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生产绿色大米对环境及栽培技术的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食品(含绿色大米,下同)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安全、优质食品。它并非人们所说的“绿颜色”食品,或者未使用化肥、农药的食品。绿色食品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要求有洁净的土壤、清洁的水质和良好的空气环境: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有关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使最终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在早稻移栽前,紫云英不同翻压时间对晚稻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晚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稻移栽前5~15 d翻压紫云英均有利于提高土壤中全N含量以及有效N、P和K含量,但是对土壤中全P、全K含量影响不显著。在移栽前5 d翻压紫云英,晚稻茎秆和籽粒中N、P含量和晚稻产量有所下降;在移栽前10~15 d翻压紫云英,可以显著增加茎秆和籽粒中N、P、K含量,并提高晚稻产量,以在移栽前15 d翻压紫云英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翻压绿肥后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翻压等量紫云英后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22 500kg/hm2后配施80%化肥,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其他施肥方法均有利于提高早稻茎秆中氮、磷含量,分别平均增加1.0%~13.7%、6.5%~26.2%,却降低水稻籽粒中钾含量6.0%~23.0%.底肥:分蘖肥:穗肥=0∶7∶3降低早稻籽粒中磷含量,但是增加早稻茎秆和晚稻籽粒中钾素含量.不施底肥,分蘖肥:穗肥=5∶5提高晚稻籽粒中氮素含量,而全部用作分蘖肥施用时显著增加晚稻籽粒中磷素含量;配施60%化肥,其他施肥方法分别平均增加早稻籽粒中氮、钾含量24.6%~34.6%、8.8%~15.7%和晚稻茎秆中磷含量5.2%~60.9%,但是降低早稻茎秆中磷含量10.7%~44.3%,不施底肥降低早稻茎秆中氮含量2.4%~47.4%.配施60%~80%化肥,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底肥:分蘖肥:穗肥=0∶7∶3更有利于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稻田套播紫云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云英是有机肥中最好的肥源.具有更新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固氮和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等作用;其茎叶鲜嫩多汁,粗蛋白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是猪、牛的好饲料。在现蕾期其干物质中含粗蛋白28.12%、粗脂肪  相似文献   
15.
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翻压紫云英后化肥减量施用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法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22500kg/hm2后,配施80%化肥,底肥:分蘖肥:穗肥=5:5:0,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早稻和晚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氮分别平均增加5.6%和9.8%;而底肥:分蘖肥:穗肥=3:4:3更有利于提高有效K含量,分别平均增加8.9%和13.2%;配施60%化肥,按底肥:分蘖肥:穗肥=5:5:0施肥显著增加早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K含量,增幅为27.1%;肥料全部用作分蘖肥时降低晚稻或早稻收获后土壤有效N、K含量;配施60%~80%化肥,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施肥方法底肥:分蘖肥:穗肥=0:7:3最佳。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耐铜毒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在供试的8个品种中,“赣香糯”耐铜毒能力最强,在铜毒下该品种的有效穗和产量相对无铜毒处理下降率均最低,分别为24.0%和37.5%。“60029”表现耐铜毒性最差,其相对于无铜毒处理有效穗减少了64.4%,产量减少了72.2%。根系发达、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及总吸收表面积大的品种,有较强的耐铜毒性。  相似文献   
17.
江西土壤环境质量与绿色食品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分布广,土壤环境质量优良,为绿色食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基本保障。江西目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要确保江西绿色食品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确保江西土壤环境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间对铜的富集和分布差异性特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Cu在水稻植株各部位的富集情况是W根系>W茎叶>W颖壳>W米粒,相同部位不同品种之间的含Cu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供试品种中米粒含铜水平最低的是“赣香糯”,其值为10.32 mg/kg,接近国家绿色、无公害大米标准的限值(10 mg/kg),最高的是“赣航晚2号”,其值为28.17 mg/kg。茎叶中的含铜水平与米粒中的含铜水平有很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91。水稻根系具有较强富集Cu的能力,根系较发达、活力较强的品种其富集铜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发展绿色食品的条件及优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概述了江西丰富的农业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分析了江西的土壤环境、水环境和空气环境,由于工业发展滞后,工业污染相对较轻,土壤、水和空气环境均属清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政策和技术支撑强劲有力,绿色食品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20.
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作物要在土壤中茁壮成长,就要从土壤中吸收它生命周期中所必需的碳、氢、氧、氮、磷、钾等16种营养元素。如缺少某一营养元素的供给,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将受到严重影响。而土壤本身并不完全拥有这些营养元素,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状况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人们在耕作栽培管理过程中,采用施肥的方式来补充,给作物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以达到预期产量、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