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青海省共和县1957~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共和县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气候突变理论对雷暴日数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54年来共和县年雷暴日数以2.98 d/10a的速度显著减少,冬季不发生雷暴天气,春、夏、秋各季的雷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幅度分别为0.79、1.53、0.58 d/10a,其中,夏季减少的幅度最大.近54年雷暴初日呈显著的推后趋势,每10年推后3.6d;雷暴终日则呈显著的提前趋势,每10年提前2.0d.雷暴期则以5.6 d/10a的速度显著缩短.年、春、夏、秋雷暴日数分别在1966、1995、1965和1966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该研究对不断提高共和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预报水平,防止和减少因雷暴灾害带来的损失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草坪业的发展和草坪用途日益扩大,优良的草坪草种及品种不断涌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绿化、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护坡绿化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对草坪草的极大需求,而青海省的草坪育种工作比较落后,盲目建植的草坪退化很快,尤其高寒牧区城镇绿化十分落后,严重制约着青海草坪业的发展。为此,引进优良冷季型草坪草品种,为筛选出适应高寒、干旱气候条件的草坪草进行了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牧草种子是宝贵的物种资源,为了使种子不丧失生活力,并具有符合要求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本文仅对早熟禾与弯穗大麦草两种牧草种子的生活力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便了解种子寿命,计划分期分批进行种子更新。  相似文献   
14.
就4种密度、4种刈割高度下老芒麦种群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和单株的生物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返青初期的老芒麦种群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单位面积上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株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分蘖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刈割处理下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分蘖重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株生物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密度和不同刈割处理下,以上各生物量指标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成熟期老芒麦种群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单位面积上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单株重、单分蘖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刈割处理下单位面积上生物量变化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个体生物量变化则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密度和刈割两因素互作下,单位面积上生物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互作效应并不影响单株和单分蘖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
以高寒牧区运用生物技术控制草原害鼠种群数量从而降低牧草损失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运用生物技术控制草原害鼠降低牧草损失量,并根据灰色系统原理建立了运用生物技术控制草原牧草损失量和牧草控制效率的灰色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公众适应未来气候变化,针对性地调整农业生产提供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具体分析了青海省海南地区公众对气候变化趋势和农作物播种期变化的感知差异。结果表明,海南地区公众具有较强的气候变化感知能力,对于气候变化趋势的感知相对较为准确。绝大多数的公众认为,当地气候发生了变化;大多数公众认为,2000年以来当地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多数公众认为,农作物播种期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17.
共和盆地界限温度初终日和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海南州气象台1953—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以5 d滑动平均法确定稳定通过≥0℃、≥3℃、≥5℃、≥10℃初、终日,求算初终日间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析界限温度初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的变化,应用Pearson函数求算界限温度初终日、初终日期间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共和盆地各级界限温度初日均呈提前趋势,终日均呈推后趋势,初终日间持续日数呈增加趋势,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均表现为增大趋势;各界限温度初日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终日与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初终日间持续日数呈正相关,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与年平均气温极显著相关;若年平均气温升高1℃,则各界限温度初日提前3~6 d,终日推迟3~4 d,各界限温度期间的持续日数延长6~10 d,活动积温增加165~190℃,有效积温增加164~183℃。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暖对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牧草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61~2010年青海省兴海县基准气候站气象资料和1999-2010年西北针茅(Stipa sareptana var.krylovii)牧草生育期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西北针茅牧草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兴海地区年和牧草生长季(4-9月)平均气温整体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明显增多,日照时数极显...  相似文献   
19.
贵德县近50年气候变化及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青海省贵德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月降水资料以及逐日日照时数资料,分析近50a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的变化。利用Tha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以实际的蒸散量计算得到冬小麦的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1)近50a来贵德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不明显的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2)目前贵德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偏低,现实生产力产量只有理论生产潜力的42.7%,气候生产潜力适宜开发程度为57.3%,气候生产潜力可开发速度为14.6%。冬小麦生产潜力的适宜开发程度和可开发程度较高,但当前气候生产潜力开发程度偏低,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就4种密度、4种刈割高度下老芒麦种群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和单株的生物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返青初期的老芒麦种群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单位面积上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株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分蘖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刈割处理下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分蘖重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株生物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密度和不同刈割处理下,以上各生物量指标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成熟期老芒麦种群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单位面积上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单株重、单分蘖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刈割处理下单位面积上生物量变化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个体生物量变化则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密度和刈割两因素互作下,单位面积上生物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互作效应并不影响单株和单分蘖生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