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63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103篇
  54篇
综合类   859篇
农作物   61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316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为探讨绿洲区不同灌溉方式及灌溉量对苜蓿田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及运移的影响,在苜蓿生长第2年设滴灌和漫灌2种灌溉方式,每种灌溉方式设3个灌溉梯度,对土壤电导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及灌水次数的增加,整个苜蓿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含量呈波动式递减的变化趋势。滴灌方式下0~40 cm 土层、漫灌方式下0~30 cm 土层在灌溉后土壤处于脱盐状态;滴灌方式下在50~60 cm 土层、漫灌方式下在40~60 cm土层土壤处于积盐状态。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随灌水量的增加,2种灌溉方式下土壤盐分峰值位均呈下移趋势,灌溉后土壤盐分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盐分主要集中于土壤40~60 cm 土层,且滴灌方式下的“驱盐”效果要好于漫灌。在考虑成本、产出等综合经济效益时,当灌水量达到某种定额(滴灌下3000 m3/hm2,苜蓿干草产量为1406 kg/667 m2,漫灌下5250 m3/hm2,其干草产量为1504 kg/667 m2)后即可达到最佳的“驱盐”及高产效果,在绿洲区苜蓿田过多的灌溉量只会导致水资源的更多浪费。对绿洲区盐渍化较重的农田进行灌溉时,应尽量选取合理的灌溉制度及适宜的灌水量,以达到土壤盐分淋洗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河水域的不同位点的水质污染程度。[方法]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新疆伊犁河水域的30个水样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结果]各样点MCN%砑,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30个水样点中有12个水样点无污染(P,值在0~1.5);10个水样点轻度污染(P,值在1.5~2.0);8个水样点中度以上污染(H值2.0以上)。[结论]新疆伊犁河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区域中度以上污染,应及时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93.
3月27日,记者来到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家华润苏果超市内,许多市民围在大米展销区旁驻足挑选.原来,一批由江苏农垦米业公司出品的新大米刚刚摆上货架,引发消费者的一阵“抢购”. 让消费者如此趋之若鹜的秘密在哪里?原来,全程质量可追溯的“卖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你看上面写的——让真相变透明,让过程变清晰.这句话说得多好,只要质量上去了,我们就放心了,那么消费者掏钱购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儿了.”一位陈姓阿姨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94.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为例,基于Landsat5-TM影像,充分利用遥感影像光谱信息,分别采用动态聚类法和组合监督分类法对该林区的森林类型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的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组合监督分类的精度比动态聚类法分类的精度要高,总体分类精度高11%,其中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和其他用地的分类精度分别高8%、11%、17%和10%.  相似文献   
95.
日光温室黄瓜利用毛管带供水方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大棚黄瓜栽培技术是决定黄瓜产量和果实品质高低的主要因素。在温室蔬菜栽培中.控制土壤和空气湿度至关重要,只有选择好正确的浇水方法,才能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日光温室中利用毛管带供水方法栽培黄瓜的技术。  相似文献   
96.
在国家高度重视"三农"的今天,想方设法提高优质农产品产量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努力提高并保持所种品种的优良特性和产量是栽培优质小麦的重要任务,对小麦采取的栽培措施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所以在进行优质小麦栽培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品质为核心,以高产为目标,并努力探索和研究优质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番而奋斗  相似文献   
97.
在宁夏中部干旱区,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膜时期、方式及膜色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栽培相比较,各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水分。早春双垄全膜0~100 cm土壤水分含量沟内白膜18.10%和黑膜19.73%,节水18.66 mm和38.46 mm,半膜覆盖白膜17.94%和黑膜16.70%,节水16.77 mm和1.89 mm;马铃薯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块茎生长期生育阶段,2010—2011年各处理0~200 cm土壤贮水量较裸地高,早春白膜双垄全覆膜处理节水39.23~40.65、24.51~31.08 mm和21.75~30.88 mm,早春黑膜双垄全覆膜处理节水56.85~20.21、37.81~-4.72 mm和29.06~-3.26 mm,播期白膜双垄全覆膜处理节水84.04、88.46 mm和58.87 mm,播期黑膜双垄全覆膜处理节水94.90、60.59 mm和71.94 mm,早春白膜半膜平覆处理节水45.53~-12.25、22.95~6.28 mm和44.97~32.45 mm,早春黑膜半膜平覆处理节水-7.42~18.15、-15.83~16.53 mm和15.85~-17.12 mm,播期白膜半膜平覆处理节水24.03、-3.79 mm和20.32 mm,播期黑膜半膜平覆处理节水-5.2、-40.42 mm和-3.34 mm。各处理0~200 cm土壤水分垂直变化,0~40 cm土壤水分最活跃层次,无明显变化规律,40~80 cm土壤水分变化呈现出规律变化,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高—低—高—低,水分蓄墒层,80~120 cm土层水分缺墒层,120~200 cm深墒 稳定层。地膜栽培能提高马铃薯产量,早春白膜双垄全覆膜模式马铃薯鲜薯产量35 007.85 kg·hm-2,较裸地增产29.31%,降水生产效率116.35 kg·hm-2·mm-1,提高36.15%,早春黑膜双垄全覆膜模式33 823.75 kg·hm-2,增产24.9%,降水生产效率105.7 kg·hm-2·mm-1,提高25%。在干旱地区应推广提早覆膜、双垄全覆膜、膜色黑膜或白膜的抗旱节水栽培模式,该模式节水、增产、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8.
利用研究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关统计数据,探究研究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单产和面积作用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近62年来,研究区的棉花种植面积、棉花产量和单产均呈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1949—1985年间增长缓慢,1986—2011年增长迅速。(2) 就棉花总产波动来看, 单产的作用占42.04%,面积作用占50.96%,在1949—1985年间单产增加对棉花总产量提高的贡献较大,在1986—2011年间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对棉花总产量提高的贡献较大。(3) 1985年前棉花种植面积较稳定,波动不大,主要靠挤占粮食作物面积来扩大,1986年之后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迅速,主要途径为开荒造地。(4) 棉花市场价格的波动、生产成本的上升、产量的徘徊、生产环境的恶化和品种等直接影响着研究区棉花生产的竞争力和棉农增收。  相似文献   
99.
<正>尉犁县棉田棉蚜天敌种类多、数量大,尤其是棉田瓢虫,种群数量大,繁殖速度快,是控制棉蚜的主要天敌。本试验通过对自然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棉蚜和瓢虫发生消长规律研究,为瓢虫的保护利用和棉蚜的综合防治,以及棉花的抗蚜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我国工业快速的发展,使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动物疾病的种类与病因显著增多,但是,相应疾病的应对措施却不能有效的研发处理,让动物养殖人员的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更有不法商贩贩卖病肉,严重的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动物养殖疾病的治理,可以从根本上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从而,保障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