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精油产量的提高与养分积累密切相关,了解柠檬醛型樟Cinnamomum spp.ct.citralifera Z.N.Jin(简称柠檬樟)叶片和枝条中氮磷钾养分含量在生长季的动态变化,对柠檬樟高产高效栽培和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3个无性系的柠檬樟为研究对象,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了解植株枝叶养分含量的...  相似文献   
12.
以农华101为材料,在5个播期条件下研究各生育时期玉米养分含量的变化以及不同养分含量的变化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下各生育阶段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变化与该阶段相对积温以及相对日照时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其拟合曲线表达式为y=1/(a+bxc)。不同气象条件下,玉米整个生育进程中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差异是造成养分含量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2年生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hreb.)为供试材料,采用移植盆栽方法,不同浓度硝酸盐(NO3^- -N)和氨盐(NH4^+-N)溶液供给为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高羊茅叶片活性铁含量,叶绿素合成及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草坪施肥方案和改善观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1)NH4^+-N有利于植物叶片对Fe的吸收,叶片内活性铁含量高;NO3^--N不利于叶片对Fe的吸收.活性铁含量偏低。(2)不同形态氮浓度从1-8mmol/L范围内,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在12mmol/L浓度时叶绿素含量均下降。(3)随两种形态氮素浓度增加,叶片氮、磷的含量随之增加,施用NH4^+-N叶片内钾的吸收和分配受到抑制。NH4^-N有利于植株对活性铁的吸收和叶绿体的合成;NO3-N有利于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太原市公园春季草坪杂草生态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太原市3种不同类型草坪春季杂草的种类组成及数量特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结果表明,春季草坪杂草22种,隶属17科,不同建植方式和管理水平的草坪占优势地位的杂草种类组成及时间变化各有特点。在管理水平较高的草坪中春季主要杂草为平车前、紫花地丁、蒲公英;在管理水平中等的草坪中以白三叶、黎、猪殃殃等杂草为主。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养分效应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作物养分效应机制是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础。本文以玉米品种"农华101"为试验材料, 进行不同播期、密度、肥料试验, 记录了生育时期的日均温, 并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及其他器官中氮、磷、钾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 然后基于改进后的BLUP方法, 在考虑植株干物质日均积累量与自身效应、环境效应关系的基础上, 引入群体效应和温度效应, 探讨并建立了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养分效应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对养分效应评价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干物质日均积累量理论值与实际值的相关性r值为0.72~0.99; 各生育阶段配对t检验的α值均大于0.05, 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日均积累量的理论值和实测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 用建立的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效应评价方法得到的各养分特征效应值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 三叶期到拔节期各养分效应值为0~0.58, 拔节期到大口期为 0.43~2.57, 大口期到吐丝期为 0.45~4.58, 吐丝期到成熟期为 0.86~4.71。综上, 利用改进后的BLUP法提出的养分效应评价方法对玉米各阶段养分效应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该方法可作为玉米养分效应评价的参考手段。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环境污染下具有HollingⅣ类功能反应和脉冲控制的阶段结构捕食-食饵系统,证明了系统具有全局渐近稳定的周期解,进而得到系统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揭示不同留茬高度对芳樟矮林萌芽更新、生物量积累和精油产量的影响。【方法】研究设置4种不同的留茬高度(0.7,1.0,1.2,1.5 m),并以0.3 m为对照,应用SPSS19.0对不同处理下萌条数量、单株生物量和单株精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芳樟单株总萌条数量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各处理间的差异主要由靠近主干基部的萌条数变化造成。与对照相比,各处理芳樟萌条叶面积分别增加了8%、24%、18%和0.7%;(2)芳樟矮林生物量积累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在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单株生物量和叶片生物量均表现为1.2 m1.0 m1.5 m0.3 m0.7 m,留茬高度为1.2,1.0 m处理与CK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各处理枝干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器官的生物量积累在各处理中均表现为叶片枝干。(3)留茬高度对芳樟精油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叶片的精油含量大于枝干。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植株不同器官的精油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留茬高度为1.2 m时单株产量达到最大,除留茬高度1.0 m外,与其余各处理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叶片的精油产量大于枝干,占单株总产量的90%以上。【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留茬高度有利于芳樟萌芽更新数量和单株叶面积的增加,主要通过生物量的积累来提高精油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Logistic模型的玉米干物质积累过程对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作物产量与干物质积累过程紧密相关,各种不同的栽培措施及环境条件会显著影响干物质积累过程进而影响产量。利用20072009年不同地区、年份和栽培管理措施的5组田间试验资料,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干物质积累过程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郑单958、中农大4号单株产量与其Logistic模型参数的关系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和0.993,标准误差分别为0.018和0.004。用独立验证试验对模型效果进行了t检验,郑单958和中农大4号的显著水平值分别为0.900和0.379,模型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差异均不显著,RMSE值分别为0.015和0.020。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干物质积累过程有关,不同的干物质积累过程其Logistic方程的参数也不同;玉米籽粒产量与Logistic方程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品种其关系模型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鼎湖山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肥力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我国南亚热带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肥力质量变化,以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 6种典型植被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考察了 14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肥力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各植被类型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鼎湖山原始顶级植被群落阔叶林的土壤物理结构良好、化学养分充足、生物肥力最高;马尾松林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肥力均严重退化,竹林和混交林土壤的各项肥力指标大多介于阔叶林和马尾松林之间。2)与阔叶林相比,施用有机肥可改善茶园土壤的容重、含水量、速效化学养分、pH和 CEC,但其全量化学养分仍大幅降低,且生物肥力也明显下降。3)主成分分析将 14个肥力指标降维为 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 75.75%,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各植被类型土壤肥力质量得分排序为:阔叶林(0.60)>老茶园(0.33)>新茶园(0.12)>竹林(0.04)>混交林(-0.01)>马尾松林(-1.08)。4)通过聚类分析可将鼎湖山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肥力质量分为 4类:第Ⅰ类为阔叶林,第Ⅱ类为新、老茶园,第Ⅲ类为竹林和混交林,第Ⅳ类为马尾松林。综上,鼎湖山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肥力质量显著不同,原始阔叶林被破坏后,各种新的植被类型都会使土壤肥力质量明显降低,但变化各异,建议针对不同的植被类型采取不同的调控管理措施,以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明确pH缓冲液对冬小麦抗逆性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在温室盆栽环境下,于花后设置正常水分和干旱胁迫两种条件,考察了pH 5.5和pH 7.5磷酸缓冲液处理对干旱胁迫下旗叶的相对电导率、光合性状、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增加了旗叶相对电导率,但pH 5.5和pH 7.5缓冲液处理下旗叶相对电导率增加幅度较小,其质膜相对较稳定;2种缓冲液处理均减轻了干旱对旗叶光合性能的影响,表现在处理后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SPAD值均显著高于喷水对照,特别是pH 5.5缓冲液处理效应更为明显;干旱胁迫诱导增强了旗叶CAT、POD和SOD等抗氧化酶活性,两种缓冲液处理进一步提高了CAT和POD的活性,其中pH 5.5缓冲液处理对CAT、pH 7.5缓冲液处理对POD相对影响效应更明显;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穗粒重,但两种缓冲液处理的穗粒重降低幅度较小,其产量均显著高于喷水对照。综合研究认为,pH缓冲液处理能稳定细胞膜,增强旗叶抗氧化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干旱胁迫下叶片的光合能力,减轻干旱胁迫对产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