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5种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对苹果轮纹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佳,EC50(抑制中浓度)为0.0971mg/kg,其次为43%戊唑醇悬浮剂,EC50为0.2567mg/kg。  相似文献   
32.
为客观分析国内外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研究动态,利用CNKI和Web of Science检索平台,对1995—2018年收录的文献进行文本挖掘,统计并分析文献的研究内容、出版年份、作者、研究机构、出版刊物、被引频次。结果显示,在WOS数据库中来自53个国家的1 293名作者参与发表研究文献436篇;CNKI数据库中1 379名作者参与发表研究文献共计696篇。美国是发表文献量最多的国家,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是刊文最多的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是国内文章刊载量最多机构。国内外对该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较大差距,国际文献偏重于基础性研究,而我国关于该菌引发病害的综合防控及其应用技术研究的应用型文献较多。  相似文献   
33.
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橘为杜鹃花科 (Ericaceae) 越橘属 (Vaccinium) 小浆果类果树,其中的蓝果类型俗称“蓝莓”。自21 世纪以来,蓝莓这一新兴果树在中国开始了大面积的产业化生产栽培,据统计,到2008年,全国超过10个省份开始了商业化栽培,总栽培面积由2000年的24 hm2快速发展到2 000 hm2,预计未来10年内将超过10万 hm2。随着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各种病虫害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有效防治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然而,我国对蓝莓病虫害的研究很少,病虫害对于蓝莓产业发展的潜在威胁随着栽培面积的迅速增加而增大[1]。蓝莓枝干溃疡病是近年来在我国辽宁地区发生的一种为害严重的新病害。国外许多学者曾对蓝莓枝干溃疡病进行过研究报道,明确Botryosphaeria属真菌为该病病原,并对其病原学、致病性及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大量研究[2,3],而我国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据此,作者采集病害枝干样品,分离获得病原菌,通过致病性测定、病原菌培养特性观察并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旨在明确该病害的症状、病原菌种类,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简要介绍了美国不同蓝莓种植区发生的病毒病害,对主要病毒病害的种类、各病毒病害的症状特征和经济危害、流行学特性、防控措施等进行了说明,以期为我国近些年兴起的蓝莓产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5.
从严格密封温室的盆栽巨峰葡萄根系、寄生的葡萄根瘤蚜虫体和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7个细菌菌株,并对其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7个细菌菌株16S rD-NA均扩增出1 500 bp左右的片断,通过与Genbank上已知同源性较高细菌的16S rDNA部分序列对比,初步确定了这17个细菌菌株分属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stilis),其中蜡状芽孢杆菌(菌株C2、R2、L2、L3、L4)和巨大芽孢杆菌(菌株L1、L4、R1、R3、C1、B1、B2、J1、J2)集中于葡萄根系和葡萄根瘤蚜虫体,而枯草芽孢杆菌(菌株T1、T2)只在根际土壤中发现,说明蜡状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为葡萄根系和葡萄根瘤蚜的共生细菌。  相似文献   
36.
甜樱桃细菌性果斑病为近年来发生在辽宁省大连地区樱桃上的一种新病害。经病原菌分离及柯赫氏法则验证,证明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一种细菌,根据分离株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致病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病原细菌初步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成团泛菌侵染引起的樱桃果斑病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7.
 在辽宁兴城“锦丰”梨栽植园出现一种新的枝干病害,该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及侧枝,主要症状为主干呈现黑斑、枝条枯萎。本研究对该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及病原物分离培养;经形态学观察、柯赫氏法则验证,ITS、EF1-α、CAL、TUB和HIS基因联合建树分析,确定引起“锦丰”梨枝枯病的病原菌为间座壳属真菌Diaporthe nobilis。  相似文献   
38.
在辽宁绥中县发现苹果白绢病发生为害,为明确病原菌种类,将采集病样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致病性,根据病原菌形态和rDNA-ITS和LSU序列分析对病菌进行分子鉴定,同时进行了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株的菌落形态与整齐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一致,经分子鉴定,其ITS序列和LSU序列与整齐小核菌的有性型序列同源性达100%,将引起苹果白绢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整齐小核菌。病原菌在10 ~ 35℃均可生长,25 ~ 30℃时病菌生长最快,病原菌在pH值范围为3 ~ 12时均可生长,碱性环境不适宜病菌生长。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药剂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咯菌腈和氟硅唑均对白绢病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噻呋酰胺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56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