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实验旨在研究生长中期鲈鱼对饲料L-异亮氨酸的需要量。选取初始体重159.33±1.20g的鲈鱼为实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梯度添加晶体L-异亮氨酸,配制出异亮氨酸实测含量分别为0.72%、1.11%、1.53%、1.93%、2.31%和2.72%的6种饲料,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10周养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的升高,鲈鱼增重率(WGR)、饲料效率(FER)及蛋白质沉积率(PPV)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在1.93%L-异亮氨酸饲料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108.55%、0.89、和37.57%。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对存活率(SR)、摄食率(FI)、肝体比(HSI)、脏体比(VSI)、肥满度(CF)、体组成和肌肉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肝脏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力随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对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L-异亮氨酸含量为1.93%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0.72%和1.11%组(P<0.05),但与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对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力、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沉积率(PPV)为评价指标,得出生长中期鲈鱼对饲料中L-异亮氨酸的需求量分别为1.88%和1.84%饲料干重,占饲料蛋白质的4.41%和4.32%。  相似文献   
22.
鱼类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重要且有潜力的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和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鱼类细胞系(株)被建立。鱼类细胞培养的具体方法因细胞种类而异,但是总体上有共同之处。作者针对鱼类细胞培养的发展现状、应用与特点、方法技术进行综述,并为鱼类细胞培养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3.
大黄鱼幼鱼对饲料中锌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初始体重为(1.78±0.02)g的大黄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养殖桶规格:200L)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大黄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ZnSO4·H2O使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9.68、30.63、48.94、91.28、167.49和326.81mg·kg-1.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大黄鱼.实验采取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5:30和17:30),实验期间水温为26.5~29.5℃,盐度为25~28,溶解氧含量在7mg·L-1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组成活率(84.2%~96.7%)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大黄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升高[(2.47~2.77)%·d-1,P<0.05],且在91.28mg·kg-1锌饲料组达最大值(2.77%·d-1),然而,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进一步增加,SGR维持在一相对稳定水平,各处理组间体蛋白(14.0%~15.0%),体脂肪(5.4%~6.1%),灰分(3.7%~4.1%)及水分含量(76.1%~77.9%)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锌含量显著影响大黄鱼脊椎骨、全鱼和血清中锌的含量,而对肝脏锌含量无显著影响.以SGR与骨骼锌含量为评价指标,根据折线模型得出大黄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分别为59.6和84.6mg·kg-1.  相似文献   
24.
福建省水产饲料工业现状和产业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福建省发展水产养殖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潜力。福建是我国海洋大省,拥有3324公里的海岸线,居全国第二位;滩涂面积2701平方公里,海岸线漫长曲折,曲折率居全国首位;形成大小海  相似文献   
25.
维生素C对鱼类营养生理和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艾庆辉 《水产学报》2005,29(6):857-861
维生素C在机体内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不仅和鱼类的生长密切相关,而且对鱼类的免疫力、抗病力以及抗应激反应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大多数鱼缺乏合成维生素C所需的L广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L-gulonolactone oxidase,GLO),因此,它们必须通过食物获取维生素C。本文就鱼类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及其免疫力和抗应激性反应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本文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硒酵母和维生素E对刺参生长、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采用2×4双因子试验设计,即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和250 mg/kg的维生素E,每一维生素E水平下分别添加0、100、300和600 mg/kg的硒酵母,共制成8种试验饲料,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3.52±0.08)g的刺参8周.每组设3个重复,每...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5种不同种类的粘合剂,分别为褐藻酸钠(SA)、卡拉胶(Car)、黄原胶(Xan)、明胶(Gel)、魔芋胶(Kon)对微颗粒饲料的物理性状如悬浮性、溶失率及大菱鲆稚鱼的生长、存活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并以添加淀粉组(Cont)和鲜活饵料(LF)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大菱鲆稚鱼终体长Gel组显著高于Xan组和LF组,和其余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而在大菱鲆稚鱼终重上,Gel组显著高于Car组、Xan组、Kon组、Cont组和LF组,但和SA组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在特定生长率上,Gel组显著高于Car组、Xan组、Cont组和LF组,与Kon组、SA组差异不显著。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Gel组和SA组在60日龄肠段和刷状缘膜亮氨酸氨肽酶(ANP)和碱性磷酸酶(AP)比活力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LF组和Xan组在60日龄刷状缘膜AP酶比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各组。根据试验结果,明胶和褐藻酸钠适宜作为大菱鲆稚鱼微颗粒饲料的粘合剂。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大豆黄酮在大菱鲆幼鱼中的营养生理作用,本实验在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黄酮(0、5、10、20和100 mg/kg)来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并通过12周的投喂养殖实验评估饲料中不同剂量的大豆黄酮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抗氧化力以及肠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黄酮对大菱鲆幼鱼的存活率(98.89%~100.00%)、终末体质量(21.24~24.42 g)、特定生长率(1.81~1.98%/d)、饲料效率(1.01~1.11)、摄食率(1.43~1.51%/d)及形体指标均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饲料中添加大豆黄酮显著降低了大菱鲆幼鱼鱼体的粗蛋白(15.41%~15.59%)和粗脂肪(3.19%~3.93%)含量,但对鱼体的水分(77.41%~79.70%)和灰分(3.46%~3.81%)含量未产生显著性影响;饲料中添加10~100 mg/kg大豆黄酮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胰蛋白酶活力(35.26~40.66 U/g prot),但胃蛋白酶(31.75~49.56 U/mg prot)、肠蛋白酶(10.00~14.79U/mg prot)、胃淀粉酶(0.10~0.25 U/mg prot)和肠淀粉酶(0.05~0.17 U/mg prot)的活力在各处理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饲料中添加5、10和20 mg/kg的大豆黄酮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10.67~11.17 nmol/mL)的含量,并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51.05~53.36U/mL)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551.40 U/mL)的活力;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大豆黄酮对大菱鲆幼鱼后肠肠道结构完整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10~20 mg/kg大豆黄酮显著促进了肠道组织结构的发育和成熟,提高了大菱鲆幼鱼后肠肠绒毛的高度(391.26~401.48μm)。研究表明,大豆黄酮(5~100 mg/kg)对大菱鲆的生长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但饲料中适量的大豆黄酮(10~20mg/kg)可以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消化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并促进肠道绒毛的发育。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亚麻籽油替代不同鱼油水平对大菱鲆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9±0.02)g]生长、脂肪酸组成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沉积的影响,以亚麻籽油分别替代0、33.3%、66.7%和100%鱼油,配制4种等氮等脂饲料。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组实验鱼,饱食投喂,养殖周期为92 d。结果发现,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存活率(SR)和特定生长率(SGR),但显著影响其摄食率(FI)、饲料效率(FE)和表观净蛋白利用率(ANPU)。随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升高,FI显著升高,而FE和ANPU显著下降,且其均在100%亚麻籽油组分别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饲料脂肪表观消化率、肝体比和肌肉脂肪含量。当饲料中亚麻籽油替代100%鱼油,鱼体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全鱼油组。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似。相对于全鱼油组,亚麻籽油替代组肌肉和肝脏中亚油酸和亚麻酸显著升高,而EPA和DHA含量显著下降。研究表明,大菱鲆饲料中亚麻籽油替代水平应低于66.7%,且大菱鲆饲料中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需大于0.8%。  相似文献   
30.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糊精为糖源并添加氨基酸混合物配制精制基础饲料,通过向基础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醋酸酯使饲料中的维生素A含量达到0、1 000、2 000、4 000、8 000和16 000 IU/kg(实测含量为245、1 005、1 835、3 781、7 583和15 273 IU/kg),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饲料1~6).以花鲈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9周的生长实验,探讨精制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对花鲈生长和血清学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摄食不添加维生素A组(饲料1)饲料的花鲈在养殖后期表现出较高的死亡率,并出现眼球浮肿、膨胀、鳍基充血以及鳃盖扭曲等维生素A缺乏症,而在其他维生素A添加组(饲料2~6)并未出现类似症状.体成分分析表明: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会显著增加花鲈体脂肪含量,但对蛋白质和水分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对花鲈血清指标分析表明:饲料添加维生素A含量会显著增加花鲈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但显著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采用折线模型,当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时,花鲈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需求量为1 934.8 IU/kg;当以肝脏维生素A含量为评价指标时,花鲈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需求量为3 546.6 IU/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