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 11个高淀粉马铃薯品种 ,集中在宁夏西吉县进行评价。初步试验结果表明 ,大 92 0 6 2 1、宁薯 8号、晋薯 7号和内薯 7号 4个品种比较适合宁夏的种植环境。它们不仅具有较高的块茎产量 ,而且具有较高的淀粉产量。试验结果也证实了同一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在不同地区种植会出现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2.
我国炸片用马铃薯原料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随着马铃薯炸片工业在我国的兴起 ,对炸片用马铃薯原料薯的需要日益增加。但由于原料生产者对炸片用原料薯的具体要求、炸片用品种的特性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不了解 ,产生了商品薯率低、质量差、效益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其结果是薯农不愿意种炸片品种 ,而加工企业则缺乏高质量的炸片用原料。本文提供了炸片原料薯的要求 ,并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3.
氮素添加对于紫花苜蓿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添加水平对于紫花苜蓿生长性能各个指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施氮对不同茬次苜蓿的株高、茎粗影响效果不明显,而对苜蓿的分枝数影响效果显著。每一茬次的苜蓿分枝数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苜蓿单株地上生物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从第一茬到第四茬,增加的趋势逐渐平缓。施氮对第一茬、第二茬和第四茬的苜蓿单株生物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第三茬苜蓿单株生物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的总表面积、总体积、根颈粗和交叉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紫花苜蓿的总根长、平均直径和分叉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并未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是先增加后降低,N60处理的紫花苜蓿总根长、平均直径和分叉数最大。  相似文献   
54.
必速灭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网棚条件下,进行了必速灭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必速灭可以显著地降低微型薯疮痂病感病率,降低病情指数,减轻疮痂病在马铃薯微型薯生产中的危害,而且促进了马铃薯扦插苗苗期的生长,提高了扦插苗的存活率、单株产量、小区收获产量和单株薯重。  相似文献   
55.
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块茎大小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同一地点以不同高淀粉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 ,对各品种的总块茎产量、不同级别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单位面积上淀粉产量取决于总块茎产量和淀粉含量。不同大小块茎的淀粉含量受品种影响较大 ,有些品种各级别块茎的淀粉含量相对一致 ,有些品种的差异则较大。分别测定不同级别块茎淀粉含量 ,用加权平均方法得到某品种的淀粉含量 ,比随机取样得到的淀粉含量更准确  相似文献   
56.
研究盐碱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演替方向,对其生态系统的恢复或重建以及提高其生产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试验采用样方法对右玉盐碱化草地的植物种群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计算其20种主要植物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该盐碱化草地的优势种为赖草,其重要值为0.39,亚优势种为碱茅,重要值为0.35;而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的是碱毛茛,为0.9075,其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也较其他物种大,该盐碱化草地生物种群不稳定,演替方向将是杂类草代替禾草的优势地位,该草地的利用价值会下降,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盐碱化及退化速度将继续增大。  相似文献   
57.
云南省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马铃薯种植有明显的多样性,种植季节和模式几乎涵盖了中国从海南省到黑龙江省的所有类型,2 400 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马铃薯以春播一季净作为主,是低海拔地区的种薯供给地,效益明显好于青稞、荞麦等作物;1 400~2 400 m的中海拔地区,有春作、秋作和早春作,不同季节又有净作和间套作;净作中产值比烤烟略低,但明显高于水稻、玉米等作物;马铃薯与其它作物间作套种是该区域主要的栽培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土地、温光水肥的利用效率,增强抗灾能力。1 400 m以下地区,马铃薯以一季冬作为主,主要是水稻-冬马铃薯的水旱轮作模式和甘蔗/马铃薯套作模式,夏季种植水稻解决粮食,冬季种植马铃薯增加收入,使冬马铃薯成为该类地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东南亚国家有大量的冬闲田,水稻-冬马铃薯的水旱轮作模式在东盟这些国家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8.
59.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瘤菌是自然界存在的两类重要的共生微生物,分别能与宿主植物形成丛枝菌根和根瘤的共生体系,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建立丛枝菌根真菌-禾本科牧草和丛枝菌根真菌-豆科牧草-根瘤菌的共生体,研究AMF和根瘤菌接种对混播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单独接种根瘤菌处理下单播和混播的紫花苜蓿地上单株生物量分别提高了65.42%和53.41%,地下单株生物量提高了96.66%和114.42%。单独接种AMF处理下单播和混播的紫花苜蓿地上单株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5.33%和23.20%,地下单株生物量提高了40.00%和46.45%。而AMF和根瘤菌双接种处理下单播和混播的紫花苜蓿地上单株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05.66%和185.64%,地下单株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67%和121%。综上所述,AMF和根瘤菌双接种对紫花苜蓿生物量的促进作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0.
体细胞杂交技术在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细胞杂交技术是打破有性杂交不亲和障碍,将野生种优良性状引入普通栽培种,丰富马铃薯遗传基础,创造新种质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原生质体的分离融合、融合体的筛选、杂种的鉴定等方面对马铃薯体细胞杂交技术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马铃薯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就体细胞杂交技术在马铃薯遗传研究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