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以3年生四倍体白花泡桐为材料,探讨了染色体加倍白花泡桐木材的物理特性.结果表明,四倍体白花泡桐木材纤维的长度、长宽比值、壁厚和壁腔比值的平均值分别比其二倍体大,而木材纤维宽度、弦向干缩率、径向干缩率、纵向干缩率和体积干缩率平均值则相反.此外,四倍体白花泡桐木材的基本密度、白度、顺纹拉力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硬度和顺纹抗压强度分别比其二倍体泡桐增加了14.29%,16.25%,38.90%,26.13%,32.50%,18.36%和17.28%.  相似文献   
22.
23.
番茄细菌性病害很多,除了危害维管束的番茄青枯病外,还有主要危害地上部的番茄溃疡病、番茄叶斑病。 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维管束系统病害,从番茄育苗到收获期均可发生。主要侵染番茄茎干、叶片和果实,番茄细菌性叶斑病亦称番茄细菌性斑疹病,主要侵染番茄茎干、叶片和果实。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与泡桐丛枝病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以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的健康苗、患丛枝病的病苗及分别用100 mg·L~(-1)的利福平和60 mg·L~(-1)甲基磺酸甲酯处理病苗得到的处理苗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病健苗及试剂处理苗中的lncRNAs及相应靶基因的表达情况。共鉴定出3 700个lncRNAs,2 219个靶基因,从中得到389个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对应的203个靶基因,并对其靶基因进行了GO功能分类。通过方案设计鉴定得到3个与泡桐丛枝病相关的lncRNAs,预测其对应的靶基因分别为磷脂酶D、蛋白磷酸酶以及WNK赖氨酸缺乏蛋白激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随机挑选的5个lncRNAs及其靶基因,验证结果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5.
本文着重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林木的研究进展。简述了获得转基因林木的应用现状,并将国内外林木转基因工作给以概括,提出了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一转化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
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Solexa对泡桐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数据de novo组装,并对得到的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分类及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N50值为2 278 bp、平均长度为1 410 bp的泡桐unigene共有188 019条,将其与NCBI的Nr和Swiss-Prot数据库比对后发现,分别有120 808条和85 880条unigene与其他物种的基因具有同源性.利用COG数据库可将有关的41 914条泡桐unigene分成25类,KEGG数据库分析发现共有43 553个unigene参与215种代谢通路.找到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泡桐unigene.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broom, PaWB)的表观遗传机制,以白花泡桐健康苗(PF)和丛枝病苗(PFI)为材料,采用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WGBS)技术对白花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白花泡桐体内的DNA甲基化主要有mCG、mCHH和mCHG 3种类型;白花泡桐被植原体侵染后,C位点发生甲基化的比率下降,且发病后CHH的甲基化比率降低而CG和CHG的甲基化比率升高。此外,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G序列;差异甲基化区域(DMR)鉴定研究中共检测到了109 334个DMR,其中白花泡桐患病后高甲基化DMR和低甲基化DMR分别有37 408个和71 926个;通过DNA甲基化和转录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关联分析,找到了6个与PaWB发生相关的差异甲基化基因(DMG),功能分别涉及到植物防御反应、光合作用、植物病原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28.
以叶片愈伤组织为材料,先分别在质量浓度为40,80,120,160,200 mg.L-1的MMS和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4%,0.6%的NaCl的MS增殖培养基中培养,确定愈伤组织的MMS半致死浓度和NaCl致死浓度,然后进行豫杂一号泡桐耐盐突变体的诱导及SSR分析.结果表明,MMS和NaCl处理对豫杂一号泡桐愈伤组织存活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叶片愈伤组织的MMS半致死剂量为120 mg.L-1,NaCl致死浓度为0.6%,连续10次继代培养,从263株筛选出的16株豫杂一号泡桐耐盐突变体的DNA碱基序列在SSR水平上呈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9.
以三球悬铃木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铅溶液处理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铅对三球悬铃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抑制作用,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芽长和根长也随之降低;三球悬铃木MDA含量和POD活性在处理后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MDA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POD活性变化情况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30.
悬铃木叶片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悬铃木组织培养苗叶片为材料,比较了提取叶片DNA的4种方法:SDS-Ⅰ,SDS-Ⅱ,CTAB-Ⅰ,CTAB-Ⅱ,并用紫外光谱吸收、凝胶电泳、限制性内切酶酶切、RAPD等方法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4种方法提取的DNA的得率约为0 347~0 518μg·mg-1,分子量约为23kb,均可被酶切.此外,CTAB-Ⅰ和CTAB-Ⅱ提取的DNA可用于RAPD分析.综合考虑得率、纯度等因素,作者认为CTAB-Ⅱ法可作为悬铃木叶片DNA提取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