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林业   327篇
农学   184篇
基础科学   236篇
  156篇
综合类   1436篇
农作物   231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768篇
园艺   235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对我国目前玉米育种目标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文阁  邵连存 《玉米科学》2005,13(Z1):007-008
通过对2003年和2004年国家东华北普通玉米区试结果的分析,引发了笔者对我国现在玉米育种目标的思考。如果我们不对当前世界玉米发展的方向进行认真总结,仔细分析,扬长避短,灵活运用,准确把握,到时我们将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相似文献   
192.
为明确福建‘翠碧一号’烤烟适宜的施镁量以及施镁对烟田土壤供镁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镁量对烟田不同时期土壤供镁、烟株物质积累和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镁量的增加,土壤交换性镁浓度上升,不同时期土壤供镁能力与施镁量表现为显著的直线线性相关关系。终采时烟株不同部位叶片镁含量和积累量也均与施镁量存在显著的直线线性相关关系。施镁处理的均价、产值、上等烟比例和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比不施镁处理提高了6.39%~11.67%、6.13%~14.63%、18.43%~31.46%和5.36%~8.96%。随施镁量的增加烤后烟叶总钾含量呈下降趋势。综合烤后不同部位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以施镁(以MgO计)量在19.5 kg/hm2处理最好,其次为39 kg/hm2处理;产值以施镁58.5 kg/hm2处理最高。施镁量对烟株生物量积累和烤后烟叶产量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综合福建植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的实际情况,以及土壤供镁、烟株物质积累和烤后烟叶质量,认为福建‘翠碧一号’烤烟生产中,施镁(以MgO计)量以19.5~39 kg/hm2为宜,既能保证土壤正常供镁和镁营养的相对平衡,又能满足烟株对镁营养的需求,提高烤后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93.
不同光温条件对烟株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4个处理(T1,25℃+遮光;T2,25℃+强光;T3,35℃+遮光;T4,35℃+强光),探讨了高温强光对成熟期烟叶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 表明:高温和强光均造成烟株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加,其中以T4处理下的烟叶相对电导度、MDA和H2O2含量均最高,分别达20.5%、4.774 μmol/g和23.139 mmol/mg;T3处理下烟株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最高,分别达1.263和1.674 U/(mg·min);在T2处理下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最高,达1.289 mg/(mg·min);在强光处理下烟株叶片的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均高于遮光处理,而在高温处理下烟株水杨酸(SA)含量均显著高于低温处理;在T4处理下烟株叶片的茉莉酸(JA)含量最低,只有7.435 ng/g.因此,高温、强光胁迫会破坏烟株叶片的生理代谢,但也会通过促使保护酶活性升高和内源生长激素含量增加来抵抗逆境胁迫.  相似文献   
194.
195.
本试验通过比较几种目前常用的缓释肥使用效果,并结合插秧施肥一体机来实现肥料的一次性机械化施用,从而减轻田间操作强度。通过开展不同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期明确不同缓控释肥在本地区的应用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6.
在人工光植物工厂中研究了不同光强的LED白光和红蓝光对营养液水培生菜生长、营养元素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白光(WL)和红蓝光(RB)两个光质处理,光周期为16/8 h,分别设定三个光强:150(WL150、RB150)、200(WL200、RB200)和250(WL250、RB250)μmol·m-2·s-1,其中红蓝光光强比为4∶1,光暗周期16/8 h。结果表明,光强增加有促进生菜生长作用,随光强增加生菜地上部干、鲜重明显增加,WL200和WL250处理下生菜地上部干重比WL150分别提高了24.6%和49.7%。与红蓝光相比,白光显著提高生菜叶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红蓝光提高了生菜叶片中大中量元素(N、P、Ca、Mg)和微量元素(Mn、Zn)的含量,白光则提高了K的含量,光质对C、Fe和Cu含量无明显影响。白光或红蓝光下不同光强对生菜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只是红蓝光在200 μmol·m-2·s-1光强下多种营养元素(N、P、Ca、Mg、Mn、Cu和Zn)含量到达最大。在白光200 μmol·m-2·s-1的光强下,P、K、Ca、Mg、Fe、Mn、Cu和Zn的累积量最大,而在红蓝光250 μmol·m-2·s-1的光强下,10种营养元素的累积量均最大。相同光强下,红蓝光有利于生菜体内N、P、Ca、Mg、Mn和Zn含量的提高,而白光则更有利于C、N、P、K、Mg和Fe等的累积。因此白光处理更有利于促进生菜生长,并提高生菜体内N、C、P、K、Mg和Fe的累积量,其累积量的提高主要是由较高的生物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7.
为做好朱鹛的迁地保护工作,进行人工繁育是短时间内提高种群数量的最有效措施。浙江省德清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自2008年从陕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引入5对朱鹦,通过5a努力,目前存栏数已达118只,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本文以朱鹦浙江种群的人工繁育工作实践为基础,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对浙江省德清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2008—2012年饲养的138只朱鹃雏鸟的非传染性疾病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阐述了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主要疾病包括:腿部疾病4种(10例,占7.25%):船桨腿、卷曲趾、关节肿大、皮下气肿;头颈部疾病3种(15例,占10,87%):交叉喙、长短喙、歪脖子;还有其他疾病3种(5例,占3.62%):育雏室小气候控制不良引发的疾病、胚胎病或孵化不良引发的疾病、不明原因死亡的疾病。通过分析病因,提出防范措施,为后续的育雏工作提供指导,以避免类似的疾病再次发生,促进朱鹦人工种群的发展,对其他濒危野生鸟类的人工复壮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8.
邵晓阳 《水产学报》2004,28(4):438-442
用连续切片的方法对患有红体病的青虾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患病青虾鳃部、肌肉组织和肝胰腺部位病症比较明显,不同患病阶段组织变形差异显著。鳃片细胞在患病初期表现为胞质收缩,后期则细胞膨胀破裂。细胞内物质外溢,细胞边缘界限不完整;肌肉组织在后期出现肌纤维束之间间隙,且部分肌纤维有断裂的现象;中期肝小叶间隔出现空隙和腺细胞变形,在后期则表现为小叶溃烂。造成青虾因红体病死亡的原因,初期主要是因为鳃片的组织病变导致呼吸困难,进而造成青虾生理异常;后期主要是因为肝胰脏的溃烂造成消化功能全面丧失。  相似文献   
199.
不同培养基组分对金线莲组培苗壮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线莲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筛选壮苗生根最适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壮苗培养基为1/2MS+NAA 1.0 mg/L+BA 0.2 mg/L+GA30.5 mg/L;合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1.0 mg/L+BA 0.2 mg/L+GA30.5 mg/L+活性碳1.0 g/L。  相似文献   
200.
利用油酸酰胺进行野外围隔原位除藻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周期内(31 d),投放油酸酰胺后水体叶绿素a含量均低于对照,而水体透明度均高于对照;投放油酸酰胺后的第1~10 d,水体氨氮含量较对照有所降低,但是在第10 d以后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投放油酸酰胺后,水体总磷含量在第3~17 d低于对照,到第31 d时却高于对照。水体微囊藻毒素检测结果显示,投放油酸酰胺对水体微囊藻毒素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这说明油酸酰胺能有效解除蓝藻水华危机,是一种具有除藻应用潜力的杀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