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本研究以收集保存的38份可可种质资源为对象,在2016年1月极端低温期间,进行抗寒性初步评价,依据低温危害后可可果实和叶片损害程度,可可资源抗寒性可分成5级。以具有抗寒性差异的INA-t5(Ⅰ级)、COM-e8(Ⅱ级)、ECU-ev6(Ⅳ级)、THA-o6(V级)种质为材料,研究抗寒性差异种质在4 ℃胁迫条件下植株的伤害情况、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INA-t5、COM-e8种质比THA-o6、ECU-ev6种质具有明显的耐寒表型,可可叶片受害程度差异显著;可可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幅度与其抗寒性呈现负相关;胁迫48 h 后,THA-o6、ECU-ev6种质保护酶系统逐渐被破坏,INA-t5、COM-e8种质则仍然表现活跃。综合以上结果,INA-t5、COM-e8为抗寒性种质,其抗寒性比THA-o6、ECU-ev6强,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物质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差异种质,可为可可开展抗寒育种和抗寒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42.
研究椰子间作可可下的可可光合速率(Pn)和环境因子日变化,探讨间作可可Pn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优化可可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间作和单作可可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环境因子与Pn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间作和单作可可环境因子对Pn的直接作用均为TLRHPARTa,对间作可可Pn的影响是PAR、TL和Ta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间作可可Pn的主要环境因子。在可可的栽培管理中,应发挥主导环境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可可作为重要的特色热带经济作物,目前国内主栽品种单一,为鉴定筛选出优异的可可品系,以培育我国可可新优品种。本研究以XYS-1、XYS-2、XYS-3、XYS-4、XYS-5、‘热引4号’等6个可可品系(种)为材料,在海南万宁对其植物学、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XYS-5果实成熟周期最长达192 d,XYS-1果实成熟周期最短仅为162 d;XYS-4果实长度最长,平均达到218.27 mm,与其他5个品系(种)差异显著;XYS-2的产量最高,平均单果种子干重为46.48 g,平均单株结果量为59个;XYS-2的产量除与’热引4号’差异不显著外,与XYS-1、XYS-3、XYS-4、XYS-5差异均显著;XYS-5可可脂含量最高,平均值达51.27%,显著高于’热引4号’,XYS-1可可脂含量最低,平均值为43.67%。XYS-2、XYS-4品系植株长势强、产量高、品质稳定,可作为可可新品系(种)在海南进行扩大种植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索和拓展不同基因型露兜树属叶片利用价值,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HS-SPME/GC-MS)法定性定量测定了8种露兜树属叶挥发性风味组分,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表明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组分83种,共有组分12种,共有组分占总含量的(38.70±9.78)%,各样品间风味差异显著(P<0.05);醛类(21种)、醇类(17种)和酮类(14种)是露兜树属植物的特征类别组分;主成分分析对样品区分效果不显著,PC1(43.94%)和PC2(21.77%)仅为65.71%,说明样品间风味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果。研究成果可为露兜树属植物叶片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5.
可可果实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产量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79份可可资源为材料,对其果实和种子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每果种子干重与其他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表现为正相关,果实经济系数与果重、果壳重、果长、果径围、果壳厚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果实越大,就会有更多光合产物分配到果壳中。(2)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果壳重对每果种子干重的效应为负,其它性状对每果种子干重均为正向效应;其中单粒重对每果种子干重的贡献最大,单粒重每增加1个单位,每果种子干重会提高0.663 8个单位。每果粒数和果重每增加1个单位,每果种子干重分别提高0.625 4和0.327 9个单位。因此,可可育种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单粒重、每果粒数和果重等性状。  相似文献   
46.
【目的】对54份可可种质材料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品质性状优良的种质,为可可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材料,也为探究可可品质性状的影响因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来源于不同国家的54份可可种质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超离法、气相色谱法和福林酚法测定可可脂、多酚、脂肪酸组分(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含量及脂肪酸总含量,并对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54份可可种质中,XYS53的可可脂、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及脂肪酸总含量均最低;XYS52的可可脂含量和脂肪酸总含量均最高;XYS18的棕榈酸含量最高;XYS17的硬脂酸含量最高;XYS52的油酸含量最高;XYS44的亚油酸含量最高;XYS20的多酚含量最高。7个品质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为11.52%~18.74%,其中棕榈酸、亚油酸和多酚的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8.74%、18.62%和14.42%;可可脂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为11.52%。可可脂含量与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棕榈酸含量与硬脂酸含量间、棕榈酸含量与油酸含量间及硬脂酸含量与油酸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油酸含量与棕榈酸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多酚含量与可可脂、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均呈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不同国家的可可种质间可可脂、硬脂酸、油酸、多酚含量及脂肪酸总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中国与泰国的可可种质间棕榈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发现,归属于类群Ⅰ的15份种质品质性状综合表现较好,且主要来自于中国和越南。【结论】可可种质的主要品质性状与其来源地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可可品种选育过程中,需结合性状间相关性综合考虑可可品质性状表现,可优先选择中国和越南的15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作为育种材料或亲本来培育优良可可品种。  相似文献   
47.
以斑兰叶组培苗为材料,为探明最适宜斑兰叶增香的施肥配方,研究不同激素、微量元素对斑兰叶组培苗增香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斑兰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热图分析。结果显示:7个不同处理的斑兰叶组培苗挥发性成分种类组成无显著差异,但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共分析鉴定出21种化合物,主要由醇类、吡咯类、酯类、酮类、呋喃类、呋喃酮类、酸类、烯烃类、酚类组成,其中角鲨烯、叶绿醇、2-乙酰-1-吡咯啉(2AP)、新植二烯、3-甲基-2-(5H)-呋喃酮、2,3-二氢苯并呋喃为主要香气挥发性成分。斑兰叶组培苗特征香气成分2AP平均含量为(48.07±13.14)μg/g,其中处理6(锌+组合肥)的2AP含量最高,为72.03μg/g;处理1(IBA+锌+组合肥)2AP含量最低,为31.96μg/g,表明处理6能显著提高特征性物质2AP的含量。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组合肥(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与施用清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处理2、处理6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叶绿醇、2AP、3-甲基-2(5H)-呋喃酮、2,3-二氢苯并呋...  相似文献   
48.
草果中含有多种挥发性物质,使用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仪(ISQGC-MS)对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不同海拔地区的草果果实、茎段、叶片3个不同部位挥发性物质的组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地区的挥发性成分相似,但含量占比存在差异;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占比也存在差异.各个部位中占比最高的均为桉叶油醇.通过比较分析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