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松辽平原高产农田土壤孔性对冻结的响应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耕作区高产田(平面型)土壤质量的管理与评价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并且对黑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为粮食的丰产增收在土壤结构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对黑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为粮食的丰产增收在土壤结构理论方面的探索,以松辽平原玉米带耕作区高产田(波浪型)与低产田(平面型)0~20 cm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季节性冻融过程与室内模拟冻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松辽平原玉米带高产田土壤的结构性对冻结的响应,包括影响范围较深和程度,进一步阐明高产田土壤对冻结的响应机理。采用高产田与低产田对比的方法,在不同的冻结条件下,设置含水量接近5%,10%,15%,20%,25%;设置冻结频率0、2、4、6次进行室内模拟冻结实验。通过对容重、孔隙度、孔隙面积、Feret直径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不同冻结频率不同含水量,对高产田和低产田0~20 cm耕层的土壤孔隙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冻融循环能够显著增加松辽平原玉米带高产田与低产田0~20 cm耕层土壤孔隙的数目,高产田增加百分比为32.58%;低产田增加百分比为17.95%。显著降低了低产田0~20 cm土层范围内Feret直径和土壤的平均孔隙面积以,Feret直径由冻结前的2.31降低到冻结后的1.92,降低百分比为16.88%,低产田土壤的平均孔隙面积由冻结前的8.91降低到冻结后的4.65,降低百分率为47.81%(P<0.05)。除了土壤孔隙的成圆率外,冻融循环对高产田与低产田不同径级团聚体的孔隙数目、平均孔隙面积、平均Feret直径均有不同影响程度的差异(P<0.05)。高产田>5 mm团聚体平均孔隙面积由冻结前的37.08降低到冻结后的23.84,降低百分比为38.40%,变化差异显著(P<0.05),这是高产田与低产田相比特有的变化规律。而高产田其他粒级团聚体和低产田所有粒级团聚体的平均孔隙面积对冻结的响应不明显。高产田与低产田都有>5 mm团聚体的孔隙成圆率变化显著,高产田由冻结前的0.36降低到0.27,变化百分比为25%;低产田由冻结前的0.25增加到冻结后的0.34,变化百分比为36%,差异显著(P<0.05),这两者的变化规律截然相反,也体现高产田大粒径团聚体孔隙成圆率对冻结的响应规律有别于低产田的特殊性,以上研究结论对系统研究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耕作区高产田(平面型)土壤质量的管理与评价提供理论支持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2.
邢敏  费鹏  郭鸰  康怀彬 《核农学报》2021,35(8):1875-1882
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已经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因而如何安全有效地抑制食品中致病菌的生长成为食品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植物源天然产物具有来源广泛、抑菌谱广、与化学防腐剂相比副作用小等特点,可作为一种天然防腐剂运用于食品中。本文综述了植物源天然产物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活性、机理以及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以期为减少食源性致病菌对食品的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3.
马桥公社养蚕量大,设备少,影响产茧量的提高和蚕业的发展,要按标准添置传统的蚕具,经济力量有限,为此,我们帮助设计了简单木框,在蚕期既能养蚕,又能供作上簇作茧,通过自1977年以来在国庆大队的多次试验和实践,起到投资少,效果好的作用,逐渐在当地推广中。 1.方框的制作: 用1.5厘米厚,4.2厘米宽、86厘米长的木条2根与1.5厘米厚、4.2厘米宽、63厘米长的木条2根,拼成长方形木框,二只相合成8.4厘米高加竹或芦垫底,即成养蚕用的  相似文献   
124.
犊牛在出生后一段时期内消化道、代谢和内分泌的变化十分明显。消化初乳和常乳的能力需要胃肠道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初乳的成分在哺乳期开始后发生变化。初乳的摄入对被动免疫和营养素的供给非常重要。此外,初乳中还含有对犊牛生长起重要作用的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分裂素、多胺和核苷。血清中的必需氨基酸的模式和谷氨酸盐/谷氨酸酯的比例也依赖于是否饲喂初乳和喂初乳的时间。初乳喂养的时间和数量对激素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有关初乳对胃肠道、内分泌和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5.
以富阳市三味农庄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对农庄型农家乐功能布局、优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品质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6.
种子安全贮藏及延长寿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种子入库 1.1分等贮放 种子入库前虽然经干燥、清选等加工处理,由于种子产地不同,收获季节不同,含水量与纯净度等均有差异,因此入库前不但要将不同品种的种子严格分开,必须分别堆放,做到"五分开",即品种好坏、干湿、新陈、有虫和无虫分开,入库的种子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7.
0.5%印楝素微乳剂是我们采用水基代替油基研制出的农药新剂型。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500倍、800倍和1000倍防治菜青虫,药后3天防效分别为92.37%、82.76%和70.77%;药后7天,防效分别为89.69%、82.68%和67.94%。其中以500倍最佳,且与两者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8.
孟庄镇位于豫北地区新乡市,是辉县栽培鲜食葡萄最集中的乡镇,从1982年开始栽培巨峰大粒葡萄,现已发展到134hm2.在十几年的栽培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栽培效益十分显著,平均667m2产4000~5000 kg,最高达6000kg以上产值达6000~8000元,最高达万元.为进一步提高广大葡萄种植者的技术水平和栽培效益,促进葡萄生产的发展,我们于1997~1999年对孟庄镇葡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调查,现将主要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9.
冷胁迫是影响茶树(Camellia sinensis)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非生物胁迫。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non-expresse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s, NPRs)是植物抗病途径中的主要免疫调节蛋白。目前,茶树中NPR基因家族及其在冷响应中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该研究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茶树基因组中筛选鉴定出3个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的NPR基因,命名为CsNPR1、CsNPR2和CsNPR3(GenBank No.ON794747)。这些基因均包含家族保守的BTB/POZ、Ankyrin重复结构域以及多个半胱氨酸残基。进化分析发现,茶树的NPR家族成员的数量虽然与其他物种存在差异,但进化中表现出很强的保守性,与拟南芥及其他物种的分类结果相同。基因结构分析表明,茶树NPR家族与拟南芥具有相似的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探明CsNPR1、CsNPR2和CsNPR3的组织表达模式以及对冷刺激和水杨酸(SA)的响应情况。进一步克隆被冷信号和SA信号同时诱导表达的CsNPR3,比对发现该蛋白氨基酸序列存在着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130.
株高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突变体bgsd-2在抽穗期与野生型平塘黑糯相比,表现出明显矮化,但是苗期株高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在前期PTWT和bgsd-2抽穗期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比较分析了PTWT和bgsd-2苗期和抽穗期两个发育阶段差异基因的动态变化。从4个比较组(PTWT-L与PTWT-F、bgsd-2-L与bgsd-2-F、PTWT-L与bgsd-2-L、PTWT-F与bgsd-2-F)中分别鉴定得到3 984、3 533、2 107、1 082个差异基因。KEGG分析发现,水稻苗期到抽穗期转变过程中,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碳代谢和核糖体等途径起重要作用。KEGG富集显示,bgsd-2突变位点可能直接影响苯丙烷生物合成和苯丙氨酸代谢两条途径相关基因表达。进一步分析不同比较组中差异转录因子变化的数量和类别,筛选到多个可能在bgsd-2从苗期到抽穗期转变过程中起作用的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