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林业   58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浙江省林业综合发展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银行率先在浙江省开展人工纯林改造试点,分期分批将生态效益低下的松杉板栗茶纯林改造为针阔混交、阔竹混交林以及茶阔复合层林。对浙江省林业项目林分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3方面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对项目进行评价。5个县的林地经改造后,项目区每年可增加蓄水量918.65万m3,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5.05万t,土壤改良效益每年增加571.43万元。只要生态保护措施到位,项目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完全可以在可控制的范围内,项目将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2.
浙江省森林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承载力评价是林业可持续性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和实施区域可持续林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前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浙江省森林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对2005年浙江省森林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浙江省的森林属于超载(森林承载指数IFC为1.003),即森林处于弱可持续阶段。在实施浙江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从2种不同的预测方法均可得出,未来浙江省林业可持续的发展方向是生产力和生物量都较小的针叶林和灌木林逐渐被生产力和生物量大的阔叶林和混交林所取代。  相似文献   
33.
浙南次生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南次生阔叶树种资源丰富,常见的自然恢复乔木阔叶树种达60余个,频度大于10%的有青冈、木荷、苦槠、白栎、甜槠、枫香、红楠、野漆、栲树、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杨梅14个;但树种总量较为集中,其中青冈、木荷、苦槠和白栎4个树种的立木总量占全部阔叶树种的65.14%。天然恢复条件下林分一般由1~5个乔木树种组成,其中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占48.3%,乔木阔叶树种4个以下的占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57.4%,只有10%的样地乔木树种数量超过10个;单位面积的乔木树种在3000株/hm2以下的占89.9%,不足2000株的占78.7%,1000株以下的占32.6%。根据各样地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浙南次生常绿阔叶林中青冈、苦槠、木荷、甜槠、枫香、石栎、米槠等种群为群落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34.
富春江两岸江滩林带树木根系与土壤抗蚀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富春江两岸滩地的主要造林树种进行根系调查和土壤抗蚀性、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段土壤的抗蚀指数表土层大于底土层;抗蚀指数与根长、根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较之与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关系而言相对较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抗蚀指数大、抗蚀能力强;在现有的造林树种中,桤木、枫杨、杨树和竹林地土壤的抗蚀能力最大;水杉、苏柳林地次之。造林密度也有较大的影响,以杨树的4种密度为例,土壤抗蚀力以3m×4m最强,3m×3m和2m×3m次之,2m×2m较弱。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究天然次生林群落主要乔木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系,为区域次生林群落的恢复、改造及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浙江建德典型的天然常绿阔叶次生林、松阔混交次生林和松林次生林3类群落中分别设置面积为1 hm2 (100 m×100 m)的样地,在每木调查基础上,运用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点格局分析方法、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各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系的分析。  结果  ①样地中各次生林群落主要树种在所有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②在0~25.0 m尺度内,各群落空间关联性以不显著相关关系为主,负相关种对数多于正相关种对数;③各群落主要树种种间总体关联性及χ2检验种间联结性均以不显著的正联结为主,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种对间以不显著相关关系为主,与主要树种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及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吻合。  结论  样地中各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在各自分布格局中独立性相对较强,物种间虽存在比较相似的环境资源需求,但种间联结关系比较松散,群落演替尚未进入成熟期。图7表4参37  相似文献   
36.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经过10年的引种试验,优选出3个适合浙江省发展的优良杨树新无性系—T-20杨、T1杨和102/74杨。 T20杨和T1杨系是从南京林业大学王明庥院士选育的15个南方型杨树无性系中优选出的优良无性系,1994年引入浙江省桐庐县试种;1024/74杨原产意大利,从山东省引进试种。经引种试验,3个无性系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抗性强等特点,当年生扦插苗高达到4 ~ 5m,胸径2cm,造林成活率普遍达到99%以上,4m?m的8年生杨树林分平均胸径达到30cm、树高16m以上,超过对照I-69杨30%以上,比35/66杨高10%以上。 3个无性系均表现出很强的抗性,在试验…  相似文献   
37.
运用解析分层结构处理方法--层次分析法,对富春江沿岸滩地多功能用材林体系主要林种树种功能优化的效益、结构、林种、树种分别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富春江沿岸滩地多功能用材林建设过程中,采用杨、银杏、桤木、枫香、湿地松、杜英等用材树种以混交方式配置为主,适当辅以经济林、竹林、灌木树种在各林种的营建中作为景观、防护的补充,才能充分发挥多功能用材林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38.
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222个固定样地土壤跟踪调查及对79个针阔混交林的典型样地资料分析表明,随着林分年龄的延长,土壤容重、毛管持水量等物理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土壤营养成份则各因素表现各异,其中有机质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提高;全氮、水解性氮在幼龄林阶段有所提高,中龄阶段则下降,成熟阶段又提高;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则在成过熟林时有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性氮等主要土壤化学性能指标与针阔混交林中树种比例有密切关系,土壤有机质以针叶树占乔木总数的40%~60%时最高,平均林地土壤有机质达到36.691 7 g/kg,全氮、水解性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则以针叶树种占20%~40%时最高,分别为1.461 2 g/kg、158.992 6 mg/kg、0.363 4 g/kg、2.745 1 mg/kg。  相似文献   
39.
阔叶树容器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容器育苗为研究方向,以乳源木莲、深山含笑、大叶樟、猴欢喜等阔叶树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育苗轻型基质、育苗容器规格、阔叶树容器苗出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轻型基质J16最有利于苗木根系生长,其根量最大,苗高生长最快。容器规格在育苗初期对苗木生长影响不大,但随着苗木的逐渐生长,不同规格容器的苗木各指标差异增大。从容器苗各形态指标间的相关性、生理指标及活力指标等方面分析,构建以外观特征、地径、苗高、高径比、>2 cm长Ⅰ级侧根数、全苗干重、根系水势、根生长潜力(RGP)为阔叶树容器苗质量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大叶樟等3个阔叶树种容器苗的出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0.
不同立地条件下红豆树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容器苗与裸根苗在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豆树在不同处理间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立地条件与苗木类型间的互作效应在成活率和胸径上呈极显著差异,在树高上无显著性差异;采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极显著大于裸根苗造林;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6年生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呈极显著差异,随着立地条件变差,容器苗与裸根苗之间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距逐渐拉大,对造林成效的影响依次为:胸径成活率树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