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朱顶红红斑病的病原鉴定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顶红红斑病是危害朱顶红的主要病害之一,致病菌为水仙壳多孢Stagonospora cuitisii(Berk.)Sacc.主要危害石蒜科作物叶片及花梗,病斑呈椭圆形或纺锤形,被害部位初呈鲜红色,后转赭红色,其上密生小黑点.梅雨季节与秋雨季节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期.菌核净、代森锰锌、嘧霉铵等杀菌剂对该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其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为研究对象,探索了Hoechst 33342及PI荧光染剂对病菌不同活性孢子的色泽差异,明确了病原菌经Hoechst 33342染色后的活孢子发蓝色荧光,最佳染色浓度和时间为1μg/mL、20 min;碘化丙啶(PI)染色后的死孢子发红色荧光,最佳染色浓度和时间为3μg/mL、10 min。并由此建立了Hoechst 33342-PI荧光双染技术,应用该技术可快速、清晰地甄别出不同浓度氰氨化钙对茄病镰刀菌孢子活性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氰氨化钙对茄病镰刀菌的灭杀效果随着浓度增高而增强,且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2 000 mg/L氰氨化钙处理3 h,孢子致死率高达83.97%;500~1 000 mg/L处理3 h,孢子致死率为7.15%~26.80%,孢子萌发率为2.40%~3.59%,处理48 h时,孢子致死率达92.07%~100%。250 mg/L氰氨化钙对茄病镰刀菌的致死效果微弱或没有影响。本研究通过菌丝速率法和生物量法进一步验证了应用Hoechst 33342-PI荧光双染法评价氰氨化钙对茄病镰刀菌孢子活力的影响是可行的。这为...  相似文献   
13.
曲红云  贲海燕  张军民  徐军生  王世平 《北方园艺》2019,(17):178-180,F0002
“龙杂茄9号”是以jy-12为母本,以ys-2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优质早熟杂交一代紫长茄。突出特点为早熟、质优、抗黄萎病;果实长棒状、顺直,果皮黑亮且柔嫩度好,耐贮运,前期占全部产量的45%;商品果长24~26 cm,横径4 cm,单果质量160 g左右,667 m^2产3 500~4 500 kg;抗黄萎病;适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等春季露地覆膜栽培或小拱棚栽培。  相似文献   
14.
研究草莓白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的适宜萌发条件,为草莓白粉病菌发生、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以活体保存的羽衣草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aphanis)的分生孢子为试验材料,在室内进行不同pH值、碳源、温度、湿度、光照等处理,研究其对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芽管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最适pH值为7;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最佳萌发温度为25℃,致死温度达到42℃以上10 min分生孢子停止萌发;连续24 h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2%葡萄糖处理环境下有助于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综合分析表明,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最适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5℃和42℃10 min,喜中性、高湿环境,在葡萄糖、光照充足的环境下有利于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该研究结果为防治草莓白粉病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水稻穗腐病在天津地区发生较重,成为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连续两年对天津地区水稻主产区穗腐病危害进行调查、病原菌分离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病原菌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引起天津地区水稻穗腐病的病原菌为稻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95%咯菌腈和95.3%丙环唑对稻黑孢霉抑菌效果最好,2020年EC50值分别为0.2776、1.3102μg/mL,2021年EC50值分别为0.5171、2.0188μg/m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两年菌株的抑制效果差异较大,对2020年菌株EC50值为8.0151μg/mL,对2021年菌株的EC50值为24.6704μg/mL。75%三环唑对该病原菌无抑制作用,生产上不推荐使用。本研究明确了天津地区水稻穗腐病的致病菌株并筛选了高效抑菌药剂,为生产中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