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76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1.
使用水质净化设备进行水处理,在循环水条件下,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史氏鲟室内成鱼养殖。结果表明:经12个月饲养(鱼苗-成鱼),史氏鲟平均体重由112g增至1129g,体长由30.2cm增至77.2cm。饲养成活率为97.6%,饲料系数为1.4,在高寒地区表现了良好的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32.
马苏大麻哈鱼生物学及其增殖董崇智,赵春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70)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masou(Brerart),奇孟鱼(东宁之地方名)。属鲑形目Salmonitormes、鲑亚目Salmonia、鲑...  相似文献   
33.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与东宁县水产局共同承担的农牧渔业部重点科研项目“大麻哈鱼类资源增殖技术的研究”,在黑龙江省水产总公司的关怀和东宁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于4月20日在绥芬河东宁河段放流了80万尾活泼健壮的细鳞大麻哈  相似文献   
34.
细鳞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gorbusha Walbuam,1792),亦称驼背大麻哈鱼、桦太鳟等。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鲑亚目(Salmnoidei)、鲑科(Salmonidae)、鲑亚科(Salmoniae)、大麻哈鱼属(Oncorhynchus)。该种是北太洋水域(北纬40°N以北)的重要经济鱼类大麻哈鱼类中的一种。具地理分布广、群体数量多、渔获量高、生长速度快、性成熟早、世代周期短等生物学特点,相应的具投资少、见效快、回归率高、效益  相似文献   
35.
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在静水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均体全长25.99 cm、平均体重53.70 g的施氏鲟经过60 d土质静水池塘的培育,体全长增长58.83%,体重增长360.20%.体重与体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00 6 L3.484(R2=...  相似文献   
36.
以淡水组(盐度0)为对照,通过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幼鱼[体重为(26.57±6.32) g,全长为(14.44±1.05) cm]不同盐度(5、10、15、20)下130 d的饲养实验,研究了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肠和肝脏)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及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影响.结果表明:幼鱼在30 d时胃和肠中蛋白酶比活力均高于130 d时的蛋白酶比活力;实验30 d时,胃蛋白酶、淀粉酶比活力各盐度组差异不显著( P>0.05),肠蛋白酶比活力在盐度10组显著高于20组( P < 0.05);130 d时,盐度15组与20组胃蛋白酶比活力差异显著( P <0.05),对照组肠蛋白酶比活力显著高于盐度5、10和20组.对照组幽门盲囊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均显示最高.肝中蛋白酶比活力极低,而淀粉酶、脂肪酶比活力均达最高值.碱性磷酸酶活力在盐度10的大麻哈鱼幼鱼肠组织中最高.  相似文献   
37.
杂交鲶(怀头鲶♀×鲶鱼♂)胚胎发育进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低温催产药物进行人工催产、授精 ,获得的杂交鲶受精卵平均卵径 1.6 4mm ,卵粒质量 3.5~ 3.6mg。利用 0 .3%胰蛋白酶对受精卵脱膜 ,解剖镜下连续观察 ,并将其分为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七个阶段 ,对所需时间和发育各时期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在 18.2~ 19.7℃水温条件下 ,孵化积温为 10 35℃·h ,经 5 1h2 6min孵化出苗。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2009年5-9月鲟亲鱼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随季节的变化。结果显示:鲟亲鱼的活动导致养殖池塘沉积物再悬浮,水体透明度较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绿藻门(Chlorophyta)的月牙藻(Selenastrum sp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p.)等小型个体为主,浮游植物密度1.0883×lO^7ind./L—1.5662×lO^7ind./L,生物量14.6438~19.2535mg/L。浮游动物以轮虫(Rotifera)和桡足类(Copepoda)为优势种群,浮游动物密度162.0000ind/L~560.0000ind/L,生物量0.3795~1.5482mg/L。研究显示,鲟亲鱼的活动是决定池塘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2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商品鱼在静水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结果显示:平均全长40.36cm、平均体重186.29g的施氏鲟经过60d的土质静水池塘培育,全长增长71.04%,体重增长568.54%。体重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015L3.2208,R2=0.9662。体重日增长量、相对增长率、全长生长常数、生长指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试验20-40d达到最高。肥满度为0.2834~0.3927。特定生长率的变化与水温关系不密切,生长离散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0.
兴凯湖是中国陆地边境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地处黑龙江省东北边陲,在乌苏里江上游,位于东经132°00′~132°50′和北纬44°30′~45°30′之间,分为兴凯湖和小兴凯湖。兴凯湖为中俄界湖,湖略呈椭圆形;湖面以松阿察河口与白棱河口主航道连线为界,北侧属中国,南侧属俄罗斯。湖面国界长70 km。总面积约为4380km~2,其中我国境内的 1200 km~2,海拨69m,湖水最深处达10m,平均水深约4m;湖底平坦泥沙底质;湖水由东北溢出至松阿察河,最后流入乌苏里江。小兴凯湖位于兴凯湖北部,与兴凯湖有一岗之隔,并有与兴凯湖相通之处,为我国内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