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1.
12.
花生DNA导入大豆后代蛋白组分及氨基酸的变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守民  王丕武 《大豆科学》1995,14(4):316-320
花生DNA导入大豆后,子代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出双亲,表现出杂种优势。对萌发各期子叶蛋白的电泳分析表明,导入后代的绝大部分蛋白亚基组分与大豆相似,但分子量近30KD的一条蛋白民花的相似,β亚基的变化也与大豆的有差异。导入后代的甘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明显高于两亲本,而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色氨酸低于亲本;其它氨基酸含量接近两亲本之一或居中,其中丝氨酸、异亮氨酸含量与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分析有亲缘关系的37个品种(包括15个品种的亲本来源)萌发6天的大豆子叶POD同工酶谱。结果表明,不同品种POD同工酶谱共显示5~10条酶带,分A、B、C三区。以B区酶带色度深浅及数目变化为分类标准,可分为四种酶型:PB_1型、PB_2型、PB_3型和PB_4型。根据此酶型分析了每一个组合的品种与其两亲本。其中6个品种呈现偏父本酶型,6个品种呈现新酶型,2个品种的酶型与父母相同,1个品种呈现偏母本酶型。同时测定了13个组合的36个品种的POD比活力,结果指出:后代品种POD比活力都低于或介于父母本之间,后代比双亲POD比活力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用LI—1600稳态气孔计测定16个大豆品种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阻力的结果表明:大豆叶片背面的蒸腾速率大于腹面,植株中部叶片大于上下部叶片,花期高于结荚鼓粒期,晚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与根瘤的固氮酶活性和酰脲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正相关,而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大豆荚皮中具有至少9条SOD同工酶带:Mn—SODa_1、a_2;Cu—Zn—SODb_1、b_2、b_3;Cu—Zn—SODc_1、c_2、c_3及与澳酚兰前沿混在一起的一条酶带。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荚皮各酶带没有发育先后顺序的差异,只是酶带强弱的程度稍有变化。种子也至少有9条酶带,但c_3与溴酚兰前沿混在一起。发育过程申各同工酶出现的顺序有差异,最先出现的是a_1带,最后出现的是c_3带。果实发育各期荚皮SOD的各条同工酶带均比种子中相应的酶带活性强。实验表明:电泳方法的改进将会分离出更多的SOD同工酶带。  相似文献   
18.
大豆生殖生长各时期充分展开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片结构差异很大。鼓粒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希尔反应活性、叶片厚度、单位叶面积及单位栅栏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叶绿体基粒的复杂程度、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结荚和盛花期的叶片,其中以结荚期的最低.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的差异与叶片中栅栏细胞和叶绿体数目及叶绿体片层结构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从大豆远源杂交高世代产生疯狂分离,株型变异多样的材料中,选育出大群体、小个体、高光效、低消耗的理想株型结构的超高产大豆新种质,以适应资源高效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许守民  姜艳秋 《大豆科学》1991,10(2):145-148
六十年代以来,在不同植物材料中陆续发现了一些囊泡状的膜包被结构。电镜观察证明这些结构真实存在于植物的细胞中,且与细胞壁在位置和功能上有联系,因而被称之为“壁傍体”(Paramural body),它涉及与质膜相联系的多种形态的囊、泡状结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