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不同播季和气候条件对大豆子粒品质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4个大豆品种在春、夏、秋不同季节及不同年份播种时期,分析大豆子粒品质及主要性状的变化,为提高大豆子粒品质及商品性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钾肥施用对玉米干物质生产及籽粒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施钾水平对玉米干物质生产及籽粒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叶、叶鞘干物质重与施用钾肥有关,在乳熟期达到最大值,蜡熟期叶、叶鞘干物质重均呈下降趋势;茎秆和地上部干物质总重量与钾肥施用水平有关,干物重随生育进程推进而增加;钾肥用量在75~225 kg/hm2,玉米产量随钾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当钾肥用量达300 kg/hm2水平时玉米产量则下降.在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225 kg/hm2施钾水平玉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3.
玉米丛生苗是一种由玉米旋心虫等害虫为害生长点,引起地上部叶片失绿、植株矮化、分蘖丛生等症状的发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玉米中上部叶片产生黄绿长条纹,心叶卷曲、干枯萎蔫、分蘖丛生、有时个别叶片出现裂痕或排孔,植株地下部在近地表面2-3cm处的根茎部或交界处有近圆形或长条撕裂状蛀孔,呈褐色,生长点缺失受损变褐,也有个别植株在根茎交界处无明显蛀孔,  相似文献   
74.
为评价新选育自交系的潜在利用价值,科学合理利用优良玉米自交系,指导玉米育种实践,用18个玉米自交系采用7×11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77个组合,对单株产量等11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参数和相关性进行分析。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M3、F1、M4、F2、F4等自交系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优良,M4、M10、F3、F6、M11等自交系宜机收性状表现优良;综合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和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表现,M4、F4、M11、M2、M9等自交系表现较好。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组合F2×M4单株产量的正向效应值最大,组合F3×M8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负向效应值最大;组合F2×M4、F1×M4、F4×M5、F1×M11的单株产量总配合力效应值较高,为优势组合,可进行进一步试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可在早代选择;穗粗、穗位高可以早晚代结合选择;秃尖长、穗长、行粒数、单株产量应在晚代进行选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株产量与穗粗、穗长、穗位高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行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玉米自交系利用及品种选育提供重要...  相似文献   
75.
驻玉216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南驻研种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联合选育的玉米杂交种,组合为9058 by×驻16。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的平均产量10 293.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9%;在2016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 391.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0%。表现籽粒品质优、高产稳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总结了经典数学规划理论在灌溉管网优化上的应用,对新型智能优化算法、多种数学规划方法横向结合及分级优化等一批新兴的优化理论和技术在管网设计中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对不同方法的优劣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在灌溉管网的分支--微灌管网的田问优化方面进行了归纳,也对利用计算机工具在灌溉管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和前景提出粗浅的认识,并提出了未来管网优化设计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7.
大豆就地加代育种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淮海大豆产区采用一年一季的传统加代方法,育成一个品种需10年左右,为了快出品种,减缓育种经费不足的,我们于1999-2000年进行了日兴温室早春种植加代、当年收后夏播和春、秋两季露地播种试验,旨在充分利用人工设施待人接物 没季节的光热资源,为大豆育种就地加代种植探出一条路子。试验证明,上述方法投资少,成本低。经去海南鳘逃走加代节省经费80%左右,可编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益。所得种子虫食率和病子粒减少,种植子质量提高。此项研究和应用对加快黄淮区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具有一定的经济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在香菇的速生高产生产中,其配套管理技术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9.
正冷冻胚胎保存动物遗传资源与其他保存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优越性,胚胎保存了品种的全部基因,若有数量充足的胚胎,可保存与现有物种遗传多样性一致的遗传资源。细胞可以在超低温条件下长期保存,即使活物消失,只要存在同种物种,通过胚胎移植和核移植技术就可恢复这些遗传资源。因此,在保护动物遗传资源,尤其是挽救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河南省大豆产业化发展优势的分析,指出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发展大豆产业化的具体措施,对于我省乃至黄淮海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