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7篇
  10篇
综合类   1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究播种期对气候资源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气候变暖对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陇东南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日期。[结果]早播玉米与迟播玉米虽然在播种~出苗期、七叶期~拔节期及乳熟期~成熟期间的间隔天数及≥10℃积温差异较大,但全生育期天数及总积温差异较小;早播玉米部分生育期间隔时间增长,迟播玉米播种~出苗期间隔时间缩短;全生育期生物累积量随≥10℃的积温呈线性变化,各播期玉米生物量在拔节前差异较小,拔节后平均播种期玉米生物量增加高于其余各播期玉米;平均播种期是比较适宜的播种期,玉米成熟期果生物量累积也高于其他播期。[结论]该研究可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气候变暖对甘肃黄土高原苹果物候期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甘肃省西峰、天水两地1971—2005年气温资料及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1984—2005年苹果物候观测资料,分析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甘肃黄土高原自1971年以来,年平均气温增加了0.9~1.8℃。受此影响,苹果叶芽开放、展叶、开花等成熟前的发育期提前了14d左右,叶变色、落叶等成熟后发育期后延了2~5d;≥30℃和≥35℃的高温日数20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分别偏多5.8~7.7d/a和2.8d/a,致使苹果的坐果率及品质等有所下降。因此,在苹果生产中,应适当提高栽培地的海拔高度、培育新品种以适应气候的持续变暖。  相似文献   
23.
利用2001-2016年甘肃河东地区14县(区)64个小麦条锈病春季病情指数样本资料和38个病田率资料,以冬季12~2月2、3、4~15d滑动平均气温最小值分布区间确定冬季最冷时段,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建立基于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和病田率的越冬气象条件统计模型。综合两种方法统计结果,得出甘肃河东地区小麦适宜越冬的温度指标为冬季最冷时段7d滑动平均气温-9~-10℃以上,同时前期降水量越多、最冷时段空气相对湿度越大,适宜的温度值越低。研究为当地准确发布中短期趋势预报,积极开展早期防治,控制病害流行程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大豆是我国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油作物,也是我国农业上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但由于栽培技术不够成熟,有些地区大豆达不到预期产量,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5.
番茄主要病害症状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番茄细菌性斑点病防治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又叫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叶斑疹病,近年来呈加重发生趋势,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为害特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主要为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叶片感病,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直径2~4毫米,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叶柄和茎干症状相似,产生黑色斑点,但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易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一段茎杆变黑。花蕾受害,在萼片上形  相似文献   
26.
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国有林区林业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1971-2000年天水气候及林业产值变化分析,得出影响天水市国有林区林业产值的主要气象条件是4-8月降水量和≥0℃积温;建立了天水林业气候产值的数学模型,得出了适宜天水林业生长的水热匹配规律,水热匹配指标为R年≥0.12∑T年≥0℃.  相似文献   
27.
【目的】根据气象因素与葡萄长须卷蛾发生的关系,对甘肃小陇山林区该虫的危害面积进行预测预报,为林业病虫灾害的预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利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甘肃小陇山林区葡萄长须卷蛾危害面积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了该林区葡萄长须卷蛾危害面积的气象预测数学模型。【结果】甘肃小陇山林区葡萄长须卷蛾适宜温暖、干燥的气候环境,不耐低温。冬、春季温暖干燥的气候有利于卷蛾安全越冬和春季出蛰;盛夏相对较多的降水不仅可改善大气的相对湿度,而且能缓解高温对卷蛾活动取食的影响,有利于卷蛾产卵并提高幼虫的孵化率和成活率;夏末温暖干燥的气候,特别是持续温暖、干燥的夜间气象条件,有利于幼虫活动取食,最终会造成葡萄长须卷蛾的早发生和大面积危害。经过对预测模型的历史回代拟合检验可知,甘肃小陇山林区葡萄长须卷蛾1992-2007年实际危害面积与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率为4.7%,其中绝对误差在5.0%以内的预报准确率为62.5%,绝对误差在10.0%以内的预报准确率为87.5%。并采用该模型对2008,2009和2010年该林区葡萄长须卷蛾危害面积进行了试报检验,3年的绝对误差百分率分别为2.6%,7.8%和4.7%。【结论】所建的葡萄长须卷蛾危害面积气象预测模型的试报效果较理想,可以为甘肃小陇山林区葡萄长须卷蛾的预防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8.
气候变暖对陇东南地区苹果座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该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苹果花果期气象条件与座果率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气候变暖对该区苹果落花落果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花期高温、花果期时段性低温和干燥气候危害。该区适宜苹果座果的花期最适温度指标为14.0~21.0℃。盛花后1~2、1~3、1~4 d日平均最高气温分别在29.0、27.0、26.0℃或以上,10 d内日平均最低气温5.0℃或以下,大气平均相对湿度56%或以下时,均可造成孕花质量下降或不孕。  相似文献   
29.
天水蜜桃开花坐果期霜冻灾害气象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天水蜜桃相对气象产量与开花坐果期<0℃日最低气温、地表<0℃日最低地温及其相应持续时间等相关气象因子进行逐步回归统计,得出该期霜冻灾害的主要气象风险因子为<0℃极端最低气温和地表<0℃最低地温与其持续日数之积,两因子影响权重分别达12%和88%.将其作为蜜桃开花坐果期霜冻灾害的主要致灾风险因子创建模型,计算灾情指数(Pki),并以此作为灾害评估指标,对1991-2010年天水蜜桃开花坐果期霜冻灾害进行综合评估,分别与产量实况等级和霜冻灾害灾情调查等级进行对比分析,除2001、2005年外,其它年份实况与评估均完全一致,评估准确率较高.研究结果对有效应对天水蜜桃开花坐果期霜冻风险,提高蜜桃产量和品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为应对气候变化,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麦积区旱涝演变对果树生产的影响,趋利避害,有效促进果树的产业化发展。采用统计学、YAMAMOTO和累积距平等方法统计分析该区1979—2011年33年气温、降水的演变趋势特征。结果表明:麦积区33年来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0.31、0.44和0.27℃/10 a,四季分布均以春、夏季最高气温升温幅度最大。年平均气温突变发生在1994年,突变前、后年平均气温相差0.7℃;年总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降水量倾向率为-7.29 mm/10 a,并以春季降水减少最为显著,倾向率为-7.3 mm/10 a,最高气温的迅速升高和降水量的锐减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暖后春、夏、秋3季干旱发生频率明显增加,秋季雨涝灾害略呈加重趋势,气候变暖一方面导致果树花芽膨大及盛花期均较变暖前提前5~7天,果实成熟期提前9~10天,花芽膨大至果实成熟期的果树产量形成期缩短4~5天;另一方面由于春季最高、最低气温上升的不同步性(最高气温上升速度明显大于最低气温),造成果树开花坐果期高温灼烧和霜冻冻害加重。盛夏7月降水量和秋季雨涝灾害发生频率的增加均不利于杏、桃等核果类和苹果、梨等仁果类果树果实着色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