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于2013—2015年连续3 a田间种植姊妹系大豆品种冀豆17、冀nf58及双亲,调查产量及相关的农艺性状,测定盛花期、盛荚期和鼓粒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比较冀豆17和冀nf58及其双亲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差异及变化,并分析这些生理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为大豆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冀豆17和冀nf58的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均高于双亲,其中冀豆17和冀nf58的产量、株高、主茎节数和3个时期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双亲,冀豆17的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显著高于双亲;冀豆17和冀nf58在盛花期、盛荚期、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双亲,其中,冀豆17在盛荚期和鼓粒期都显著高于双亲;冀豆17和冀nf58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盛花期、盛荚期、鼓粒期均高于双亲,且盛花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也均高于双亲。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3个时期的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盛荚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3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盛荚期的可溶性糖含量、盛花期和盛荚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盛花期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盛荚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3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盛荚期可溶性糖含量、盛花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较高时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因此,这些生理指标可作为大豆高产育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大豆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高产潜力的沧豆6号、冀豆16和冀豆17 3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5.0万株/hm2、19.5万株/hm2和24.0万株/hm23种种植密度下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在不同群体条件下的叶面积指数变化趋势均大致呈抛物线型,沧豆6号在R6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冀豆16和冀豆17则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品种间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均存在差异;沧豆6号在R1~R6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高种植密度下沧豆6号后期群体发育仍能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适合密植。  相似文献   
33.
追肥时期对夏大豆植株养分和株型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追肥时期试验研究表明:苗期追肥,初花期植株的全氮、全磷含量明显增加,明显促进中部节间和所有各节位叶柄、叶片的生长;初花期的开花后10d追肥,鼓粒期全氮、全磷含量明显增加,促进上部节间和中上部节位各叶柄、叶片的生长;开花后20d追肥对植株的促进作用降低;开花后30d追肥无促进作用;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追肥时期的后延而增加,开花后20d达到最高(45.47%);不同时期追肥以初花期增产幅度最大,比CK增产24.2%,达极显著水平,其次为开花后10d,增产15.6%。从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养分吸收特点和株型变化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得出,夏大豆最佳追肥时期为初花期至开花后10d。  相似文献   
34.
赵双进 《作物杂志》2000,16(2):13-15
1997年我国大豆平均单产1770kg/hm2,比世界平均水平2070kg/hm2 低14.9%,比美国2520kg/hm2低30%。据报道,日本奥白目品种单产达6600kg/hm2,美国半矮秆品种采用高密栽培单产6000kg/hm2 。我国也有小面积单产4500kg/hm2 的报道,但连续几年稳定单产4500kg/hm2 的品种未见报道,说明选育的超高产品种还不成熟。本文报道了产量结构及产量性状与超高产关系的研究结果,供超高产品种选育和栽培研究人员参考。1 材料与方法本文选择密度、单株有效结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作为模拟寻优因子……  相似文献   
35.
高油大豆新品种冀黄13号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冀黄13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采用亲本地理远缘杂交、定向选择、早代测定与异地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国内外油份含量最高的大豆新品种。具有脂肪含量高、高产稳产、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6.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矫治技术对石灰性土壤大豆植株缺铁症状的改善效果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植株缺铁症状严重的时期是在开花前(播种后一个月)至盛花期,该时期是补施铁肥的最佳时期;本试验中,有机肥+硫酸亚铁(比例为10:1)处理在改善大豆植株缺铁症状和提高单株产量方面效果最佳;大豆初花期叶面喷施螯合态铁肥在改善大豆植...  相似文献   
37.
赵双进 《小麦研究》1998,19(2):15-17
用器官摘除和遮光的方法研究了小麦叶片,叶鞘及颖壳对籽粒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冀豆19"大豆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 冀豆19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2.33厘米,叶椭圆形,白花,灰毛,主茎17.05节,有效分枝1.82个.单株有效荚数38.71个,单株粒数83.75粒,单株粒重14.06克.籽粒圆形、黄色、微光、黄脐,百粒重17.15克.生育期106天.  相似文献   
39.
冀豆12号(HB-2)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于1986年以油83-14为母本,晋大7826为父本,人工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1996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河北省及原国家科委列入1998年-2002年重点推广新品种项目。一、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0~...  相似文献   
40.
人工掐顶对大豆株型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掐顶显著增加掐顶下部节位分枝的发生,改变株型结构,株高降低,成熟期推迟,主茎、分枝结荚比例改变,单株结荚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