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云烟87作为试验品种,在凉山州会理县益门镇下村进行新型叶面肥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叶面肥对烤烟植物学性状、主要生育期影响不显著,对农艺性状(茎围、叶面积、株高)有明显影响,施用叶面肥后其茎围、株高和叶面积大于常规施肥对照(CK2);烤烟上、中、下部烟叶中总糖差异显著,总氮、烟碱、氯、钾等指标均与CK2差异不显著,对烟叶品质有提升作用但不显著;能增加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叶比例。  相似文献   
12.
郑传刚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399-5402
对攀枝花烟区湿润育苗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商品化草炭基质与黄泥土按7:3(质量比)混配制作育苗基质、2月中下旬至3月上中旬播种所育烟苗综合素质最高,茎高、茎围适中,根系发达,根系活力高,抗旱性强;与漂浮育苗相比,湿润育苗技术提高了成苗期烟苗的素质,有效地解决了返苗期偏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攀西高原地区不同播期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土壤墒情到5月上旬适时晚播,有利于提高幼苗素质,为高产奠定基础。选择凉单4号等丰产性和稳产性均优的品种,有利于高产和稳产,也有利于避免灾害性极端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菌制剂是近几年推广的一种广泛用于种养业的生物技术产品,本针对菌制剂在作物上应用时的增产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菌制剂在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具有正效应,但不稳定。本就这一特性及其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西昌优质米生产基地建设的优势及市场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从基地建设的费源优势、保证条件、市场前景等方面,对西昌市建设优质米基地进行了分析,认为该项目符合攀西地区安宁河流域农业生产实际,将是西昌市安宁河流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秋植具有品质好、嫩豆荚价格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特点。为了探索其生长发育规律,进一步提高秋大豆的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选择适宜品种,提供高产栽培技术的理论依据,我们于2004年秋对几个大豆品种在安宁河流域进行了秋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浸种处理和土壤处理,分析了Cu、Zn、、Mn和Mo等几种微量元素对香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认为微量元素影响香稻生长和产量是通过以下途径,即活化萌发过程、加速分蘖生长、增加有效穗和提高结实率来实现的。微量元素对香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土壤施入微量元素的效果要比相应盐溶液浸种好,土壤施入CuSO4可以获得最大增产,而浸种则以(NH4)6Mo7O2·4H2O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四川安宁河流域玉米新品种提供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玉米新品种西试1号为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西试1号产量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素的作用规律。[结果]磷肥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N与P、N与密度、K与密度及P与K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效应。[结论]产量≥9 450 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施氮量481.8~937.5 kg/hm2,施磷量551.1~897.9 kg/hm2,施钾量128.4~214.8 kg/hm2,栽培密度54 855~63 945株/h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近几年来的山葵栽培引种试验。总结出一整套包括选地、整地、搭棚、灌溉排水、追肥除草、病虫防治、修剪、盖草覆膜遮网、拆棚、收获与贮藏初加工。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期断水处理对高原粳稻产量和物理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分蘖期适时断水对产量影响最小,且有利于提高品质;幼穗分化期、孕穗期和灌浆期断水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显,断水时间越长,对产量和物理品质的负面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