、倒棍棒形,有纵、横隔膜,无喙或具短喙;核糖体DNA-ITS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链格孢同源性高达99%,将该病原菌鉴定为链格孢(Ternaria alternata);菌株C22在供试试验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生长最适培养基是PDA+玉米绿叶煎汁,最适的氮源是缬氨酸和甘氨酸,20~30℃为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其中30℃时菌落直径最大,是最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病原菌对酸碱度适应范围较宽,pH值为5时菌丝生长最好,光照对菌丝生长基本没有明显影响,但长时间的光照更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57.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2011~2016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依据《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中各个区域的划分,从全国、区域及省市三个层面对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增长,年均增长2.3%,是技术进步为主、技术效率为辅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区域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均呈增长状况,按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小排列以此为适度发展区、潜力发展区、重点发展区与约束发展区,其发展状况与国家政策具有一致性;各省份大规模生猪养殖水平有所改进,但仍有60%以上的省份大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水平低于全国水平,省际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8.
为鉴定钝叶草叶斑病的病原,通过对61份来自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江苏,以及美国和南非的疑似钝叶草叶斑病的叶片样品进行分离培养,获得120个菌株,对其进行纯化培养、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利用来自海南的钝叶草为靶标寄主,并利用rDNA-ITS、GAPDH、TUB2引物对55号菌株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经柯赫氏法则验证40株菌株不致病,70株致病性较弱,10株致病性强;选择55号致病性强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初步确定该病的病原菌为新月弯孢霉(Culvularia lunata),经3种引物的PCR扩增测序鉴定,和C. lunata相似性达到99%,进一步确定钝叶草叶斑病的致病菌为新月弯孢霉。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对钝叶草叶斑病的发病规律、防治方法及抗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以芦笋植株叶片为材料,比较了改良SDS法、改良CTAB法和试剂盒法3种提取DNA的方法,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检测DNA质量,探索最佳的芦笋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上述3种方法都适合于芦笋DNA的提取,提取的DNA均能够满足ISSR分子标记等试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60.
剑麻H.11648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剑麻H.11648的开花过程、花器形态发育规律及花粉粒形态的观测来研究其开花的生物学特性,并为龙舌兰科植物的植物学和系统繁育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