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通过田间试验示范,探索应用了日晒高温覆膜灭韭蛆、生物食诱剂、科学用药统防统治3项农药减量替代技术措施,结果表明3项技术措施均能达到农药减量、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目的,具有投入成本低、控制效果好、防治效率高,经济效益可观、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笔者选用市场上销售较好的几种新型复配杀菌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和250 g/L吡唑·嘧菌酯悬浮剂防控效果最好。第3次用药后调查,两者防效均为90%以上,且其产量均较空白对照高60%。  相似文献   
13.
灰飞虱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济宁市稻田及稻茬麦田的灰飞虱调查资料,通过David&Moore聚集指标I、Cassie扩散系数C、Kuno指标CA、平均拥挤度M*等指标判断,该地区稻田及稻茬麦田的灰飞虱为聚集分布;进一步采用随机(Poisson)分布、奈曼(Neyman)分布和负二项(Mosaic)分布的理论频次分布公式,计算出其理论频次分布并经χ2检验,确定灰飞虱的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Blackith聚集均数结果表明,灰飞虱的聚集分布主要是由其聚集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同时明确了灰飞虱的抽样方式以"Z"字形取样最好,确定了稻田和稻茬麦田序贯抽样的最大抽样量,即稻田每样点实际有虫10头时需调查6个样点,11~12头时需调查9个样点;稻茬麦田每样点实际有虫3头时需调查33~42个样点,4头时需调查47个样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济宁市保护地蔬菜发展较快,目前设施番茄的栽培面积全市已达2 666.67 hm2,年产番茄16.0万t.然而,由于番茄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rts(Mont.)de Bary]的发生为害,严重影响了番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玉米粗缩病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时济宁玉米粗缩病发生情况进行大面积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玉米粗缩病发病原因与播期、品种等因素有关;并对其危害损失率进行了测定,利用直线回归方法计算的病株率(X1)与单产(Y)为负相关,其方程式为:Y=634.433794—5.365686960X1。提出了清除杂草、调整播期、药剂防治传毒昆虫灰飞虱等防控玉米粗缩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田间二点委夜蛾调查资料,通过Cassie扩散系数C、Kuno指标CA、平均拥挤度m*等指标判断二点委夜蛾幼虫为聚集分布,进一步采用核心(Neyman,奈曼)分布和负二项(Mosaic)分布的理论频次分布公式,经卡方X2检验,确定二点委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二点委夜蛾的聚集习性和环境因素所形成的。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抽样方式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7.
灰飞虱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5~2011年对灰飞虱的室内饲养及田间调查与观察,明确了灰飞虱在济宁市常年发生5代;利用测报资料和气象资料,采取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组建了灰飞虱主要为害世代第1代的发生量、发生期的预测模型,经回测检验,发生量的拟合准确率为97%,发生期的拟合准确率为100%.2011年预测发生量与发生期的预报值与实际发生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8.
摸清了二点委夜蛾在济宁市的年生活史及2代幼虫在玉米田的消长规律;通过2010—2015年的测报和气象资料,采取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组建了二点委夜蛾主要为害世代第2代幼虫的发生量、发生期的预测模型,经回验,发生量拟合准确率为93%,发生期的拟合准确率为100%。该预测模型经2015年实际应用,预测值与实际发生相符。  相似文献   
19.
水稻黑条矮缩病经济阈值及发生程度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进行防虫网育秧预防水稻黑条矮缩病试验,用直线回归法求出病墩率与产量为害损失率相关式为Y=0.98669X-1.35549,呈极显著回归关系。求出经济允许损失率为2.14%,代入回归方程求出防治指标为病墩率3.54%;进一步确定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分级标准:1级病墩率为3.5%~6.0%;2级为6.1%~13.0%;3级为13.1%~20.0%;4级为20.1%~26.0%;5级为大于26.0%。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济宁市小麦、玉米、花生三大作物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建设,即加强监测预警、安装绿色防控产品、搭建农企共建农药减量平台、项目带动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发展、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融合、开展技术指导宣传等内容;组建集成了小麦、玉米、花生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经在农业生产中实际应用,达到了农药减量控害目的,从而实现了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目的,并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