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揭示西藏林芝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八一镇耕地(FL)、蔬菜大棚(VG)、撂荒地(AL)、草地(GL)、次生林地(SF)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对土壤团聚体进行分级,分析团聚体及其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基本以≥2 mm团聚体为主,其含量大致表现为GL、AL高于VG和FL,表明与农用地(FL、VG)相比,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壤结构较好。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整体表现为0~10 cm>10~20 cm,大团聚体(≥0.25 mm)高于微团聚体(<0.25 mm),并以≥2 mm团聚体的贡献率最高,碳汇能力较强。结果说明,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壤结构较好,草地、林地的开垦行为将导致土壤结构变差。实施保护性耕作措施,减少草地、林地的人为干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发挥土壤"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西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土壤CO2浓度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呼吸CO2排放变异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藏东南部典型森林生态区色季拉山(鲁朗段)为研究区,以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原位监测不同层次(5、10、20、40和60 cm)土壤CO2浓度,分析不同层次土壤CO2浓度分布特征及对温度和含水量的响应。【结果】(1)各层次土壤CO2浓度日均值表现为40 cm> 60 cm> 20 cm> 10 cm> 5 cm,平均值分别为5 094、4 965、4 613、4 119和3 925μmol/mol,且各层次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 <0.01)。(2)在日变化尺度上,5和10 cm层次土壤CO2浓度具有相反的变化特征,分别呈现“V”字型和“单峰型”特征,5 cm土壤CO2浓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2:00-23:00和12:00-13:00之间,10 cm层次分别出...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信阳市十三里桥乡小庙村相邻的农田、茶园、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5 cm、5~<10 cm和10~20 cm土层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供试3个土层中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均表现为林地>茶园>农田,且均以≥3.00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最高,2.00~<3.00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最低,不同土层中的大团聚体含量表现为10~20 cm最高,0~<5 cm最低。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5~<10 cm最高,10~20 cm最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林地>茶园>农田,并以0.25~<0.50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这表明自然生态系统下人为干扰较少的土壤团聚结构较好,有机碳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