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9篇
  18篇
综合类   87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21.
利用KEC-900负离子检测仪对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不同类型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园内各类型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多存在1~2个峰值,峰值出现的时间为早晨或晚上,负离子浓度日最高值出现在白桦林,达到1 815个cm~(-3)。负离子浓度年变化分别在7月和9月存在峰值,7月红皮云杉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达到1 284个cm~(-3)。  相似文献   
222.
为筛选中国海南省等热区适应性高产大豆种质,本研究对来自不同纬度的75份大豆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茎粗、荚数、百粒重及单株产量等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测定,使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品种的各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豆单株产量和荚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茎粗变异系数最小;前2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71.95%,可以反映表观遗传信息的主要特征特性。根据农艺性状相似度将75份种质材料分为7个大类群,其中,第5类群与第6类群中的‘PI628946IAC-8’、‘H3LJ6j-4’表现最好,适宜在海南等中国热带地区广泛种植。本研究结果可为筛选及培育热区高产大豆种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3.
为探索腾冲市曲石镇水稻对氮磷钾肥的吸收利用率,实施以当地农民习惯用肥为基础,设置空白对照、缺氮、缺磷、缺钾、全肥5个处理的化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全肥处理相比,其他处理对稻谷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空白对照、缺氮处理减产最为明显,分别减产21.6%和17.8%;缺磷处理和缺钾处理对水稻籽粒产量影响稍小,分别减产5.6%和4.4%。处理间稻谷产量差异极显著,全肥处理、缺磷处理、缺钾处理稻谷产量极显著高于缺氮处理和空白对照,全肥处理显著高于缺磷处理,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此次试验氮肥、磷肥、钾肥和全肥的化肥利用率分别为31.63%、14.99%、34.35%和48.53%。  相似文献   
224.
穗分枝突变体是大麦穗发育研究的重要种质。利用EMS诱变北青7号的成熟种子,再通过连续7年自交繁殖选育了9个裸大麦穗分枝突变(Ynbs)株系。在不同世代中9个Ynbs株系的穗分枝性状均可稳定遗传,多联穗明显退化,每个主穗着生2~5个分枝穗和10.53±0.53~13.23±0.22个多联穗,每个分枝穗具有1~3个分枝穗轴节,每个多联穗着生10~15个小花。为系统了解Ynbs株系的穗部特性差异,分析了不同材料多联穗数、小花数、结实粒数、结实率、穗茎轴长、穗长、穗轴节数和百粒重的表型差异和偏相关性。结果表明,多联穗数等8个穗部性状在不同材料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9个Ynbs株系的多联穗数、结实率和百粒重显著低于诱变亲本,但其小花数极显著高于诱变亲本,多联穗减少、小花增多、结实率和百粒重下降是9个Ynbs株系的共有突变性状;穗分枝性状与多联穗数、结实粒数、结实率、穗长和百粒重5个穗部性状呈极显著偏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24、0.584、-0.646、0.418和-0.563。9个Ynbs株系具有穗分枝、多联穗退化、小穗增多等特性,是大麦穗发育等研究的不可替代种质。  相似文献   
225.
为推进陕西省森林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对陕西省森林城市建设进行了总结分析。陕西省已建成7个国家森林城市和42个省级森林城市,发展态势良好,但后续增长乏力、空间分布不均衡、缺乏科技支撑等问题较为突出。今后应统一规划、协调统筹,均衡区域发展;加快推进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开展乡村森林示范活动;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健全后期监督和检查,建管并重。  相似文献   
226.
针对含沙水灌溉时微喷带堵塞的问题,采用间歇微喷灌的试验方法,选取泥沙质量浓度、工作压力和微喷带结构为试验因素,以平均相对流量、孔组流量均匀度和孔组流量降幅为微喷带堵塞程度评价指标,分析微喷带的堵塞状况和易堵塞的位置,研究工作压力和含沙水的泥沙质量浓度对微喷带堵塞的影响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1)4种微喷带(带宽分别为45、45、48和60 mm,单循环孔组孔数分别为3、5、5和5孔)中,带宽为45 mm的2种微喷带的堵塞程度较轻,单循环孔组孔数为5孔的微喷带,用最大的泥沙质量浓度1.5 g/L灌水时,平均相对流量最低仅为清水流量的87.14%~96.19%;2)工作压力为30和40 kPa时,微喷带易出现全面堵塞;而当工作压力为50和60 kPa时,微喷带多为局部堵塞;3)10次灌水结束后,微喷带堵塞最严重的部位多发生在尾部,其次是首部。综上,4种微喷带中带宽45 mm,单循环孔组孔数为5孔的微喷带抗堵塞性能最优,微喷带的工作压力和含沙水的泥沙质量浓度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微喷带的堵塞程度,使用不同泥沙质量浓度的水源灌溉时应合理选用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227.
红鳍东方鲀易逝期锁鲜处置对冰藏品质的延迟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养殖鱼类冷鲜品的源头"锁鲜"机制及可行性,以养殖红鳍东方鲀为研究对象,离水后分2个阶段进行品质解读,屠宰及死后处置环节为品质易逝期(QDP),冷藏流通过程为后品质易逝期(P-QDP),探讨易逝期冷却处置对后易逝期的延迟效应。健康活体离水后立即进行人道致死排血,随即置于-1℃冰海水中冷却20 min,再经沥水、分割及漂洗等加工处理,产品与碎冰一并装箱进入冰藏;对照组除了不做冷却处置,其他处理条件相同。以僵直指数、pH、乳酸、ATP关联化合物及K值等为指标,对鱼体死后生化代谢变化进行跟踪分析;同时,跟踪肌肉显微结构变化,对肌肉品质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1)易逝期冷却处置可使鱼体温度在20 min内由10.9℃迅速降至2.7℃;由于河鲀加工特殊的强漂洗处置,导致加工后约1 h鱼体温度明显回升至8.5℃;进入冰藏后12 h左右,2组鱼体温度均下降至0.5℃左右。(2)从肌肉显微结构可以明显观察到易逝期冷却处置对后易逝期品质的延迟效应。无论处理组还是对照组,随着冰藏期的延长,均可观察到肌肉细胞逐渐瓦解。值得关注的是,处理组与对照组形成鲜明对比,0 d时,与处理组相比,对照组的细胞结构已显现崩解迹象;冰藏期间,肌原纤维间隙增大,肌质网结构肿胀,肌小节存在不平行排列等现象均比处理组明显;特别是在第4天时,对照组的肌小节碎片化严重,且Z线和I带中断,细胞结构模糊,整体破坏程度比处理组严重。(3)各项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生化指标分析未能敏锐地检测到2组差异。2组生化代谢速率趋同,僵直进程较为相似,僵直状态均能持续4~5 d,乳酸、pH、核苷酸代谢速率几乎同步,K值相差较小,贮藏至8 d均为15%左右。研究表明,离水后鱼肉存在一个品质易逝期,且对后易逝期的鲜品品质有延迟效应。在易逝期对鱼体进行冷却处置,可延缓肌肉细胞结构瓦解,对鱼肉品质具有明显的"锁鲜"效果,这对提升我国水产品品质,从根本上改善国产水产品品质形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8.
林木几何形态特征复杂,且较为轻柔,在风荷载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和振动,空气动力学效应复杂。针对如何通过风洞试验尽可能真实地模拟防护林在实际风场中的防风效应问题,通过梳理已有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模型设计、来流模拟和测试技术3个方面对灌木和乔木防护林防风效应风洞模拟试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防护林风洞试验模型几何缩尺比的确定要综合考虑林木和风洞截面的尺寸,阻塞比一般应控制在5%以下;考虑到林木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和振动会进一步影响周围流场,模型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几何相似,还要加强对动力相似的考虑;在防护林风洞试验来流模拟及周围风速测定中,在平均风速的基础上,应加强对脉动风速统计特性的考虑;当采用天平测定林木气动力系数时,应结合林木风洞模型自身频率确定采样频率,避免2个频率过于接近造成结果失真。  相似文献   
229.
针对农牧交错带草地生态系统的特点,以P-S-R (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为基础,采用熵权法和物元模型构建草地生态安全综合评判模型,对陕北农牧交错带榆林地区12县(区)草地生态安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陕北农牧交错带草地生态安全等级总体上北部高于南部,神木市草地生态安全等级最优;草地生态安全保护治理措施是研究区草地生态安全等级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建议实行分区域生态调控;熵权物元模型在陕北农牧交错带草地生态安全评价中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30.
为构建工厂化养殖鱼类鲜活品质的渔后调控技术体系,以极限品质为着眼点,解读海水养殖白肉鱼刺身级品质形成及变化机制,以褐牙鲆为研究对象,从致死方式着手,探究肌肉品质的极限,即通过极端处置以探索其鲜活品质的极限。以破髓处置(SCD)得到上限品质,窒息致死(SA)得到下限品质,对照商业操作即断髓处置(SCC),3个致死处理组均于2°C下冷藏120 h。期间分别对僵直、断裂强度、肌肉收缩率、肌肉pH值、ATP及关联物、白度、显微结构和体表颜色进行分析。致死应激对品质及稳定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最强致死应激SA组死后6~12 h快速进入僵直,随即解僵。而最低致死应激SCD组死后48~72 h方达到最大僵直,且僵直指数缓慢上升,呈现出最好的冷藏稳定性。常规商业处置SCC组则介于二者之间,但明显优于下限SA组,逊于上限SCD组。同样的,最低致死应激SCD组保留最高的ATP,死后12 h各处理组肌肉ATP含量由初始的3.13μmol/g分别下降至SCD组2.13μmol/g、SCC组1.99μmol/g及SA组0μmol/g。肌肉降至极限pH的时间分别为SCD组在48 h,SCC组在48 h,SA组则在死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