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林业   35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苏北杨树黄化病对苗木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苏北杨树黄化病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苏北杨树黄化病感病区域内发病情况严重,感病指数达63%。同时,随着发病程度的增加,其苗高、地径等生长指标显著下降,最高降幅达63.7%和56.51%,严重影响了苗木质量。对土壤分析显示,土壤中Mg、Zn元素的含量与感病指数、苗高、地径存在着典型相关性。严重黄化区域土壤中Mg、Zn含量均与正常区域有显著差异,表明土壤中Mg、Zn元素可能是苏北杨树苗木黄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2.
该文使用近10 a 4个时相的江苏全省Landsat遥感影像,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增强型植被指数、大气阻抗植被指数等5种植被指数,并进行主成分分析。运用最大似然法、随机森林法和光谱角填图法进行分类,结合小班数据,对各方法的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光谱角填图分类法在杨树信息提取时精度更高,对杨树的区分精度也达到42.67%。  相似文献   
43.
松针褐斑病菌致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小麦粒固体培养基和马铃薯液体培养基培养松针褐斑病菌,其培养物粗提液可以使湿地松、马尾松和黑松针叶褪绿使蕃茄苗、烟草苗萎蔫,说明松针褐斑病菌在生长吕能产生并分泌出对植物组织有毒素作用的物质,这种有毒物质(毒素)可能是松针褐斑病菌致病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该毒素物质具有非寄主专化特生,应用乙醇脱水沉淀法将其分为非蛋白质部分和蛋白质部分,驻非蛋白质部分能使松针褪绿、使蕃茄苗、烟草苗萎蔫,可见毒素物质是非  相似文献   
44.
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对位于长江沿岸的扬州市6个县(市、区)和3个功能区范围内不同植被环境中的主要林业害虫进行全面普查,共采集标本2565号,鉴定出主要林业害虫376种,分属8目96科.其中鳞翅目最多,有32科191种,占普查害虫总数的50.8%;鞘翅目次之,有23科81种.超过10个(包括10个)种的有...  相似文献   
45.
为了从转录组水平探讨抗病马尾松种源对松材线虫的响应机制。以抗病马尾松GD5种源为试验材料,普通马尾松SX1种源为对照,利用RNA-seq技术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松材线虫诱导前后的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试验共获得65 889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906.85 bp,其中40 478条(61.43%)unigenes基于Nr、GO、COG、KEGG等多个公共数据库获得了功能注释。抗病马尾松GD5种源在接种松材线虫后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3 247条,包括2 308条基因表达显著上调,939条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其中有1 961条(60.39%)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GO数据库中,有504条(15.52%)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233 条pathway。普通马尾松SX1种源在松材线虫诱导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差异表达基因。两个马尾松种源富集的GO条目和pathway差异也较大。抗病马尾松GD5种源体内编码醛脱氢酶的5条基因和编码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原蛋白以及细胞色素b2的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醛脱氢酶基因不仅富集于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途径中,还参与β-丙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等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参与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途径的6条几丁质酶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参与单萜生物合成的短链脱氢酶/还原酶2b及参与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的长叶烯合酶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而参与二萜类生物合成的1(10),5-格玛吖啶-4-醇合酶、萜烯合酶、α-松油醇合酶、异丙二烯合酶以及2-甲基-3-丁烯-2-醇合酶等表达均显著下调。抗病马尾松GD5种源对松材线虫的胁迫响应是多基因和多信号途径共同参与调控的复杂防御反应,是全局性系统性的响应模式。与抗性相关的醛脱氢酶、几丁质酶等编码基因为后期相关抗性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