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58篇
  21篇
综合类   226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研究猪水肿病大肠杆菌SLT-Ⅱe编码基因突变菌株作为口服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用构建的突变菌株(O139/SLT-Ⅱ e/07)口服免疫断奶仔猪后,检测突变菌株在仔猪肠道的定植情况,仔猪血清及粪便中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了免疫保护效力评价.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仍能在实验1组(微胶囊口服免疫)和2组(直接口服免疫)的仔猪粪便中检出突变菌株;从免疫后第7 d、14 d和21 d开始,在实验1组血清样品中可分别检测到抗SLT-Ⅱ eA蛋白、F18ab菌毛蛋白和O139抗原的IgG抗体(P/N>2);从免疫后第7 d、14 d开始,在粪便中可分别检测到抗SLT-Ⅱ eA蛋白、SLT-Ⅱ eB蛋白、O139抗原、F18ab菌毛蛋白的slgA抗体(P/N>2);免疫仔猪血清中的INF-γ的含量升高;实验2组的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和粪便中sIgA抗体水平比实验1组低;该突变菌株对仔猪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大肠杆菌基因突变株可作为仔猪水肿病口服疫苗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52.
昆虫粉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还含有甲壳素、天然抗菌肽等物质。目前我国已有20多种昆虫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包括黄粉虫、黑粉虫、蝗虫、蝇蛆(蛹)、蚕蛹、  相似文献   
153.
集体林是我国众多林权农户的重要生计来源。为了实现农户增收和森林资源增长,我国从2008年开始全面启动了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改政策可以分为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2类。主体改革通过下放林权和分权到户,为新一轮集体林改奠定了基石,并于2013年我国基本完成林权主体改革任务;其后,各地逐步进行配套改革,主要解决主体改革后在集体林地流转、社会化服务、林权抵押贷款、集体林采伐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的问题。集体林改政策效应研究可为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但已有相关文献尚缺乏对新一轮集体林改整体上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应的研究。文中在简要回顾集体林改研究进程的基础上,系统梳理集体林改的经济、社会、生态绩效政策效应相关文献,分析已有研究的贡献和不足,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为探索文冠果、柿树、花椒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的生理特性,利用盆栽试验人工浇水后持续自然耗水的方法,研究2年生文冠果、柿树、花椒在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15%~98%)下的生理响应,并结合大田栽植的生长状况和成活率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文冠果、柿树、花椒幼树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都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先升高后降低,脯氨酸质量分数、细胞膜相对透性逐渐上升,叶绿素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2)文冠果、柿树、花椒幼树光合作用由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0%~70%、30%~40%、20%~30%;3)花椒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70%时耐旱能力较强,柿树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以下时耐旱能力更强,文冠果耐旱能力较差。结合大田生长表现可知,在山东丘陵区造林时花椒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5.
主要简述了应用转基因猪的研究概况,介绍了几种以精子作为载体的转基因方法,分析了外源DNA进入精子的影响因素,展望了利用精子为载体生产转基因猪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比较纳米抗体、HCAbs与常规抗体之间在温度稳定性方面的差异,为研究HCAb的功能特性和骆驼适应极端环境的免疫特点提供参考。【方法】 从溶菌酶、蒜氨酸酶和丹毒丝菌表面抗原A 3种抗原免疫的新疆双峰驼血清中,采用Protein A和Protein G亲和色谱纯化IgG1、IgG2和IgG3 3种亚型抗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中表达和纯化3种纳米抗体。采用ELISA方法,测定经过22~90℃一系列热处理后、平衡至室温的各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结合活性,以剩余抗原结合活性的百分比作为衡量抗体温度稳定性的参数。【结果】 3种抗原免疫后均能在骆驼激发明显的抗体反应。采用Protein A/G亲和色谱,从血清中纯化获得分子量分别为50 KD+25 KD、 46 KD和43 KD的IgG1、IgG2和IgG3亚型抗体。骆驼IgG2和IgG3重链抗体比IgG1具有更高的温度稳定性,其中IgG3表现出比IgG2对温度更高耐受的趋势。从细菌表达纯化的3种纳米抗体都表现出比重链抗体和常规抗体更高的温度稳定性。【结论】 抗体结构形式和分子大小可能显著影响了双峰驼抗体对温度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7.
【目的】运用si RNA沉默小鼠前体脂肪细胞3T3-L1的细胞信号负调控因子3基因(SOCS3),探讨SOCS3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3T3-L1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3T3-L1细胞,用0,20,40,60,80,100,150,200 ng/mL TNF-α处理细胞24 h后,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用化学合成的SOCS3小干扰RNA(si RNA)转染3T3-L1细胞,用100 ng/mL TNF-α刺激24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RT-PCR检测SOCS3、c-myc和survivin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OCS3 si RNA抑制了3T3-L1细胞中SOCS3 mRNA的表达(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OCS3 si RNA组的SOCS3 mRNA表达量极显著减少,c-myc和survivinmRNA的表达水平极显著或显著升高,而脂质体组和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体外试验结果证明,靶向抑制SOCS3基因表达可以有效抑制TNF-α诱导的3T3-L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8.
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的离体筛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稻成熟胚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为筛选材料,以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强致病力菌株GD-11和GD-118产生的粗毒素为选择压力,从水稻品种的选择、粗毒素致病力的鉴定、突变体的筛选方法、突变体的再生以及突变体再生植株对粗毒素的抗病性鉴定等方面展开研究,建立了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的筛选体系并获得了抗病突变体.筛选体系为:两步筛选法,即以粤香占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为筛选材料,以φ(粗毒素)为3.5%和4.0%分别作为第1、2步的处理浓度,每一步处理的时间为20 d;筛选出的突变体再生苗的病情指数为37.55,而原始型再生苗的病情指数为87.50,抗病效果达57.08%.  相似文献   
159.
‘妍希’是从山东省东营市文冠果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观赏用新品种。花朵为重瓣,花瓣16~20片不等,雌、雄蕊全部瓣化,不能结实。花瓣基部黄绿色,上部白色,密集,扭曲不规则。外缘花瓣稍大些,内部细小,呈条状。山东东营地区5月初始花,花期可长达25 d。  相似文献   
160.
选取16个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进行试验,采取单因素分析法和冗余分析法对榆林沙土区马铃薯田的土壤含水量、pH值、电导率、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以及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进行研究,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在0~60 cm土层中,榆林沙土区马铃薯根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土壤蔗糖酶活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 0~2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比20~40、40~60 cm土层分别高0.03%、28.74%,0~20 cm土层脲酶活性比20~40、40~60 cm土层分别高14.10%、169.70%,20~40 cm土层蔗糖酶活性比0~20、40~60 cm土层分别高21.74%、59.53%;在0~40 cm土层中,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细菌数量在3类微生物中占有绝对优势,占微生物总数的83.11%~97.28%,其次是放线菌,占微生物总数的2.49%~16.49%,真菌的数量最少,占微生物总数的0.13%~0.44%;不同品种马铃薯根层(0~60 cm)土壤含水量、pH值、电导率分别为2.94%~8.00%、8.30~8.79、101.92~210.87 μS·cm-1,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含量为16.47~30.14 mg·kg-1、15.37~25.49 mg·kg-1、95.83~163.60 mg·kg-1、2.85~5.43 g·kg-1。相关性分析表明,马铃薯根层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与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均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马铃薯块茎产量与土壤细菌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块茎可溶性总糖与土壤放线菌呈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碱解氮和有机质是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机质和有效磷是土壤细菌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速效钾是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