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45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106篇
  40篇
综合类   259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792.
‘镇麦12号’是江苏省常熟市的主推小麦品种,为进一步优化其种植技术,特研究了不同播种期、种植密度、肥料运筹组合条件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是影响‘镇麦12号’实际产量的关键因素,该品种在适期播种的前提下,配以对应的播种量、纯氮施用量及氮肥运筹,即可取得较好的种植表现。‘镇麦12号’适期播种,则其种植表现较好,实际产量较高;但较迟播种,则其种植表现一般;而迟播,则其种植表现最差。因此,在常熟市种植‘镇麦12号’,适宜播种期为11月上旬。  相似文献   
793.
为研究航天诱变处理对四种木本花卉生长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利用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搭载凤凰木、蓝花楹、多花红千层、腊肠树种子,返回地面后对容器苗进行生长性状、叶片形态、色素含量、生理活性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航天诱变处理的凤凰木种子的成苗率提高6.92个百分点,蓝花楹和红千层种子的成苗率降低8.12和10.66个百分点,腊肠树种子的成苗率无明显改变;凤凰木和腊肠树苗期株高、地径、叶片数、叶(轴)面积等生长性状分别降低了25.74%和45.15%、11.14%和19.51%、9.13%和31.60%、33.62%和32.26%;红千层苗期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长和蓝花楹苗期的叶轴长、叶轴面积等生长性状分别提高了64.93%、37.09%、118.25%、18.78%和26.49%、37.29%;使凤凰木、蓝花楹和红千层苗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36.46%、16.77%和7.23%;使腊肠树苗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脱氢酶(PDHA)活性分别降低了8.59%和39.83%。综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得出,航天诱变处理对凤凰木和腊肠树苗期的生长及叶片形态参数呈抑制作用,使其发生负向...  相似文献   
794.
秸秆捡拾粉碎掩埋复式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黄淮海地区存在玉米秸秆量大、后续播种难度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秸秆捡拾粉碎掩埋复式还田机,能一次完成秸秆捡拾、粉碎、输送和开沟掩埋等作业。应用典型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工作原理,通过弹齿捡拾秸秆过程的分析,确定了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的导轨中心线轨迹和捡拾相位,并对弹齿进行了基于实际作业情况的运动学分析,其运动轨迹与速度变化规律能够满足捡拾秸秆的需求。采用动定刀支撑切割方式粉碎秸秆,并利用粉碎腔体内的高速气流和置于腔体后侧的挡草板,实现秸秆掩埋还田比例调节和部分秸秆抛撒还田。开沟装置、秸秆输送导向装置出草口和圆盘覆土装置从前向后依次布置,顺序完成开沟、秸秆入沟和覆土掩埋工序。田间试验表明,当作业速度为3 km/h时,秸秆捡拾率为93.5%,粉碎长度合格率为92.6%,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为95.0%,秸秆入沟率与预先设定的掩埋比例基本一致,各项技术指标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95.
研究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及氮素农学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合理施肥、合理密植提供依据。以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国审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常优4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施氮量和栽插密度2个因素,施氮量分别为纯氮330、180、0 kg/hm2,密度分别为45万、30万、18万穴/hm2,对‘常优4号’的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农学利用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均显著影响‘常优4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下降,但是当达到临界值(纯氮180 kg/hm2)时,继续增加施氮量,籽粒产量明显下降。增施氮肥显著提高‘常优4号’的经济效益,但是密度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不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常优4号’的最佳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组合为A2B3,即当施氮量为纯氮180 kg/hm2、密度为18万穴/hm2时,籽粒产量9919.2 kg/hm2,经济效益12542.2元/hm2,氮肥农学利用率19.87 k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