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0篇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62.
苗芳 《农业工程》2017,7(4):109-110
节水灌溉机械在我国农牧业生产和抗旱排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喷灌设备、微灌设备等主要节水灌溉机械的发展历程及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3.
覆雪厚度对不同秋眠级苜蓿抗寒性及越冬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覆雪厚度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抗寒性及越冬率的影响,选择秋眠级分别为2级的皇后(Alfaqueen)、5级的巨能551(Magna551)、8级的WL525HQ和10级的赛迪10(Sardi10)紫花苜蓿,设定0,10和15 cm三个覆雪厚度处理,通过动态观测紫花苜蓿根冠处及田间土层(1~10 cm)的温度、根颈中丙二醛(MDA)、可溶性糖(WSC)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及越冬率。结果表明,无积雪覆盖时低秋眠级(2和5级)紫花苜蓿越冬率分别为:64%和59%;而高秋眠级(8和10级)紫花苜蓿全部死亡。覆雪厚度10 cm即可以保证除秋眠级10(赛迪10)外的苜蓿安全越冬,且越冬率均在90%以上。随着覆雪厚度的增加,积雪对紫花苜蓿根冠及根颈下土层温度有显著影响,能显著提高各秋眠级紫花苜蓿的越冬率(P<0.05),降低MDA的含量,增加非/极非秋眠型的紫花苜蓿根颈中SP和WSC的含量。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无覆雪条件下苜蓿品种的抗寒性及越冬率顺序为:皇后>巨能551;覆雪厚度10 cm下苜蓿的抗寒性及越冬率顺序为:巨能551>皇后>WL525HQ>赛迪10;覆雪厚度15 cm下苜蓿的抗寒性及越冬率顺序为:巨能551>皇后=WL525HQ=赛迪10。  相似文献   
64.
何全磊  苗芳  李春玲 《草业学报》2012,21(5):285-290
通过毛细辛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毛细辛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用50%的乙醇回流提取毛细辛的粉末,减压浓缩过滤得到乙醇浸膏,加蒸馏水制成悬浮液,依次用等体积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物。以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分别采用DPPH法、Fenton法、NBT还原法和Fe2+螯合法测定4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毛细辛4种溶剂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活性与浓度成正相关。毛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的1,2-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活性(IC50值0.376 mg/m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活性(IC50值0.297 mg/mL)均最强。正丁醇提取物的羟基自由基(·OH)清除活性(IC50值0.776 mg/mL)为最强,水提物的金属离子螯合活性(IC50值0.026 mg/mL)为最强,远超过对照BHT(0.373 mg/mL)。实验表明,毛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均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可作为新的自由基清除剂;水提物可以作为新的金属离子螯合剂。  相似文献   
65.
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聚焦三农,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种新兴技术的产生,促进了各行各业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而机电一体化这一科学技术也被运用到了现代设施农业中。科技农业时代已经到来,因此,为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带动其他行业的进步,我们一定要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内涵以及发展历程,并研究其在现代农业设施中的应用所带来的优势,并探讨其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6.
经长期观察发现, 某些小麦品种的部分主茎或分蘖(异常茎)具旗叶较倒二叶先衰老的特征, 与常见的叶片衰老次序相反。为揭示这类品种的生物学特性, 探讨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005-2011连续6年, 以正常小麦为对照, 对其异常茎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参数、灌浆速率和粒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旗叶先衰型小麦异常茎的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在结实期的一定阶段呈现倒二叶超越旗叶; 异常茎上的根、茎、叶较正常茎发育充分且较为发达, 其灌浆速率也比正常茎快, 因而一些重要农艺性状较正常茎为优。上述表型的出现可能与特殊的灌浆机制相关, 不同于正常小麦旗叶作为向籽粒输送养分的主源于结实全程发挥作用的模式, 并最终造成他们的籽粒体积、千粒重和穗粒重分别比正常小麦高9.64%、10.35%和8.43%。对这类小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完善小麦生长发育、灌浆结实以及衰老机制理论, 促进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7.
源库调节对冷、暖型小麦籽粒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剪穗、剪叶处理,人为改变源库比,研究源库比改变对冷型小麦陕229和暖型小麦NR9405籽粒干物质、可溶性糖、淀粉和总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去旗叶处理明显降低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加快花后10~20 d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速度,降低花后20~35 d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轻微降低籽粒淀粉含量,但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剪去50%小穗处理,明显地增加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减慢花后10~20 d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速度,增加花后20~35 d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籽粒的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剪穗、剪叶处理对冷、暖型小麦籽粒物质积累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8.
【目的】通过剪穗处理,人为增大源库比率,研究籽粒库对功能叶片同化产物积累及转运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源库互作条件下叶片的衰老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偃6号和9430小麦为供试材料,在小麦扬花期,从穗顶部向下剪去穗长的3/4,留基部的1/4小穗,以不剪穗为对照,于剪穗后每隔7d测定小麦顶三叶的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灌浆后期顶三叶的丙二醛含量。【结果】剪穗处理后,小麦顶三叶出现明显的"叶色倒置现象"。剪穗处理21d后,小偃6号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旗叶;剪穗后28d,9430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高于旗叶。剪穗处理增加了干物质、可溶性糖在功能叶片中的积累,增加了淀粉在旗叶、倒二叶中的积累,而使倒三叶中淀粉的积累减少;剪穗处理使旗叶的丙二醛含量增加,倒二叶和倒三叶的丙二醛含量降低。【结论】剪3/4穗处理明显加速了旗叶的衰老,而使倒二叶和倒三叶的衰老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69.
极早熟番茄杂交品种──兰优早红耿宇,苗芳山(甘肃省兰州市农科所730000)兰优早红是极早熟杂交一代番茄新品种,由甘肃省兰州市农科所育成,于1991年5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992年9月获中国首届丝绸之路节科技成果银杯奖。-、选育...  相似文献   
70.
冷型小麦叶片显微结构的一些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冷型小麦即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一类小麦, 其植株根系发达, 叶片功能期长, 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高, 抗逆性较强[3, 4], 是很好的育种材料. 因此, 近几年来关于冷型小麦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1~5], 但多集中在生理特性方面的研究, 形态结构方面报道极少. 冷型小麦叶片形态结构的研究, 无论在揭示冷型小麦冠层温度低的机理还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