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44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0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加入 WTO以来,种子企业走出去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和难点,笔者经过近 6年的实践与理论探讨,认为必须对以下 3对关系作出选择:一是自己营销与他人营销;二是自创品牌与贴牌生产;三是国内生产与国外生产.现就这 3种关系略陈拙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论现代种业发展的十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现代种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积极、稳妥、协调处理好涉及种子企业发展的各种关系,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突出种业特点,加强种业建设,构建和谐种业.  相似文献   
33.
加入WTO以后,中国种业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大潮中,这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处在这种全球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中国种子贸易要注重"四场".  相似文献   
34.
中国种子企业的未来之路--国际化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国保 《种子世界》2005,(11):19-20
1充分利用华商出口种子 海外华商遍布全球各国,可以说“无华商不成国”。同时华商大多具有雄厚经济实力或发展潜力,经过多年、甚至多代的孕育积累,已拥有丰沛的人才、雄厚的资金及独特的商业网络,是我国开展出口贸易特有的宝贵财产。由于海外华商分布全球化,具有同文化、同种族的民族感情,并又经过长期与所在国“杂交”、“回交”,如果能加强联系并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对于种子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行种子出口贸易将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35.
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优势比较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国是水稻生产大国,其总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二位,同时也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量、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加入WTO以后,对杂交水稻种子出口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借鉴世界各国水稻生产经验,促进我国杂交水稻种子科技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1中国及世界杂交水稻生产形势概述水稻养活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2002年世界水稻种植面积1.46亿公顷,总产量5.79亿吨,低于玉米(6.02亿吨)高于小麦(5.68亿吨),居粮食作物第二位。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但栽培面积主要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总面积的90%以上。当前发展水稻生产有两…  相似文献   
36.
本文分析了我国种子质量事故处理的现状,提出了建立我国农作物种子质量事故先行赔付制的基本思路,并对实施该项制度的必要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7.
试论建立中国种业保险制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种业风险具有偶然性、不可预测性及严重性,一旦种业风险出现,不仅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种子企业面临灭顶之灾。这种风险严重制约了中国种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保险制度。种业保险定位于产品责任保险,由保险公司对约定的事项负责赔偿。凡中国境内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的企业都应参加种业保险。保险费由三方面负担:一是国家资助;二是企业缴纳;三是从缴纳税中提取。要建立种业风险制度,中国种业应加强三个方面基础工作。一是推行种子质量认证;二是建立国家、省两级种子事故鉴定委员会;三是制定种子赔偿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38.
种子企业品种权质押担保贷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子在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种子企业的发展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品种权是种子企业中最具活力的资本要素,品种权质押担保贷款无论对种子企业还是金融企业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对种子企业品种权质押担保贷款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具体操作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
论述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提出实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防虫治病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方法。在种植过程中可采取清除寄主上的病源、适时灌水、调整种植结构、及时进行化学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40.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发展是目前制约我国杂交水稻应用与普及的瓶颈。制种主体、分布、规模、技术力量、风险、利润等因素及构成的变化,与现有杂交水稻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增加投入,规范管理,提高技术,加大扶持,外拓发展,是适宜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