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9篇
  1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白菜型油菜光合面积与籽粒形成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3a对白菜型油菜的干物质积累,光合生产率,籽粒产量的系统研究表明:油菜的叶面积,光合生产率都以终花期达最高峰;籽粒形成中所需干物质,60%来自绿色角果皮,18.5%来自茎,枝,17.9% ̄18.8%来自功能叶片。  相似文献   
52.
417S是利用生态型不育系533S为基因供体和优良自交系S803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生态型雄性不育系。通过人工控温和异地种植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17S属温敏型雄性不育系,日自交结实率与开花前3~12d的日均温的平均值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r=0.96),其育性敏感期为单花开花前3~12d;417S的临界温度为17.0~20.5℃,育性敏感期处于日均温< 17.0℃条件下表现完全雄性不育,处于日均温>20.5℃表现雄性可育,处于17.0~20.5℃时,表现半不育。417S在陕西太白县表现近乎全不育,而在青海西宁变成完全可育,可以实现一系两用。遗传测试结果表明31个测验品种(系)中有25个能完全恢复417S育性,恢复源较为广泛,在生产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论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基因的互作--兼与李树林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李树林先生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23AB的研究^[1-5],以及董振生^[6-9]在白菜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896AB的研究结果,用全不育株与恢复株测交,F2代可能的育性比出现全可育,可育株与不育株3:1,13:3的育性分离资料分析,认为油菜显性核不育的遗传不宜用上位抑制来解释,而应用抑制作用解释较为妥当,即育性是由一对显性不育基因MSMS和一对显性恢复基因RfRf互作控制,且显性恢复基因能抑制不育基因不育性的表达,使育性恢复可育。  相似文献   
54.
西油3号是以细胞质不育系Z18A与恢复系YC4配制的半冬性"双低""三系"杂交甘蓝型油菜组合。2014、2015年参加国家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黄淮区),2年平均产量为3 499.20 kg/hm~2,比对照品种秦优7号增产7.3%,产油量增加12.12%;稳产性好,20个试验点中17个点增产。2016年生产试验产量为3 481.9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11.4%,居试验第1位。其20点次的平均生育期235.9 d,比对照早熟约1 d。芥酸含量为0.1%,硫苷含量为23.79μmol/g(饼粕),含油量为43.32%。在育种过程中突出了抗倒伏、灌浆快、早熟等目标,使得该品种具有春发快、花序长、角果粗长、籽粒大、花期集中、灌浆速度快、抗倒伏、早熟等优良特性,适于黄淮冬油菜区及近似气候条件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55.
Huiyou50S是从甘蓝型油菜品种汇油50中发现的半不育株选育而成的光、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受隐性核基因控制,在高温、长光周期下不育而在低温、短光周期条件下可育。本文通过半薄树脂切片、扫描电镜、花粉压片染色、花药整体透明方法对Huiyou50S及其近等基因系Huiyou50F的花药发育过程及花粉形态观察比较。结果表明, Huiyou50S的花药造孢细胞、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阶段均正常,在单核期出现明显异常,虽然能形成花粉壁,但小孢子细胞质收缩、解体,最终只剩余空瘪的花粉壳; Huiyou50S的花药绒毡层在单核后期提前降解,绒毡层解体速度快于可育株Huiyou50F。Huiyou50S的小孢子的完全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时期,绒毡层发育与小孢子异常有某种关联,该结论为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类型划分及育种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6.
以8个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系的杂交F1为试验材料,观察小孢子各发育时期的形态,探讨花蕾长度与小孢子发育时期对应关系,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植物激素及质量浓度配比等因素对小孢子培养出胚量及再生胚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形状差异较大,小孢子单核晚期对应的花蕾长度主要集中在2.5~3.0mm;只有少数膨大细胞最终发育成为胚状体;不同材料出胚量差异较大,有5个材料获得再生胚,其中2003×HZ出胚量最高,为每蕾8.1胚,另3个材料未获得再生胚;不同材料小孢子对激素种类和质量浓度的反应不同,在NLN中添加0.1mg/L 2,4-D+0.05mg/L(或0.1mg/L)6-BA利于2003×HZ、1517×HZ、1485×HZ出胚,而在NLN中添加0.05mg/L NAA+0.05mg/L 6-BA利于1438×HZ、1479×HZ出胚;在B5固体培养基中添加0.1mg/L 2,4-D+0.1mg/L 6-BA利于胚状体迅速生长。  相似文献   
57.
白菜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三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白菜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研究中,一般只能获得不育率50%的两型系.将两型系的相应保持株自交,自交子代100%可育的原两型系称杂合两型系;自交子代出现1/4不育株的原两型系称纯合两型系.用纯合两型系中的不育株,与杂合两型系内的可育株测交,可获得100%不育株的全不育系.全不育系与原父本回交,回交子代出现50%的可育株,所以把杂合两型系中的可育株称为临保系.用全不育系与恢复系测交,选育出强优势的杂种组合.  相似文献   
58.
在白菜型油菜自交系S1815中发现2株半不育株,对半不育株自交,分离出可育株、不育株和微粉株,用可育株与不育株保持,子代表现不育,可育株自交不分离,后经连续5代回交保持,育成细胞质雄性不育系58A及保持系58B。经大量的回交筛选,在白菜型油菜376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7份恢复种质,它们主要分布在陕西和甘肃冬油菜品种资源中。通过组合测配,育成58A×143C参加陕西省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02.7 kg/hm2,比对照秦油4号平均产量1535.8 kg/hm2增产17.37%。2003年3月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定名白杂1号。  相似文献   
59.
白杂1号种子纯度的RAPD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白菜型油菜新品种“白杂1号”父母本及F1代种子为研究材料,用238个10-mer随机引物对它们进行了RAPD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共有68个随机引物出现多态性扩增,DNA片断大小在0.17~1.8 kb之间。经多次重复验证,引物S24、S83和S104条带稳定,并且杂交种条带为双亲互补型;引物S176为偏父型,在母本中扩增出350 bp特征带,而其在父本中呈阴性。选取S104(GGAAGTCGCC)对两个亲本及F1建立指纹图谱,共检测出6条强带,其中380 bp是母本特征带,1 600 bp是父本特征带。人为掺杂构建“白杂1号”F1代测试群体,用S104对其进行了纯度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对RAPD方法在鉴定种子纯度中的有关双引物混合扩增和条带判断取舍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0.
渭北旱塬油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不同覆膜方式 ,对渭北旱塬的油菜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覆膜栽培增产效果明显 ,尤以膜上穴播栽培增产显著 ,比露地栽培增产 71.2 8%;膜侧栽培增产效果次之 ,比露地增产 33.36 %。 1999~ 2 0 0 1年3年大面积覆膜栽培的实践证明 ,膜上穴播不便于机械化操作 ,且费工费时 ;膜侧栽培利于机械化种植 ,群众乐意接受 ,3年累计在渭北旱原推广 2 .85万 hm2 ,增产油菜籽 1.85万 t,新增产值 332 6 .2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