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5篇
  19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9 毫秒
41.
对四川芦山生长发育进程中的慈竹秆形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慈竹节间长度、直径在林龄1~3a间迅速增加;在林龄3~5a间,节间长度缓慢增加,直径变化幅度较小。林龄3a时,慈竹节间平均长度、直径、壁厚分别为:37.99cm,32.94mm,3.46mm,均达到慈竹平均用材水平。对株龄1~3a(林龄3~5a)慈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得出,竹材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剪强度均在株龄3a时最大,分别为0.570g/cm3、69.475Mpa、18.833Mpa;径、弦向干缩系数在株龄1a时最大,为0.339、0.330;株龄为2a的竹材物理力学性质最小;株龄3a时,竹材物理力学性质已达到结构用材需求。  相似文献   
42.
竹制品废料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产业位于世界发展前列,竹材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料。本文对竹材加工中废料的利用领域进行了综述,为竹材附加值的提升,竹材利用率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球虫病是严重威胁养禽业发展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一种寄生虫病,死亡率可达20%以上,主要危害3月龄以内的雏禽。临床上经常见到鸡发生球虫病的病例,而2011年笔者还见到了一特禽场饲养的红腹锦鸡发生球虫病并造成死亡的病例,经及时诊断并采用药物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和搞好环境卫生等综合防治措施,很快控制了病情,为养殖户减少了经济损失,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以四川乐山和广元两地引种的6年生台湾桤木为试验样木,选择4个标准试验样地取样,进行木材物理性质分析;采集树木生长地土壤样品,收集近5年气象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影响台湾桤木木材性质的主要相关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的台湾桤木木材物理性质差异是显著的;立地因子与木材物理性质有典型相关关系,土壤的N、P、K含量、土壤pH值、年降雨量、年日照时数和海拔高度是主要影响因子;提高土壤中缓效K和全N的含量,降低全P的含量,可以提高台湾桤木的木材品质。全K、有效P、pH、年日照时数增加与年降雨量减少虽然增加了木材的干缩率,却有利于台湾桤木基本密度增加。尽管在较低海拔高度种植台湾桤木,木材气干密度会减小,然而其材质基本密度可以得到提高,同时降低全干时木材弦向和体积干缩率。  相似文献   
45.
本文对石家庄市鹿泉区40年来褐土基本性质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褐土表层质地均以砂质黏壤土和砂质壤土为主,颗粒大小级别以砂壤质为主;(2)1982~2022年,褐土表层pH平均值由8.6降为8.5,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均随时间变化上升,CEC均随时间变化略有升高,速效钾平均含量增加了6.07毫克/千克,有效磷平均值分别由3.55毫克/千克上升至7.85毫克/千克,变化幅度较大;(3)在不同地貌类型区,褐土不同剖面层次的部分基本性质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46.
杏鲍菇是一种名贵珍稀食用菌.其菌肉肥厚,菌盖和菌柄脆嫩,味道鲜美,具有杏仁香味,鲜品在香港市场每公斤50~60元,广州、深圳每公斤30~40元,其他地区每公斤8~20元不等,倍受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47.
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讨论了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后果。许多研究表明,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描述这种关系所用的模式有线性回归分析、A10关系式、幂关系式、Arrhenius关系式及其它关系式,但这些模式通常不能准确地估计呼吸率。尽管如此,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显示土 壤温度强烈地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呼吸。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土壤变暖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呼吸率。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机制是微生物群体组成随温度升高而改变。文章最后指出,为了得出更加的结论及更加准确地预测全球变暖对土壤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土壤变暖对土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植物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强烈地影响生态系统的过程,生态系统过程的变化可导致生物多样性衰减并因素导致生态系统功能衰退,植物种丰度和植物功能多样性对土壤细菌群落的代谢活性和代谢多样性有成正比的影响。土壤细菌的代谢活性和代谢多样性随植物种数量的对数和植物功能组的数量而直线上升,其原因可能是由植被流入土壤的物质和能量的多样性和数量的增加,也可能是由土壤动物区系起作用的土壤微生境的多样性的增加造成的,由于植物多样性的丧失所引起的植物生物量的减少对分解者群落有强烈的影响,微生物生物量将可能减少,因为在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碳源限制着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相似文献   
49.
通过分析昆明市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分异特点,结合昆明市园林树木引种实践,论证了昆明市园林树木引种潜力和主要限制因子,提出了昆明市引种园林树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中药单味药及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用煎煮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探讨了黄连、五倍子、大黄、诃子等中药单味药及中药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了抑菌圈大小.采用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得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16种中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黄连、诃子、大黄的水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分别为7.81 mg/mL、15,63 mg/mL、31.25 mg/mL、62.50 mg/mL.五倍子作为主药,分别与诃子、黄连、大黄接一定比例组成的复方的MIC分别为3.906 mg/mL、7.813 mg/mL、15.625 mg/mL.通过对筛选的复方与市场上销售的3种成品复方的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发现本实验室筛选的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