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69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48篇
  36篇
综合类   346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62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为研究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多纹钱鲽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幼鱼生长、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消化酶和肝脏蛋白质代谢相关酶的影响,在流水养殖模式下,分别进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实验,以确定适宜投喂策略。投喂频率实验,为表观饱食投喂,设1、2、3、4次·d-1共4个投喂频率组,分别记为F1、F2、F3、F4组;投喂水平实验采用2次·d-1的投喂频率,设饱食投喂和体质量的4%、6%、8%共4个投喂水平,分别记为G1、G2、G3、G4组。进行60 d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均在F2组最高,其余各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在高投喂频率组较高。G1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最高(P<0.05)。甘油三酯含量G2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G1组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在G1组显著升高(P<0.05)。碱性磷酸酶G2组含量显著升高(P<0.05)。2)消化酶:肝脏胃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972.
<正>猪作为重要的畜牧产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保证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现在多采用人工授精进行大规模生产养殖。目前保存方法多采用常温下17℃保存、4℃的低温保存、超低温-79℃(干冰)或-196℃(液氮)三种保存方法。随着人工授精技术在养猪业的普及,对猪精液保存技术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猪精液可以在常温下短时间保存,并且精子活力和质量也受许多因素影响。与冷冻精液相比,常温保存的精液受孕率高、  相似文献   
973.
大体型瘦肉型种猪是当前养猪育种发展的趋势。养猪生产中提高瘦肉型猪的出栏体重,可在养殖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猪肉产量,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动物生长曲线描述的是其体重体尺等性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连续性、规律性变化的现象。多数研究表明,动物生长曲线呈"S"型,这表明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经历了缓慢-快速-平缓等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974.
肖晶  陈娜  周晓溦  罗博伦  易自力  薛帅 《草地学报》2023,31(4):1016-1025
为了探究芒属植物(Miscanthus spp.)的化感效应和作用规律,本试验采用室内生物学测定方法,研究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芒(Miscanthus sinensis)、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奇岗(Miscanthus×giganteus)不同部位(根、茎、叶)浸提液对青葙(Celosia argentea)、苋(Amaranthus tricolor)、稗(Echinochloa crusgalli)3种杂草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芒草根、茎、叶浸提液对3种杂草发芽率、发芽指数、胚轴长、胚根长、幼苗干重具有显著的化感作用(P<0.05),且3种杂草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种芒草浸提液对青葙、稗的化感效应整体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南荻浸提液对苋表现为抑制作用;不同芒草浸提液对3种杂草化感效应表现为芒>五节芒>奇岗>南荻;芒草不同部位浸提液间的化感效应不同,表现为根浸提液>叶浸提液>茎浸提液。结合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指数,3种受试植物对不同芒草不同部位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为青葙>稗>苋。  相似文献   
975.
开展滑坡易发性分析是制定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怒江州为研究区,斜坡单元为评价单元,选取高程、坡度、坡向、NDVI、距河流距离、降雨量、岩性、距断层距离和距道路距离9个因素为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I)模型、确定性系数(CF)模型以及I-LR、CF-LR耦合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并对4种模型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CF-LR模型中滑坡点落入高、极高易发区占比最大,为88.77%,且滑坡点密度(0.309 2)最大,高于I模型(0.285 4)与CF模型(0.277 6)单一模型;(2)极高、高易发区主要发育于怒江、独龙江、澜沧江和通甸河4条河流一带;中易发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低和极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中部以及西部边缘地区;(3)根据基于Sridevi Jadi经验概率法和ROC曲线的结果均表明,CF-LR模型预测精度高于其他3个模型。  相似文献   
976.
土壤养分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农田土壤养分状况,了解各养分指标表现情况,以济南市商河县某村23个农田土壤样本为试材,对其土壤pH、氮、磷、钾、中微量元素以及有机质等养分特征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研区域内土壤pH均值为8.38、硝态氮均值为22.65 mg/kg、有效磷均值为27.38 mg/kg、速效钾均值为202.56 mg/kg、交换性钙均值为4182.59 mg/kg、交换性镁均值为586.16 mg/kg、有效铁均值为9.68 mg/kg、有效铜均值为0.96 mg/kg、有效锌均值为1.44 mg/kg、有机质均值为14.43 g/kg。从样本检测数据上看,调研区域内农田土壤整体呈碱性;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较丰富;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有机质含量匮乏。在今后的耕作管理时应合理搭配肥料,多使用有机肥,以利于土壤养分的改善。  相似文献   
977.
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1龄幼虫的控制潜能,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雄成虫和雌成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并采用HollingⅡ模型和Hassell-Varley模型分别拟合计算东亚小花蝽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干扰反应。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最强,其瞬时攻击率与处理单头猎物时间的比值为19.692,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9.231头,且处理单头猎物时间最短,为0.052 d;东亚小花蝽雄成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中等,其瞬时攻击率与处理单头猎物时间的比值为16.610,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6.949头,处理单头猎物时间为0.059 d;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最弱,其瞬时攻击率与处理单头猎物时间的比值为13.211,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3.103头,处理单头猎物时间也最长,为0.076 d。东亚小花蝽的日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与搜寻效应呈负相关;其对猎物的捕食作用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分摊竞争强度随...  相似文献   
978.
979.
党的十八大以来,供电企业立足实际,统筹推进、精准施策,积极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增强农村供电保障能力,提高农村供电服务水平,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加强电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主题传播,本刊从2022年第1期起开设“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广泛推介各级供电企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突出贡献与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80.
以石油烃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单油酸酯(Tween80)3种表面活性剂,通过批试验,考察3种活性剂单独使用及不同复配类型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增溶效果,并开展效果分析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SDBS、SDS 和Tween80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增溶作用的最佳浓度分别为6、10和 15 g·L-1,最佳固液比分别为1:15、1:20和1:15(g·mL-1),最佳处理时间为12、12和24 h,3种表面活性剂在各考察因素范围内的增溶能力始终为SDBS > SDS > Tween80。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受土壤吸附影响更大,导致其有效作用浓度较低,故研究中选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溶效果均优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能够减少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之间的排斥作用, SDS、SDBS与Tween80复配后有协同增溶的效果,且体系中SDS、SDBS占比越大,石油烃的洗脱率也越高。因为结构性质差异,3种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表现出不同配合性,再与合适的电解质助剂Na2SiO3复配后,洗脱性能均得到了强化,依次为SDBS(97.56%)> SDS(97.24%)> Tween 80(92.71%),其中Tween 80在与Na2SiO3复配后增效最为显著,洗脱效率比单独作用时提高了25.41%。因此,在油污土壤增溶洗脱处理中,清洗剂的选择和科学复配是提高洗脱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