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7篇
  4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苏建 《农家致富》2004,(16):43-43
彻底消毒将鸡舍冲洗干净,用生石灰粉刷鸡舍墙壁:彻底消毒鸡笼、用具、设备和地面.然后封闭鸡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空置4周.新鸡上笼前1天用百毒杀喷雾消毒。  相似文献   
122.
澳州银鲈(Bidyanus bidyanus)(图见彩中插2)是银鲈的一种,为澳大利亚本地的一个淡水品种。其肉质鲜嫩、少刺,可食率达60%,深受游钓业者的喜爱。澳州银鲈属广温性鱼类,生存温度为2~37℃,对溶氧的要求较低,并具有较广的pH值适应性。属杂食1生,人工养殖可投喂配合饲料,2~3年可达性成熟,怀卵量大,可达15万粒/千克。可进行池塘、水库、网箱、工厂化等养殖。本项目组于2006-2008年间在工厂化养鱼车间成功进行了澳洲银鲈的商品鱼养殖,现将养殖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3.
选择锦鲤雌核发育二倍体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声强的超声波对其胚胎孵化、F1代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促进胚胎发育,使胚体提前出膜,当辐射时间达到10 min时,全部出膜时间缩短了21 h,高峰期孵化率提高了62.96 %;F1代经过60 d的超声波辐射养殖,每天受频率23 kHz、声源辐射声强200 mW·cm-2的超声波连续辐射刺激3 min的试验组鱼,其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7.24 %,特定生长率增加了23.36 %(P<0.01);但每天受频率23 kHz、声源辐射声强400 mW·cm-2的超声波连续辐射刺激3 min的试验组鱼,其成活率比对照组下降了18.97 %,特定生长率减少了15.39 %(P<0.01)。试验初步表明,低频率的超声波辐射对锦鲤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4.
<正>本文通过白乌鱼陆基帆布池养殖试验,从生长情况、养殖成活率、养成个体、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白乌鱼在陆基小水体养殖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为白乌鱼小规格、高密度养殖探索新模式。一、试验条件与方法1.陆基帆布池安装选择一块空地安装陆基帆布池,陆基帆布池规格为直径3米、高1.8米的圆形镀锌板帆布池。镀锌板帆布池安装方法为:先根据帆布池大小,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明确引起四川省某养殖场镜鲤(Cyprinus carpio L.)鳃出现乳白色赘生物的病原,探讨其对鳃组织的病理损伤,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发病症状明显的鱼,对其进行剖检、病原学检测(细菌、真菌、寄生虫)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集鳃组织,通过病理学观察分析其致病性。【结果】病鱼脾和肾组织均未分离到细菌;鳃丝压片可见真菌菌丝,孢囊压片可见大量寄生虫孢子,孢子内含有2个明显的“八”字形对称极囊,其形态与粘孢子虫类寄生虫形态特征相似。该孢囊的18S rRNA基因扩增序列(GenBank登录号:KT240127)与碘泡虫(Myxobolus)的18S rRNA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2%~97%;在系统发育树中,该孢囊与野鲤碘泡虫(Myxobolus koi)(GenBank登录号为FJ841887和KJ725077)聚为一族。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野鲤碘泡虫以大孢囊的形式仅寄生于鳃弓和鳃丝,形成巨大的寄生虫孢囊,囊内包裹大量成熟孢子;鳃小片增生和坏死,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寄生虫性、增生性和坏死性鳃炎。【结论】野鲤碘泡虫为本次引起镜鲤鳃乳白色赘生物的病原。本研究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